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布局離不開羅盤,羅盤是風水師常用的勘測工具。俗話說:開車離不開導航,風水布局少不了羅盤。本篇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風水羅盤。
一、早期的風水羅盤。
要學習風水,首先當然要認識羅盤,羅盤是風水師的寶劍,是必不可少的武器。
羅盤即指南針,最初只有南北兩極,之后加進東、西成為“南、西、南、北”四個大方位。
再于“東西南北”之間加進八個方位,一共成為十二個方位,這就是最早期的風水羅盤。
二、羅盤和十二地支。
有心的風水愛好者會發現,羅盤上的十二個方面并非寫著東南西北,而是寫著如下的十二個文字: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這不是十二地支?
正是。這個其實是我國歷法的十二地支。
想學風水?
那么我們就得記住這十二地支,風水上稱這十二個字為十二山,代表著十二個方位。
其中:
子,代表北方。
午,代表南方。
卯,代表示方。
酉,代表西方。
用心的風水愛好者會發現,羅盤上東南西北的次序,是南方在上,北方在下,這是風水學計算方位的次序,這個不要搞錯了。當大家記熟“子午卯酉”這四大方位的名稱后,便可以清楚地理解羅盤上所顯示的方向。
三、羅盤和十天干。
羅盤發展到今天,一共有二十四山,即在原來的十二山之中,再細微地劃分成二十四山。
多出來的十二山怎么來的呢?
其中十個來自命理學的十天干,也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羅盤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八個字加入成為八個方位的代號,其中“戊己”代表五黃***土,寫在羅盤***。
現在十二地支加十天干扣除兩個***,就是二十山,代表二十個方位,還差四個。
四、羅盤和易經與八卦。
易經中有八個卦象,由伏羲所創,稱為“先天八卦”。這八個先天八卦分別是:
坎、坤、震、巽、乾、兌、艮、離。
周文王將八個先天八卦變化成六十四卦,稱為“后天八卦”。
風水學,就是將“河圖洛書”以及“八卦”的智慧融合成一體,應用在方位之上的一種學說。
古時風水先賢把代表東北方的“艮”、東南方的“巽”、西南方的“坤”,西北方的”乾”,這四個卦象加進羅盤之中,成為羅盤上的二十四山。
這下齊了。
這二十四山,又再由八個卦象所代表,即是:
坎卦:代表”壬子癸”三個山(正北)。
艮卦:代表”丑艮寅”三個山(東北)。
震卦:代表”甲卯乙”三個山(正東)。
巽卦:代表”辰巽巳”三個山(東南)。
離卦:代表”丙午丁”三個山(正南)。
坤卦:代表”未坤申”三個山(西南)。
兌卦:代表”庚酉辛”三個山(正西)。
乾卦:代表”戌乾亥”三個山(西北)。
風水羅盤上由易經八卦去代表八個方位,每個方位再包含三個方位,一共二十四個方位。
至此羅備上的二十四個方位就認識完了。
本篇我要測字風水學網分享了一起來認識風水羅盤!想了解更多這方面資訊和知識的讀者,可以查閱下面的專題標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