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財消災”這四個字我們從小聽到大,那他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對于我們這些不信鬼神,沒有宗教信仰的年輕人來說,會覺得這四個字非常的荒謬。但是破財消災這四個字是出自于易經,按照易經的說法,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1.關于破財消災的典故
在歷史上,關于破財消災的故事還是蠻多的,我們先來講一個最典型的。孫叔敖的故事。孫叔敖做了一生的清官,楚莊王很多次都想要賞賜他一些封地,但是他堅決不收。可是在臨死之前,他把本分老實的兒子叫到床前留下遺言說:“楚莊王幾次想贈給我封賞,但是我都沒有接受。我死了之后,楚莊王可能會分給你一些土地,但是你一定不要接受那些富庶之地。”孫叔敖的兒子是個沒有什么心計的人,父親去世后,他按照父親的叮囑,挑選了一塊叫青丘的地,青丘這塊地土質非常不好,而且名字也不吉利,沒有人看得上這塊地。雖然土質不好,但是作為孫叔敖兒子生活的來源還是足夠的。最后在楚國后期,那些接受肥沃封地的人都逐漸失去了封地,只有孫叔敖他們家的封地依然保留,且一直流傳。這其實也可以說是破財消災的體現了,凡事都有兩面性,從表面來看像是錢財損失了自己吃虧了,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反而避免了不少災禍,平安而怡然自得。人人都說像孫叔敖他兒子這種過于老實又不懂轉彎的性格,如果土地好的話肯定會有人眼饞從而不擇手段謀取,說不定他連命都難保。
2.關于福祿的宿命論
易經里或是佛學乃至道教等都有共同論點,說人這一生的福祿其實好比是一個存折簿子,里面的福祿有厚度,多寡不一樣的。也會有一個標準點,大善的會增加厚度,相對的做惡的也會記錄在冊開始減少,所以福祿的層面有很多,比如愛情,健康,權利,金錢乃至宿命等等,如果能夠有意識的在某一個方面損失多一點,另外一個方面可能就會相對應的得到的會多一點。而且災禍大多因為爭斗而起,社會上有很多資源是非常稀缺的,也就自然引來很多人爭奪。這其中包括權力財產等等。尤其是財產,爭斗的最終目標難免與財產有關系。一旦露富,很可能引來人眼紅。所以如果主動的舍掉一些錢財,不露富,就能少一些人眼紅,便能少一些爭斗,一些災禍自然不會發生了。
3.有舍有得
但是并非每一種類型的災禍,都可以用損失財產來消災的,否則富人每個都會壽終正寢,和家歡樂了。可據我們所知并非如此,有錢人照樣有身體殘疾的,鋃鐺入獄的。只有一些特別指定的災禍,能夠用舍財來消除。比如遇上一個貪圖你財產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又或是一些小事導致生意失利,又或是莫名的丟東西。如果你經常遇上這些事,說明你命中可能有破財之數,破財消災這四個字于你來說就是非常正確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