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裂紋具有隨機性,而龜甲的紋路大同小異,通過判斷裂紋經過的龜甲區域,對所求卜之事做解答。
總的來說有點類似一套密碼系統,解讀規則和密匙映射明文差不多。只是其中規則比較復雜多變,難以盡言。
商代的卜骨和卜甲
殷商時期盛行的人祭和人殉,始終與崇拜上帝聯系在一起,最主要的原因是,殷商奴隸王國的建立,需要在宗教上出現一個至高無上的大神來維護其統治,把一切現象都說成是這個大神的意志,殷人的上帝和祖先神便具有無上的權威,這就是殷人崇拜上帝的社會根源。
商代的卜骨和卜甲
以兆象判斷吉兇的占卜活動,在殷商時期非常盛行,奴隸主充分利用這一宗教手法,達到了凡事都問卜的程度。商人在使用骨卜的同時,也出現了龜卜,卜骨和卜甲是殷商時期遺留下來的最寶貴的歷史文物和宗教文物之一。甲骨文就是古人利用甲骨占卜吉兇之后,在甲面上刻寫的與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從考古發掘的各商代遺址中可以看出,在商代早期階段,主要用卜骨,殷人卜骨的選料以牛的肩胛骨最為常見,還有羊骨、豬骨、并且出現了鹿骨,少量用龜甲。中晚期以后,卜骨卜甲并存,有時卜甲還要多于卜骨。早商之時,卜骨大部分還是有灼有鉆,只有少部分有灼無鉆。在鉆法上一般采用單鉆的形式,個別出現雙聯鉆,鉆孔以鈍圓為多見,同時也存在著尖圓孔和平圓孔幾種。鉆孔多在甲骨的反面,灼法往往是在施好的圓孔內,有的則不鉆孔直接施灼于骨片的最薄處,所以出現的灼痕常常會有不圓的現象②。卜甲在鄭州、洛陽、安陽等地的早商遺址中已有少量發現。殷人卜用龜甲,多是選用腹甲,也有用背甲的現象。早在1936年發掘小屯遺址時,曾在一個圓坑中出土龜甲1萬余片,其中有穿孔的12件。可以說,從商代開始,占卜更加受到重視,占卜技術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相信神靈,相信天命,是求卜者共同的心理,正是這種心理,也造就了很多的神靈崇拜者。在發達的奴隸社會中,殷代的卜骨和卜甲已經成為只有殷統治階級才能進行占卜的方式。從卜辭中可以看到,殷王是當時各種宗教活動的主持者,自稱為神的后裔,借以通過宗教的形式來鞏固自身的統治。考古資料證明,殷商的占卜資料主要出自殷墟及其周圍地區的商代遺址中。問卜的范圍和事項極為廣泛。所包括的內容有祭祀、**、農業、氣象、
打獵、飲食及奴隸逃亡等眾多方面。殷人也崇拜一切自然神,如山、河、四方、日、月、風、云等,尤其是對祖先神靈的祭拜,構成了商代宗教的重要組成部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