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是什么節日是七夕節嗎?
每年的七月初七這一天就是七夕節,七夕節又被稱為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古時候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結。在**
,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
那么七夕節又有什么來歷呢?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發源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所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七夕節有哪些習俗呢,七夕節不僅是一個愛情節日,更是民間乞巧祈福的日子,所以很多地方在七夕節有著不同的民俗。
1、婦女穿針乞巧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因此在過去農村婦女通過各種儀式,祈求自己心靈手巧。其中,在不少的農村,婦女通過穿針引線來驗證。
2、七夕斗巧
既然是乞巧節,在農村一些地方,舉辦“斗巧”活動,來慶祝“乞巧節”的到來。
3、為牛慶生
在農村有神話傳說,牛郎與織女被王母分開,老牛不惜犧牲用自己的牛皮,帶著牛郎去見織女,在農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舉辦“為牛慶生”的儀式!
4、食巧果
在我國,但凡遇到節日,都離不開“吃”這個話題!在七夕,主要以食“巧果”為主,“巧果”是一些點心,通過精細的制作,不同的形狀,反映出制作者“心靈手巧”之意!
俗話說“命好不如運好”,人的天命已定,惟一能好好把握的便是自己的“運”,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快使用我要測字【精品測算】功能,詳細了解自己的2019年運勢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