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可以喝姜茶嗎?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姜具有溫補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
生姜性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
喝姜茶是一種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而夏天是最適宜喝姜茶的季節。
生姜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溫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
中醫認為,按照《黃帝內經》的說法,夏天草木茂盛,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候,此時人體的陽氣也由內而外的散發到體表。
所以此時是“陽氣在表,胃中虛冷”。提倡夏天吃姜,原因在于生姜性溫,屬于陽性藥物,中醫講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在春夏要順應陽氣生發特點,顧護人體陽氣,所以吃些生姜能幫助陽氣生發。
夏吃姜可以預防感冒。
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出汗過多就會損傷人的正氣。適量的姜可以預防感冒。
在晉東南晉城、長治等地的農村地區流傳著大暑時節曬伏姜的習俗。
夏季,人們常會出現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的情況,只要喝點伏姜水就好了。
大暑因正值中伏前后,天氣炎熱正是曬伏姜的好時節。
大暑的來歷是什么?
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氣。“大暑”與“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后,全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但旱、澇、臺風等自然災害發生頻繁,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為了充分反映季節氣候的變化,古代天文學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時代就用“土圭”測日影法來確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據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并給每個等份起名,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什么是大暑節氣?
大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于黃經120°。大暑期間,我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喝羊肉湯等習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八字命局是每個人出生后已注定的,提前了解自己的大運,能夠讓之后的人生之后走得更加順遂哦。
測算十年大運歡迎點擊下方的《精品測算》提前預測哦,祝您人生順遂!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