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順,亦稱作耳順之年,耳順的意思聽得進不同的意見或是清楚理解聽到的話。今用耳順或耳順之年指人到了六十歲的年齡。
耳順之年是多少歲
耳順之年是多少歲:60歲
耳順是六十歲的代稱。是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于心。
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六十而耳順’。”
這是《論語·為政》中孔子對于自己在6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雖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這些自我評語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
“耳順之年”相關語錄
鄭玄注曰:“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是說聽人所言,能懂得隱涵于言辭之內微妙的意旨,言辭之外尚未說出的深意。鄭玄注義可說是最早的解釋了,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南北朝皇侃《論語義疏》引李充云:“耳順者,聽先王之法言,則知先王之德行,從帝之則,莫逆于心。心與耳相從,故曰耳順也。”其說同鄭玄義。
劉寶楠《論語正義》曰:“聞人之言,而知其微意,則知言之學,可知人也。”概括三家言,解釋的意義相同。俗話所說,聽人聽聲,鑼鼓聽音,能知曉話語之間的深刻涵義,不少聰明人都可以做得到,未必需要到六十了才修養達致這樣的境界。
清焦循《論語補疏》曰:“耳順即舜之察邇言,所謂善與人同,樂取于人以為善也。順者,不違也。舍己從人,故言入于耳,隱其惡,揚其善,無所違也。學者自是其學,聞他人之言,多違于耳。圣人之道,一以貫之,故耳順也。”以舜之察邇言具體事例說孔子此句。舜帝能明了淺近的言辭中所蘊涵的深義。
所謂善與人同,說的是能以一己所持的正確意見不排斥他人的正確意見,能以公認為正確的意見為標準,求取他人意見中符合標準的正確意見。順,就是通達不違礙,入耳即入心。不固持自己的異義,能采納他人的意見,那么無論什么話聽來就不違于心、不逆于耳,能夠從他人的意見中分辨出正確的看法予以表揚,又能從他人的意見中分辨出不正確的看法,甚至十分錯誤的說法不予計較,不斤斤縈懷于心,這樣就能順利通達,入耳入心。
有的學者很看重自己所學,堅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聽到他人的言論,既不能善與人同,又不能擇其善而揚之,更不能見其錯誤而隱蔽之就會逆耳違心,聽不進去。而圣人所持的道理,是普遍性的規則,要一以貫之,無論什么話都能聽進去,隱惡揚善,曉暢通貫,這就是耳順。焦循這樣解釋,自然與鄭玄所說不同。
劉寶楠《論語正義》曰:“焦此義與鄭異,亦通。”我以為是為知言。
相關年齡
始齔---指剛到換齒的年齡,約七、八歲左右。
幼學之年---10歲。
舞勺之年---13歲到15歲之間(男)。
舞象之年---15歲到20歲之間(男)。
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破瓜之年---十六歲(女)。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女)。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懸車之年---退休之年。
從心之年---七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八十至九十。
期頤之年---一百歲。
耳順之年的名人
1937年2月1日,是徐特立的60歲壽辰。延安的同志們自發地給徐老做壽。*** 還專門寫了祝壽信,給徐老以極高評價。信中寫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1953年12月26日,*** 60歲生辰。
1958年3月5日,*** 總理60歲生日,當天,總理專門打招呼,吃飯要簡單,只吃工作餐。因此,這天餐桌上稍好一點的菜,只有工作人員專門在長壽湖上游打撈的長壽湖鯽魚。事后,大家才知道那天是*** 生日,不少人都后悔沒祝總理生日快樂。
1927年章太炎六十歲,該年*** 發動“四·一二”大** 。五月至六月,被上海市黨部臨時執委會指名為首座號學閥,呈請*** ***加以通緝。七月至十一月,居同孚路賃寓,終日宴坐,兼治宋明儒學,借以懲忿。
1947年8月26日,姚冶誠60歲生日,*** 派*** 夫婦和兵團司令湯恩伯等去上海為姚冶誠祝壽。姚冶誠是*** 之妾,是*** 四位妻妾中唯一沒有正式名分的一位。
1946年12月1日** 總司令60大壽,那一天,朱老總意外地收到一份壽禮——用顏體書寫的“威震環宇”的壽匾。他老人家仔細端詳著這份特殊的壽禮,絕口贊揚壽匾上的字寫得好。這是陜甘寧邊區“抗聯會”(全國總工會、婦聯、青年團、文協4個人民團體的總稱)敬贈的,壽匾上“威震環宇”四個大字出于“抗聯會”總會計王德裕之手筆。
2001年05月23日,有金牌經理人稱號的陳自強60大壽。
耳順之年該如何養生
60歲的飲食法
胖老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糖尿病、高脂血癥以及各類心腦血管疾病拖累身體。“舒緩型飲食習慣”有三大原則:不餓就不吃東西、餐餐八分飽、遵守進食順序,能啟動身體的“回春機制”,減輕身體負擔,減少肥胖的可能性。具體做起來,首先,就算用餐時間到了,只要不覺得餓,就沒有必要吃飯。
比方說前天晚上吃得很晚,如果第二天早上硬是吃下早餐,反而會增加胃腸負擔。晚餐也盡量不要拖到9點后吃。其次,當你覺得胃里還沒填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下降時,就要停下筷子。最合理的進餐順序是先吃水果蔬菜,接下來盡可能先吃蛋白類食物,最后再攝取碳水化合物。
60歲的睡眠法
高質量的睡眠對老人健康尤為重要。尤其是熟睡狀態,與長壽息息相關。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每晚睡眠在7小時以內的老人,大腦衰老可推遲2年。不少老人容易失眠,半夜睡不著就會爬起來看電視、看書。其實,想擁有“優質睡眠”,不妨學學中醫的招數。首座,室溫控制在20℃左右,濕度以60%左右為佳。
臥室里別放鐘表等能發出響聲的東西。第二,不要和衣而睡,否則會越睡越累,還容易踢被子,引起感冒。第三,晚飯少吃油膩、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飽,睡前1小時不要吃東西。第四,不要蒙頭睡,因為這樣會讓被窩里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氣相應減少,導致頭暈、頭脹、眼花等癥狀。
另外,起床后簡單按摩10分鐘,可迅速喚起精氣神,鞏固睡眠的養生效果:1.用指肚從前額正中開始向頭后部梳劃,再梳兩側,改善頭部血液循環;2.平臥,兩手搓熱前胸和兩肋,再順時針輕揉肚臍周圍20次,可通便;3.收腹提肛,能促進胃腸蠕動。如果前一晚睡得不安穩,第二天要睡午覺,20~30分鐘就可以。
60歲的運動法
生命在于運動,老人更是如此。春夏季節,萬物生發,老人可以在沒有霧霾的天氣下,外出打太極拳、慢走、做伸展運動等,還要保證每天曬太陽20分鐘以上。冬天不妨在室內用一些小動作來養生。1、咽唾:中醫認為,唾液充盈,緩緩咽之,能潤五臟,養肌膚。
具體方法是,嘴唇微合,用舌圍繞上下牙齒運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柔和自然,然后用舌尖頂住上腭1~2分鐘,待口中唾液滿時,鼓腮含漱36次。2、轉頸:頸部緩慢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幅度可以適當大一些,可以預防或改善頸椎病。
3、摩耳:耳為腎之外竅,通于腦,是全身經絡匯集之處。摩耳可疏通經絡、流通氣血、祛病養生。動作要領為:用食指、拇指提拉耳郭,自內向外提拉,然后雙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掃。4、握拳:隋代醫學名著《諸病源候論》講,“握固兩手,如嬰兒握,不令氣出”,意思是握拳能保護體內正氣、抵御外邪。把大拇指向內橫在手心,其余四指包裹大拇指而緊握拳頭,全身用力,然后放開,重復進行50~80次。
60歲的滋補法
60歲后適度進補有益健康。但滋補要根據體質食補。氣虛的人可以喝雞湯;補血可用大棗、豬肝、紅肉;補陰可以多吃鴨肉;養陽要吃牛羊肉、雞肉、驢肉、韭菜等。養生很重要的一點是“固”。其中,固精要保護腎氣,可以吃些牛肉、山藥、枸杞;固氣要少說話、多曬太陽、多做有氧運動、絕對不能熬夜;固神要調養七情,不過喜、過怒、過思、過悲、過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