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是暑伏嗎?
答:小暑和大暑中,小暑的時間在入伏之前,而大暑節氣的時間處于“中伏”的階段。
暑伏天指的是在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立秋以后的首座個庚日后的10天結束的這段時間,也被稱作“三伏天”。
暑伏天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首座伏的開始天。
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2019年初伏時間:7月12日-7月21日
第1天2019年7月12日——第10天2019年7月21日
2019年中伏時間:7月22日-8月10日
第1天2019年7月22日——第10天2019年7月31日
2019年閏中伏時間:8月1日-8月10日
第1天2019年8月1日——第10天2019年8月10日
2019年末伏時間:8月11日-8月20日
第1天2019年8月11日——第10天2019年8月20日
暑伏是如何計算的?
暑伏的具體日期是由節氣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我國傳統的推算方法規定,夏至以后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分別為初伏(頭伏)和中伏(二伏)的開始日期,立秋以后的首座個庚日為末伏(暑伏)的首座天。庚日是干支紀日中帶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庚寅、庚辰。
2019年夏至時間:2019年6月21日
2019年夏至后首座個庚日時間:2019年6月22日(庚寅日)
2019年夏至后第二個庚日時間:2019年7月2日(庚子日)
2019年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時間:2019年7月12日(庚戌日)
所以,今年“入伏”首座天就是2019年7月12日(庚戌日)。因為初伏是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7月12日-7月21日。
俗話說“命好不如運好”,人的天命已定,惟一能好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運”,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快使用我要測字【精品測算】功能,詳細了解自己的2019年運勢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