蕭姓的姓氏來源
蕭姓主要有兩大支:子姓、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源出姬姓。周文王之弟周公旦的第三子伯禽(周文王之子)于魯地遷都洛陽,建立蕭國,因向周王田力薦,受封于蕭地(今河南范縣西南),史稱蕭方,其后以邑為氏。其后代有的遂以國為姓,稱蕭氏。
第二支出自羋姓。春秋時楚公族大夫申公族的后裔中有蕭氏。秦滅楚后,蕭氏散居各地。漢初為楚大夫蕭叔符之族后裔,稱蕭氏。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魏晉南北朝時,北方的少數民族中已經有蕭姓,尤其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中出現了蕭姓。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后,北方的外族融入大量的外族的血液中,蕭姓進入國人中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北魏鮮卑吐谷渾部的蕭姓,唐朝的西夏國肅然部的烏蘇部的蕭姓,清朝滿洲八旗的蕭喇氏、庫莫奚氏,清朝滿洲八旗的烏蘇氏、
烏氏、穆氏、烏氏、穆氏、薩氏、蘇氏、達氏、蘇氏、郝氏、穆氏、蘇氏、柯氏、蕭氏、邵氏、奇氏、蘇氏、庫思氏等氏族。
第二個淵源:源于復姓,出自復姓簡化為氏。
據史籍《魏書》記載,古代文學家陸游的兒子陸終有一個孫子叫陸終,字子敬。陸終之后有代北有遷居于今山東的陸渾。陸渾的后代在春秋時為晉大夫,陸終的子孫人以封邑為氏,稱陸氏。
第三個淵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蒙古諸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1).蒙古族扎恰氏,亦稱兀惕氏、兀惕雅氏,源出成吉思汗四子之一的阿虎蒙古札兒察部,以部為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后多冠漢姓為陸氏、雅氏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