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寶地的特點有哪些
1、植物:植物對于風水氣場的感應往往要比人更加強烈,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植物去鑒定風水寶地。譬如某地春天的時候草樹發芽的都比較慢,而秋天的時候草木落葉也要晚一些,那么則是說明此地的氣運不暢。反之,植物能夠提前發芽、比其他植物更早落葉,那么就說明此地的風水氣場極佳,可視為風水寶地。
2、水流:水是生命的起源,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所以水乃是風水寶地的基礎之一。但是水也要好與壞之分,一般從表面上來看,流動的水要比死水的氣運更好,活水能夠供人飲用且能夠帶動氣場的流通,確保風水運勢不斷向好的方面發展,所以一般風水寶地都是在活水附近。
3、山川:古人喜歡尋找依山傍水的地方居住,一方面是為了觀賞,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種莊稼,而這樣的地方風水氣場相對也會好很多。但是山的朝向很重要,譬如背后靠山能夠鋼柱北方來的寒風,這樣能夠讓此地的陽氣更重一些,同時便于日照更能匯聚陽氣。
這些都是從表面就能看出的事物,通過這些事物就可以判斷風水寶地是否存在。
風水寶地應具備什么特征
1、山應高大雄偉,山形山勢應生動活潑、變化起伏似龍之矯健靈活,其內之氣才旺盛。
2、周圍的山岳應向明堂環抱,狀似好友展臂相擁相迎,是謂環抱友情。
3、有越多的群山環繞,則氣越不易散失,風水越佳。
4、周圍的山岳應草木茂密,其顯示該地之氣充沛有利萬物生長。
5、應避免選擇單一孤立,四周無群山所庇護的孤山;草木不生的童山;坡面流失塌陷的斷山;以及山形山勢繼續前進,其內之氣也向前流動而不能積聚靜止的過山。
6、應避免選擇在山嶺、飽受風吹的地點。
7、明堂應有一定的大小尺度,至少需能供一人平躺其上,且坡度平緩。
8、明堂內的土壤比重越大越佳。
9、明堂內的土壤應避免為黑或藍色。黃色為最為適當,其次為紅黃相間或者白色。
10、當觀察者站在明堂的中心,也就是穴的地點向外看時,案山的高度應大概在觀察者額頭到胸部的位置。
11、若四周的群山,如青龍、白虎、案山、朝山,距離明堂較近,則他們的量體應該小。如果四周的群山較為高大,則他們離明堂的距離就應該較遠。
如何找風水寶地
首座,尋求“龍脈”。
環境選址的尋找過程,風水的術語叫“辨形”。“辨形”就是尋找“龍脈”,即自然山水的會聚圍合場所。從微觀上看,尤其在市井之地如何尋找“龍脈”,風水界也有自己的說法。如《陽宅集成》稱:“萬瓦鱗鱗市井中,高屋連脊是真龍”;《陽宅會心集》稱:“一層街衢為一層水,一層墻屋為一層砂”。從這些觀點出發,市中心成熟商業街就成為“真龍”;現代的快速軌道交通也成為引氣的“龍”。從現實情況看也是如此,臨近商業中心的地塊炙手可熱,房價高得平民百姓不敢問津。臨近軌道交通線的房價也要遠遠高出其他比較偏離的地區,哪怕其相離只在數百米至千米之間。從實際意義上說,這就是交通問題。古代居住點臨江靠河,是因為生活方便,出行則有舟楫之利,與現代人把交通便利作為選擇樓盤最重要的條件異曲同工。
第二,得水為上。
但街道畢竟與真正的“水”有本質的區別,從生活、生產的基本需求出發,人的本性是“親水”的。《葬書》也稱:“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水龍經》則認為:“平洋只以水為龍,水繞便是龍身泊,故凡尋龍,須看水來回繞處求之”;“山管人丁水管財”,“財源茂盛達三江”等等,都是“水”對經濟生活影響的寫照。有山有水,始終是人們對理想生活環境的追求。隨著小康社會的建設,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已經從有房住,發展到開始關注周邊的環境,窗外的景觀。
這種風水學說的理論要點大致如下:龍來十里,氣高一丈,龍來百里,氣高十丈。氣正,則脈從中落而穴正;氣偏,則脈從側落而穴偏。干龍雄健高大,枝氣卑小清弱。是故辨氣高低,識龍長短,則山強弱,究氣旺衰。春屬木,其氣青;夏屬火,其氣赤;秋屬金,其氣白;冬屬水,其氣黑。每季屬土,其氣黃。四時之色不宜駁雜,一有駁雜即有生克制化之異,吉兇禍福之殊。春冬,地氣不升,夏時,炎蒸混濁,獨秋氣清亮。俟中元之候,或清晨雨后,日落未落,日出未出,丑寅酉戌之際察之,
可見富穴氣如疊嶂,色艷而濁;
貴穴氣如張蓋,色青而奇。
初吐一線,上結華蓋,如旃冕垂旒,五色備具,似龍蟠,似云騰者,日旺氣,帝王之地。
毫光明燦,如虹、如日、如鳳舞者,日喜氣,英俊后妃之地。
或日:白外青,青復紫,青如牛首,赤如虎尾者,猛將之氣,王侯之地。
初若云煙,終如鼎沸,中青外紅,如流星燭地,如龍騰鳳翥者,福喜之氣,宰相之地。
赤白兼備,中吐微紅,勢若幢幡者,文明之氣,翰林之地。
白赤一絲直沖貫日者,忠干之氣,諫臣之地。
赤色一絲如虹而微帶彩者,文章之氣,狀元之地。
純白純黃者,民牧之地。初吐一線終盤寶蓋,五色俱備,輕清上浮,
有紋不雜,如寶塔,如搖旌,如幛幡,耀日燭星者,為異氣,神仙之地。
抵類禽者出文,類獸者出武。
看風水寶地方法
1、觀察地勢
我國的地理形勢,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條大的締向構造,如天山--陰山緯向構造昆侖山--秦嶺緯向構造;南嶺緯向構造。《考工記》云:“天下之勢,兩山之間必有川穎。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禹貢》把我國山脈劃分為四列九山。風水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龍脈源于西北的昆侖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北龍從陰山、賀蘭山人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中龍山氓山人關中,至秦山人海。南龍由云貴、湖南至福建、浙江人海。每條大龍脈都有干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看風水首先要搞清楚來龍去脈,順應龍脈地走向。
2、因地制宜
我國從古到今都是主張因地制宜,即根據環境的客觀性,采取適宜于自然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壯卦》提出:“適形而止”,《淮南子。秦族訓》云:“俯視天地,以制度量,察陵陸,水澤、肥墩、高下之宜,立事生財,以除饑寒之。”先秦時的姜太公倡導因地制宜,《史民·貨殖列傳》記載:“十公望封于營丘,地瀉鹵,人民寡,于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漁鹽。”
3、勘測地質
建筑基址的地質及其環境的地質,對人的生存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國在二千多年前有一種土宜法《周禮·司徒》云:“以上宜之法辨十有二立之名物,以相名老而知其利害,以單人民,以著鳥獸。以破草木。”這就是根據占現土地,幫助人民避兇趨吉依山傍水
4、依山靠水是風水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山體是大地的骨架,也是人們生活資源的天然庫府。水域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墨子·辭過》云:“古之民,未知為官室時。就陵革而居,穴而處。”考古發現的原始村落幾乎都在河邊臺地,這與當時的獰獵、搏撈、采摘經濟相適應。
風水寶地如何鑒定
風水是科學的,風水寶地并不是憑空尋得,這是要看周邊地理情況的。例如四周高中間低的微小地形,這就是風水看重的有利地形,四面環山中間郁郁蔥蔥,十分藏風聚氣;再如,地勢北高南低、背陰向陽的內斂型盆地也藏風聚氣,風水上說這種位置“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這實際上就是地形、氣候、生態環境的綜合結果。
某個地方,如果春天草樹發芽生長很遲、秋天草木落葉又晚,說明這個地方東西走向氣流不暢;如果北邊有山擋著,南邊也有山擋著,這樣的地勢也不算通風,前兩者均不是好風水地方。通常的好風水肯定要保證有陽光照,風來風去不受阻礙,如果北高南低,陽光可盡情照射則為好地方,若兩邊還稍微高出類似“扶手”,則為名副其實的風水寶地了。
水是人生存的必須物質,離了水萬物不得生存,古時人們喜歡住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有山則有依靠還能賞景,有水提供了生活的基礎也能種植莊稼,有水的地方自然構造了風水寶地的基礎之一,只是“水火無情”,尋找“水”的同時,如果水過于猛則會發生水災。需要強調的是,風水寶地的水是可以流動的水,是可以供人飲用活下去的水,而不是一潭死水,或不能供人生存的水。
從地理上說,背后有靠山能擋住北方來的寒風,南面有水夏天可享受南下的涼風,又可灌溉、舟楫、養殖,面朝陽光,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緩坡、丘陵還不會受水災,周圍植被郁郁蔥蔥,既可涵養水源、保持水口還能調節氣候,這些不同特點的環境結合在一起造就成一個有機的生態環境,這就是古代建筑風水中人們始終追求的“風水寶地”。
一般山來時有彎轉,有環抱,又與平原交結的“結穴”處為佳,風水學以準哲學的方式告訴人們背山面水之處為佳地,創造性的提出了“環抱有情”等諸多審美理念,風水寶地畢竟有限,人人都想尋得顯然不可能,依老師之見,還是多多花心思在如何改善自家風水為好。
我國著名的三大風水寶地
一、湖北省的蘄春縣蘄州鎮。蘄州鎮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曲,是個偏僻的小鎮。是明代圣醫李時珍的故鄉。大別山龍脈彼起此伏,象舞龍般一直舞到蘄州鎮,生動非常;彎彎曲曲、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象玉帶那樣輕飄流過蘄州,然后緩緩東流,呈現環抱形狀,又被巴水、湍水河兜裹,成為“水抱格”。它的西北方有桐柏山和大別山擋住西北風,形成“環山格”。所以蘄州鎮真正是一塊“山壞水抱”的風水地理寶地。是富貴雙全的風水地理格局。
蘄州鎮有一條狹長的街道叫東長安街(人們又稱為博士街),全長500米,住有100多戶人家。這條街20世紀,出了100多名博士,多半是美國等西方發達**取得的博士學位。很多都地父子、父女、兄弟雙雙是博士。例如李寶珍一家,人稱為博士家,李寶珍前世紀取得美國紐約某醫科大學的博士。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在美國先后均取得了不同學科的博士學位,負責美國科研單位重要頭頭或做教授。一個家庭出了五位博士,真是世上少見。
博士街出了博士的家庭,目前百分百都遷出了蘄州鎮。有的去了西方發達**充當大學教授或擔任科研要職,有的在國內各地工作。外地人家能夠遷入博士街居住,也一樣能出人才。例如同濟醫科大學教授楊仕豪的舊居,前世紀60年代出了四個大學生,全家離開了蘄州博士街,將博士街的舊屋賣給外地人王貴才。王貴才搬進住還來不及修繕和翻新,他的兩個兒子先后考上重點大學。蘄州鎮東長安街之所以人才輩出,就是因為風水地理特別好的緣故。
二、江西省的臨川縣。這個縣列入“我國名人辭典”的多達134人,有歷代“臨川才子”的光榮稱號,如宋代的宰相兼大文豪王安石、曾鞏,明代戲曲老師湯顯祖等均出于此縣。近期有教授職稱以上的學者55人,各學科研究生96人,留學生30多人。1982年以來,該縣先后有80多名未滿15歲少年才子,先后分別錄取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科技大學等高等學府破格錄取為少年大學生。所以筆者認為臨川縣之所以有這樣的人才,這和風水地理脫不了關系的。
請讀者看一看臨川縣的風水地理是怎樣的。臨川縣位江西省撫州市西南,名為“上頓渡”,是眾水所匯之處,地理風水的氣場十分優越,南面的贛江、崇江、撫河如扇形十彎九曲流向臨川,在臨川北匯合流入長江和鄱陽湖,成為地理風水難得的“聚水格”局。臨川西北有環形的山脈擋住西北風,形成“山環水抱必有氣”(即氣聚),符合“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的風水定律。臨川的北方又有九嶺山、連云山、幕阜山鑄成層層包圍,使北風不能入侵吹散氣場。此外,臨川較遠的南方,有武夷山直行,成為來氣之口直入臨川,源源不絕地入而聚匯,形成一個優越不散的大氣場,使臨川成為一塊風水寶地。所以盡管時代變遷,社會制度更換,從來不影響臨川的人才輩出的地理環境。
三、宜興縣有教授縣的美稱,當代** 我國有548位宜興籍高級的科技人員。如物理學家周培源、化學家唐敖慶、藝術家徐悲鴻均是該縣人。宜興縣父子同是教授的、兄弟同是教授的、一門眾都是教授的屢見不鮮。
那么,宜興的風水地理情況怎樣呢?宜興是典型的聚水格,它有水龍的保佑。宜興地處長江中游彎彎曲曲的大環抱中,地理風水的氣場十分良好。它又是眾水眾湖匯合流入太湖的必經之路,而且處近終點站。它的西北形成眾星拱月般扇形水系:有宜興長漕河、渴湖、長蕩湖、南猗湖,還有很多人工水庫。這些湖河源于長江,向江匯合,流經宜興,注入太湖。因此,使宜興成為典型的水抱型。
風水地理主論有“山主貴、水主富”之說,宜興當官的人雖然不多,但是經商富的,種養富的人的確不少,教授和高科技人員的收入也是高薪層收入系列一,他們的生活比其他的職工富裕得多,這是不可非義的。
以上三個地方都是我國風水地理最好的典型,不管什么年代,只要他們的龍脈不受到損壞,人才輩出絕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這是要杰地靈的象征,完全體現了風水地理學的偉大成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