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經(jīng)透解》是清朝王道亨的風(fēng)水名著,古人認為風(fēng)水總括為龍、砂、穴、水、向五大原則。該書則是這些問題的具體論述。本篇是:第八層正五行論龍所屬。
亥壬子癸北方水,寅甲卯乙巽木東。
已丙丁午南方火,申庚酉辛乾西金。
辰戌丑末坤艮土,此是五行老祖宗。
夫正五行,陰陽之綱領(lǐng),造化之權(quán)衡。
亙古迄今,旋乾轉(zhuǎn)坤之哲士,運籌兩大之英雄,知往知來,知機知變,撥砂放水,辨方立向,未有舍此五行而運用者也。
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正,四曰五紀,五曰皇極。
六曰三德,七曰秸疑,八曰庶微,九曰五福,十曰六極。
東木主仁,西金主義,北水主智,南火主禮,中土主信。
所以二十四山中,水、火各居其四山,金、木各盡其五山,唯十居其六。
土鎮(zhèn)***為尊,故萬物土中生。
而羅經(jīng)總統(tǒng)三十余層,不能舍此五行而用者也。
又從《河圖》龍馬獻瑞,化天干、地支之本源也。
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成之。
地二生丁火;天七丙成之。
天三生甲木,地八乙成之。
地四生辛金,天九庚成之。
天五生戊土,地十已成之。
此謂十干也。
一六在下,而生亥子水。
二七在上,而生已午火。
三八在左,而生寅卯木,四九在右,而生申酉金。
五十在中,而生辰戌丑未土、此所謂十二支也,圣人因八卦以推天時,用地支以配天干,蓋以天一生水,而坎者,水之位也,故子居正北。
癸得地穴之陰水柔也,癸次于。
水不止則流而不返,必土以止之,方能生物,丑則土之柔也,故丑次于癸。
艮為山,土之剛也,艮次于而居?xùn)|北,此以代震之施生也。
土合而化氣,將以生木,寅為雜木,故寅次于艮。
甲得天之三陽,木之剛也,故甲次于寅。
震者,木之位也,卯居于正東,乙得地八之陰,木之柔也,故乙次于卯。
木非土無以盛,辰者,土之正氣也,故辰次于乙。
木者,陽之雜也,木非旺則不能生火,故巽為旺木而次于辰。
旺極必資生,所以火生也,已為火之初氣,故已次于巽。
丙得天七之火,陽之剛也,故丙次于已。
離者,火之位也,午居于正南,丁得地二之陰,火之柔也,故丁次于午。
火旺必有止,將以生土也,故未次于丁。
坤者,土之體,土之正氣也,坤次于未。
土旺必生金,申者,金之初氣也,故申次于坤。
庚得天九之陽,金之剛也,故庚次于申。
兌者,金之位也,故酉居正西。
辛得地四之陰,金之柔也,故次于酉。
金非土無以成,戌者,土之正氣也,故戌次于辛。
金者,陰之雜也,金不盛不能化,故乾為旺金而次于戌。
極旺而化成,所以生水也,亥為水之初氣,故亥次于乾。
壬得天一之陽,水之剛也,故壬次于亥,于是二十四位有定局矣。
余嘗讀《易》,而知天地之旋轉(zhuǎn),星次躔,繞度不差,此謂乾遇巽而觀月窟,坤逢震以見天根。
此可見陽生于午,陰生于子,半陰陽得令而四時行,百物生朗著矣。
且北方之氣剛而有肅殺之象,南方之氣柔而有和緩之情,故南方之地以窩鉗突乳為憑。
北方之勢以高厚凸阜為準。
此地理家論山克亡命,忌納首正是。
正五行出《河圖》,一、六在下而生亥子水,天一生壬水,地六癸成之。天一生水,地六干成之。彼此一局。余三局同推。論入首龍撥宮。
本篇我要測字風(fēng)水學(xué)網(wǎng)給大家介紹了《羅經(jīng)透解》第八層正五行論龍所屬!想了解更多這方面資訊和知識的讀者,可以查閱下面的專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