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指的北極星,“斗”指南北斗,以天上的南北斗為主星佈于命盤,用來推算祿命,稱為斗數。由于星斗的分布依紫微為準則,紫微定位則南北斗十四星亦定位,所以才稱為“紫微斗數”。
紫微斗數推命術的基本方法時以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定出其命宮所在,依此推斷其終生的地位、人格、貧富、休咎,然后依次列出兄弟宮、夫妻宮、子女宮、財帛宮、疾厄宮、遷移宮、交友宮、事業宮、田宅宮、福德宮、父母宮,作出生圖;從而觀察各宮位的星群組合,推知其斗數命理;最后再通過四化星(化科、化祿、化權、化忌)的牽引,注意各種變化的軌跡。 紫微斗數的起源是什么? 號稱為“天下首座神數”的紫微斗數,據傳為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道家陳摶(** 夷)所創立,另有相傳為呂純陽(呂洞賓)傳** 夷。紫微斗數的前身,是十八飛星。而十八飛星脫胎于五星,等于是簡化版的五星祿命術。五星亦謂七政四余,水、火、木、金、土五星,及太陰、太陽,謂之“七政”;紫氣、月孛、羅喉、計都,是為“四余”。是一種博大精深的預測術,與西洋占星亦有淵源,可惜對天文學的要求很高,很容易錯宮失度,以至推算全錯。于是fenlie 成為兩大流派。其一走純粹的我國路線,根據生日起干支八字,通過其陰陽五行、生克制化推算命運,發展成為現在的四柱八字。其二則沿用十二宮的概念,發展成為十八飛星。
歷代后人相繼對“十八飛星”進行重大革新,改變了十二宮的排列順序,并且重新訂定宮位名稱,使得每一個“三** 正”都是一個關系密切的有機組合。再將星曜進行大擴軍,特別豐富了“四化”的運用。這個革新運動從南宋直至明初,雖然晚于八字500年,但最終使得紫微斗數發育成為一個足以超越子平八字的推算祿命體系,凝聚我國東方千年來的智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