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的七夕節嗎?
答:在農歷的七月初七就是我國的七夕節。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又被稱為“七姐誕”,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
七夕節既是拜七姐節日也是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的節日。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是不是傳統節日?
答:七夕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有文字記述的七夕始于春秋中期(《書經》時代),是流行于我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地列入首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又被認為是“我國情人節”。
俗話說“命好不如運好”,人的天命已定,惟一能好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運”,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快使用我要測字【精品測算】功能,詳細了解自己的2019年運勢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