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7個節(jié)氣,夏季的首座個節(jié)氣,表示孟夏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jié)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立夏的由來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說這一節(jié)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這時,萬物繁茂。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人們往往會在立夏進補,以使自己的身子強健有力。
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也迅速滋長蔓延??图胰怂拥胤剑⑾臅r節(jié),已經完全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食欲不振,開始消瘦,即“枯夏”。但立夏過后,卻是農耕時代,最需要人力的時候,人們希望借助于立夏“被養(yǎng)”,強身健體。
另一方面,體質較差、抵抗力較弱的人們容易受到病菌侵襲而發(fā)生疾病。民間開始偷閑消夏,注意飲食補養(yǎng),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著祈福、保佑平安、發(fā)財致富的良好愿望。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xiāng)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人們還把將熟之小麥、大麥穗在火上烤熟吃,以享新麥之鮮;或用秤秤人之輕重以祈福。立夏節(jié)民間嚴禁家人坐在門檻上。許多人還習以立夏日的陰睛測一年的豐歉,認為立夏時下場雨最好,不然便會“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無雨,碓頭無米”。
立夏出生的人的人命運好嗎
農歷四月此月生人,前年七月受胎,立夏節(jié)后出生。廣交朋友,多才巧智。學藝能成功,奈欲望過大,心性難定。宜不懈奮斗,終保發(fā)達。義俠心強,肯犧牲自己,敗強助弱,后逢貴提拔,聲揚名震,卅七歲后發(fā)展,為頭目之人。有詩為證,詩曰:一年喜樂一年憂,無須怨恨匆憂愁,最宜持濟行方便,夫婦齊眉樂到頭。
屬鼠的人生于巳月(即陽歷5月5/6日至6月5/6日):劫煞父母亡,克子損妻房,男吃三家水,女嫁三度郎。
鼠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一生衣祿輕淡,勞碌奔波,不得貴人,處處遇難,不時小人搗亂,就驚險重重。幸有春風化雨,終得良夫賢妻扶助,眾人仰視,多有機會,中年出頭。
鼠年四月出生的人,其時正是立夏之時,所以鼠人一生衣祿平淡,奔波勞碌過一生,此月出生鼠人無祖業(yè)幫助和遺產,兄弟姐妹情緣較薄,難得親人幫持,在外又無貴人扶助。一生無法發(fā)展大的事業(yè)。時常受人歧視,戲弄,在家里,多無賢惠愛人,又多遭災禍,不過如果出生日時辰好就不會這樣。
虎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清和氣暖,云游四海,門庭熱鬧,家道興隆,出將入相之人,家庭和睦,骨肉相親,丹桂五枝芳,紫荊三本茂,育子皆賢,養(yǎng)乞成貴,一生煩惱,處處亨通矣。
兔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足衣足食,文質彬彬,威望隆重,大將之材,名利兼旺,妻享榮華,子孫顯貴,一帆風順,技藝精通,快樂逍遙,精神爽朗,不費心神,所謀所欲,富貴吉祥。
龍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一發(fā)千里,勢如破竹,有移山填海之大志,掀天揭地之奇才,安平天下,掃北征東,躍馬沿途,威風凜凜,拿妖捉怪,殺賊除奸,人杰地靈,名利雙全,精力充沛,天賜之祿,身高名旺,智謀權力必集。
蛇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精氣浩大,威聲鎮(zhèn)四方,雅是敦厚,秉性聰敏,地位權位至高,有大志大能,俠義心腸,眾人敬仰,受天之福,兇奪四冠,技藝精通,一帆風順,有大運事竟成也。
馬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必有赴湯蹈火之機,負擔很重,走東到西,錢來錢去,忙忙碌碌,苦惱一世,不得人憐,憂愁不絕,無成功之日。
羊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災害常有,晚福必來,變遷異常,能排除萬難,直到成功之目的,或有挫折,英雄無害,天性穎悟,義心俠膽,自我心強,爭取精神,一生衣祿決豐。
猴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忙忙碌碌,辛勤勞苦,知識才能,遠近聞名,一生榮華,事從心欲,吉兇參半,互助有人,身體雙鑠,衣食飽暖。
雞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志氣雖高,對文學技藝,日月之恒有研究,然性情多驕傲,能博名利于一時,每有挫折。
狗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雖非富貴,一生少險惡風波,運途平平,心神安頓,衣食清淡無憂,事從心欲,吉兇互換,安生立命,滿門喜慶。
豬人生于四月,立夏之時,秉性聰敏,足立實地,可成大志,事業(yè)如意,熱誠忠厚,無上吉祥。
立夏出生的孩子命理
喜水命人喜歡ciji和變化,是喜水命人的一大特點,他們不墨守成規(guī),喜歡創(chuàng)新發(fā)展、甚至喜新厭舊。喜水命的人雖然重感情但是也好色,yiyeqing往往發(fā)生在他們身上,不過喜水命的人通常戀家。過于敏感,愛打抱不平,甚至為朋友和自己所愛的人兩肋插刀也在所不惜。
工作不求首座,但是經常表現(xiàn)出完美主義的特征。
喜歡的東西總想辦法得到,得到了就想完美化;不能完美要么就發(fā)脾氣,要么就另尋所需。
我行我素,有時不在乎他人說什么,卻在乎被人欺騙。
工作雖然不是那么勤懇努力,但是創(chuàng)造性的火花會時常閃現(xiàn),常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喜水命的人要注意泌尿系統(tǒng)的保養(yǎng)。
立夏出生的人性格
在古代,立夏和立春是同樣受到重視的日子,因為從這一天起,天氣漸漸炎熱起來花草樹木都長得十分茂盛,各種鳥獸的活動力是最強的時候。所以在立夏出生的孩子性情較急,容易發(fā)怒。
而有句話說“未過端午,棉熬不可收”意思是在端午節(jié)前氣候冷暖仍然不定,而此時節(jié)出生者,性情變化也就像這樣,常常陰晴不定。感情方面,有不認輸?shù)木?,但有時因為過于急躁的個性,常會令人有不勝其煩的感覺,也因此常會錯失良機。
立夏代表什么生肖
在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漢族農事歷書《夏小正》中規(guī)定:陰歷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陰歷四月建巳,所以立夏節(jié)氣就和十二生肖中的巳蛇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
我國古人認為,一年有十二個月,在十二個月中,又分二十四個節(jié)氣,而年有相應的動物,也就是十二生肖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而十二個月份也有相應的動物,不過古人規(guī)定它不是以生肖鼠起始,而是正月寅虎;二月卯兔;三月辰龍、四月巳蛇、五月午馬、六月未羊、七月申猴、八月酉雞、九月戌狗、十月亥豬;十一月子鼠;十二月丑牛。
有些人以動物的活動特點來解釋各月的對應關系,發(fā)現(xiàn)是講得通的。如“虎月”即陰歷正月,相當于陽歷的2月份左右,此時寒冬未盡,白雪皚皚,光禿禿的原野上,很少有小動物出沒,饑餓的虎卻從山林中鉆出來尋找食物?;⒌暮鸾新晜鞅樗囊?,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這個月便被定為“虎月”。
陰歷二月則相當于陽歷的3月左右,此時雖然春寒料峭依舊,小草卻在向陽的地方鉆出地皮。這時候,首先闖入人們眼底的小動物是兔。于是,這個月便被人們稱為“兔月”。
由此推論,三月多霧,神龍忽現(xiàn);四月大暖,蟄蛇出洞;五月草長,人歡馬叫;六月草茂,羊群遍野;七月果熟,猴子飽腹;八月中秋,殺雞飲酒;九月秋收,巡守防盜;十月秋涼,肥豬滿圈;十一月飛雪,屋里有鼠患;十二月北風吼,忙碌完春夏秋農事的牛該休息了。
二十四節(jié)氣和十二生肖的對應關系
正月寅虎——立春和雨水;二月卯兔——驚蟄和春分;
三月辰龍——清明和谷雨;四月巳蛇——立夏和小滿;
五月午馬——芒種和夏至;六月未羊——小暑和大暑;
七月申猴——立秋和處暑;八月酉雞——白露和秋分;
九月戌狗——寒露和霜降;十月亥豬——立冬和小雪;
十一月子鼠——大雪和冬至;十二月丑牛——小寒和大寒。
風水上要注意的事項有;
1;進入巳月,生肖豬,生肖虎要特別注意,因為對流月來講,屬豬的朋友月破,屬虎的朋友正好流月出現(xiàn)不利的局,這兩個生肖的朋友,心態(tài)務必要平和,謹慎控制言行,遇事要三思而后行。
2;飲食要清淡為好,因為立夏后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太油膩的東西容易上火,對身體不好,也容易讓人情緒激動,處事不夠冷靜。情緒的不穩(wěn),很可能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發(fā)作的導火索,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夏季更要注重養(yǎng)心。
3;立夏要多避蛇
這條針對鄉(xiāng)村的朋友比較重要,而城市里不容易遇到蛇,這是條民間習俗,
4;小孩要避免做門檻
在民俗中認為;這天坐門檻,夏天里會疲倦多病。如果孩童不小心坐到門檻了,就必須要坐滿七根門檻,才可解除這種禁忌.
立夏的養(yǎng)生原則
1.立夏將至:養(yǎng)生重養(yǎng)“心”天熱宜戒怒
專家指出,習慣上,人們將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此時氣溫顯著升高,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jié);炎暑降臨,雷雨增多,植物進入生長旺季,是一個重要節(jié)氣。夏季與心氣相通,有利于心臟的生理活動,因此,要順應節(jié)氣的這種變化,保養(yǎng)心臟,專家表示,此時節(jié),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氣血淤積,預防心臟病發(fā)作。
2.關注心臟保養(yǎng):多做安靜的事情
隨著天氣的燥熱,我們的內心也會變的躁動不安。所以,炎熱的天氣,我們要做到“戒燥戒怒”,保持心境的平衡。在飲食方便要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多吃些清淡的如山藥、海產品等食物。既能清熱防暑又能增進食欲。
中醫(yī)認為,夏季心陽最為旺盛,當夏日氣溫升高后,人易煩躁不安,好發(fā)脾氣,而且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特別是老年人,由發(fā)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易增加,甚至因此而發(fā)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做好自我調節(jié),重點關注心臟保養(yǎng)。專家表示,“立夏”時節(jié)要做好“精神養(yǎng)生”,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
3.注重補腎助肝:多進稀食有利補養(yǎng)
對人體臟腑來說,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飲食應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御暑熱侵襲,是夏季養(yǎng)生的重要一環(huán)。立夏后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多吃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xiàn)上火的痤瘡、
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癥。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夏季飲食養(yǎng)生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多吃些稀食。比如喝粥。粥,既能清涼解暑又能止渴。另外也要多補充維生素,比如吸光、冬瓜、西紅柿等。
4.根據(jù)季節(jié)調整: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后天黑得晚亮得早,人們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專家稱,13時至15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熱,血液大量集中于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午飯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的供血就更為減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因此,大家要根據(jù)節(jié)氣變化,相對于冬春季節(jié),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應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實的特點,更需要午睡。中午沒午睡習慣的人,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yǎng)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
一般來說,午休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時間不宜過長,睡醒后不要急于起來,再躺上10分鐘起床為宜。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立夏的習俗:
1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骃在賦里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xiāng)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2 嘗新活動
在后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jié)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腌鮮、鹵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3 斗蛋游戲
那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shù)分鐘之后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于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后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首座,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jié)q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鄉(xiāng)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yōu)榱讼奂?,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4 立夏“稱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
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shù)打到大數(shù)),不能外打里。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jù)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后,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
從此以后,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shù)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
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么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