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伏天怎么算?
按照“夏至三庚數頭伏”口訣確定數伏的首座天。
事實上每年的三伏天日期都不一樣,相應的初伏也沒有一個準確的日期,初伏的確立標準是以當年夏至日后的第三個庚日為準,每年夏至日那天起,用傳統天干地支歷法數到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天氣了。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首座伏的開始天。
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2019年夏至時間:2019年6月21日
2019年夏至后首座個庚日時間:2019年6月22日(庚寅日)
2019年夏至后第二個庚日時間:2019年7月2日(庚子日)
2019年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時間:2019年7月12日(庚戌日)
所以,今年“數伏”首座天就是2019年7月12日(庚戌日)。因為初伏是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7月12日-7月21日。
2019年大暑是數伏首座天嗎?
答:大暑并不是數伏首座天,大暑節氣的時間已經處于三伏天之中。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我國歷法規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首座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5天。在小暑之后大約五天左右才是正式入伏,而大暑距離小暑節氣還有15天的時間,所以大暑節氣是在入伏之后的節氣,時間正在“中伏”期間。
俗話說“命好不如運好”,人的天命已定,惟一能好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運”,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快使用我要測字【精品測算】功能,詳細了解自己的2019年運勢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