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年齡稱謂的含義及其來歷

            我們在學習古文的時候,常常會碰到一些表示年齡稱謂的詞,像“豆蔻”“弱冠”等比較常見的詞,大家一般都知道它們的意思,但像“標梅之年”詞等大家可能就比較陌生了。其實古代的年齡稱謂名目繁多,而且來歷也很有意思,著實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瑰寶。下面一起去了解古代年齡稱謂的含義及其來歷吧。

            古代年齡稱謂的含義及其來歷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20歲(男)——弱冠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后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發: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后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么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后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于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宮》“黃發臺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后代贍養。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期頤。”

            《讀者文摘》1983年首座期

            湯餅之期:嬰兒出生三朝,稱為“湯餅之期”。

            語出劉禹錫《送張盥詩》。

            初度:指小兒周歲。

            語出清代文學家程允升《幼學故事瓊林》。后來亦泛指生日為“初度”,如六十歲生日稱為“六十初度”。

            齠齔:指兒童。

            語出《韓詩外傳》卷一:“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

            教數之年:指兒童九歲。

            外傅之年:指兒童十歲。

            舞勺之年:指兒童十三歲。

            以上皆出自《記》。

            破瓜之年:指十六歲女子。

            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破瓜之年”亦謂六十四歲。《通俗編》又云:“若呂巖贈張泊詩:‘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有室之年,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結婚之年。語出《禮/曲禮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歲。

            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杖國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以上稱謂,皆出于《王制》。

            下壽:六十歲。

            中壽:八十歲。

            上壽:一百歲。

            以上稱謂,出于《莊子》。

            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

            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此外,還有把六十歲以上的人統稱為“耆老”,八十歲以上的人稱為“大耋”。亦有泛稱老人為“龍鐘”、“潦倒之年”的。《廣韻》:“龍鐘,竹也,老者如竹枝搖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顛倒阻滯,如人之遭際,故云。”

            古代年齡稱謂的來歷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于《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漢人戴圣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后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后代詞匯由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原因吧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二十古來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并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于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后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稱謂的分類

            1.親屬稱謂

            親屬稱謂指的是以本人為中心確定親族成員和本人關系的名稱,是基于血親姻親基礎上的親屬之間相互稱呼的名稱、叫法。它是以本人為軸心的確定親屬與本人關系的標志。

            2.社交稱謂

            社交稱謂是指除去親屬稱謂以外的,反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的稱謂習俗。社交稱謂又分為非親屬稱謂和語境稱謂。非親屬稱謂是以社會生活中在“人”這個本位上,除去表示親屬關系的稱謂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際關系的稱呼。

            3.特殊稱謂

            主要有以下七種:

            ①百姓稱謂

            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

            ②職業稱謂

            ③朋友稱謂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

            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

            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

            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

            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④年齡稱謂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⑤帝室稱謂

            唐朝:皇帝自稱“朕“。

            宋朝:皇帝自稱“朕“。

            唐朝時期稱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親近之人或其近侍則稱其為“大家”,有趣的是在唐代,女子稱呼其婆婆亦呼為“大家”。

            ⑥授官稱謂

            ●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授官。

            ●辟:招聘授官。

            ●選:量才授官。

            ●薦:下級向上級推薦授官。

            ●舉:選拔。

            ●點: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簡:任命。

            ●補:任命補缺,多指照例補缺。

            ●進:升任,尤指高級官員的升任。

            ●起:由民間征聘。或罷官后再授官職。

            ●贈:對官員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員授予職稱。

            ●封銜。古代兼代官職的稱謂。

            ●領:常指兼任。

            ●攝:兼理,尤指暫時兼任。

            ●守:兼理,指比本職高的兼職。

            ●行:兼管,指比本職低的兼職。

            ●判:中樞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

            ●權:暫代官職。

            ●假:同“攝”。

            ●署:代理無本官的職位,也稱“署理”。

            ●護:上級官員離職,由次一級官員守護印信代行職權。

            ⑦滿人稱謂

            滿族人用來表述親屬之間關系的稱謂是有一定的規律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可以看的黄色软件|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入口|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麻豆|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99r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国产影片中文字幕|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xxx在线|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男人和女人做爽爽视频|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 四虎最新紧急更新地址| 日本55丰满熟妇厨房伦| 亚洲成在人线电影天堂色|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国产小视频福利| 57pao国产成永久免费视频| 少妇性俱乐部纵欲狂欢少妇|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小蝌蚪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欧美|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视频| 老鸭窝laoyawo国产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91视频久久久久| 婷婷激情五月综合|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进去女人爽免费视频国产 |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完成|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精品三级66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