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因?yàn)樽源竽耆σ沟匠醵陂g大多人忙著走親訪友,守夜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安睡遲起,好好調(diào)理身體,養(yǎng)足精神,以備新年里精神抖擻。 除了睡到飽,你知道大年初三這天還有哪些習(xí)俗和趣聞嗎?
習(xí)俗一:赤狗日
清顧祿《清嘉錄·小年朝》有記載:“(正月)初三日為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
正月初三稱為小年朝,也稱為赤狗日。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是古代讖緯家所謂五帝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故初三不宜外出。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我國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
習(xí)俗二:燒門神紙
農(nóng)歷正月初三日夜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
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的說法。
習(xí)俗三:豬日
大年初三又稱為“豬日”。傳說因?yàn)榕畫z創(chuàng)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年初三,后造的人年初三,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tǒng)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
民間故事——《老鼠娶親》
我國民間,相傳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大日子,會聽到老鼠吱吱叫的聲音,為了不打擾老鼠娶親的好事,人們在該晚都會盡量提早熄燈就寢。
還會在家中的廚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米鹽、糕餅與老鼠共享新婚的歡樂和一年來的收成,這些東西俗稱“米妝”,或稱“老鼠分錢”,希望與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
綜合自網(wǎng)絡(lu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biāo)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