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人們說到年齡都是有著一定的名稱的,比如豆蔻、弱冠、耄耋等等,都代表著不同的年齡,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弱冠之年是什么意思?弱冠之年是多少歲?一起來看看吧!
【弱冠之年是什么意思】
“弱冠之年”的意思: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于女子。
“弱冠之年”的來源:
弱冠之年是古代的人們在20歲的時候一種稱呼,或者說是一種儀式,在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意思就是表示男子已經成年了,因為那個年齡段人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強壯,因此用弱來進行形容。
古代的男子在到了二十歲的年紀,也就是弱冠之年之后,要在自家的宗廟里舉行加冠禮。一般來說,加冠禮由父親主持,并特邀德高望重的貴賓為行冠禮的男子加冠。在加冠的次數上,分別加上三次,各自代表該男子往后開始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
三次加冠結束后,特邀的貴賓還要向行冠禮的男子宣讀祝詞,賜予他一個“美”字,寓意他在未來能成為受人尊敬的男子。此外,古代的男子在行冠禮的時候,要將頭發盤成發髻,然后再戴上帽子,這樣方能稱之為“冠禮”。
【弱冠之年是多少歲】
古時漢族男子20歲稱弱冠。這時束發加冠,舉行加冠禮,即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于女子。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他們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說文》里:冠,弁冕之總名也。謂之成人。在《禮記·曲禮上》記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舉行冠禮,并賜以字。冠歲,意思就是男子二十歲了,說明他剛剛到了成人年齡,二十歲也稱“弱冠之年”。
【弱冠之年的勵志名言】
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3、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周
4、應當隨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爾在
5、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6、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
7、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8、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
9、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10、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