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墳被損壞該如何化解
活人居家,稱為陽宅,自然要講究風水環境;同樣的,逝者居所,則稱為陰宅,也一樣講究風水環境。在風水學上,先人的陰宅風水是會福澤子孫,庇佑后代的。
故此,人們都習慣將已故的親人好好的安葬。自然會選擇一個上風好水的地方,以讓逝者也能夠在另一個世界安享幸福與安樂。
但是,任何風水、任何環境,都會變化。只不過,導致這種變化,有些是自然因素,有些是人為因素。有些是越變越好,有些則是越變越壞。故此,與陽宅一樣,陰宅風水環境的任何變化,都要加以注意。
1、水土保持
背山面水之地,永遠是人們向往的靈地;作為先人的陰宅,自然為理想的不二選擇。但是作為活生生的人,也是最為適當的安居之所。這樣自然也就存在一個活人與逝者競爭的問題。故此,假如你在別人還沒開發之前,就已經選擇把陰宅安設此地,就需要經常留意周邊的風水。
當陰宅周圍開墾嚴重,就可能出現山崩地陷的現象,或者水土流失嚴重的后果,這些都會影響陰宅風水變化。故此,做好陰宅水土保持,是補救的首先選擇,比如:在陰宅周圍種上樹木,可以有效防護水土流失。
尤其是陰宅的東方、北方、東南方、西南方的峰巒低陷或受自然人為損壞嚴重的,應在損壞方種上高大的樹木來補救。實在無法補救的應以遷葬為好。
2、陰陽區隔
上好的風水之地,陰宅,陽宅都適合選擇。但是,陰陽分隔,互不干擾,是其主要原則。因為,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屬性。
如果陰宅已在此安置,陽宅就該遠離,或者至少要有區隔;否則,不管不顧,修造陽宅,亦會導致陽宅風水不好,還會影響陰宅,陰陽交錯,彼此干擾,終究會有不良后果。
如果陰宅的四周,已開發成成片陽宅,最好陰宅遷移;否則,陽氣過重,亦會讓逝世者不安,打擾逝世者的安樂。
3、讓墾為先
越是人煙稀少的地方,越是擁有自然氣息,自然適合陰宅的設立;因為,人煙稀少也可以避免先人被打擾。但是,也正因為這樣,這里的土地,才更加肥沃。如果再是背山面水,靠近水源,則更適宜耕種。
如果出現墾荒,種植,則陰宅必須遷移。一來,陰宅得為陽宅服務,一切都是為了活在的人,種植墾荒,活人命身得養,陰宅的目的已經達到;二來,墾荒成田,陽事亦多,也會干擾陰人生活安寧;三來,也怕墾荒扽水,掩沒、浸泡棺木,給后人帶來不好的后果。
4、防止侵襲
不少人,喜歡在陰宅的周圍,種植上樹木。因為,他們可以遮風擋雨,同時,可以疏水固土,防止水土流失。
不過,陰宅屬土,最怕木來制克;因此,樹木不能距離棺墓太近,特別是高大、根系發達的樹木;樹木之根,侵入棺木;就會帶來陰人不安,禍及子孫。比如,天生聾啞、殘疾、或者精神失常等,大多與此有關。
亦怕土陷逢空,白蟻最為厲害,因為白蟻繁殖力強,容易蛀蝕空墓,造成塌陷,后果自然很是嚴重。這樣的陰宅風水只能擇日遷移。
祖墳被損壞了的補救辦法
活人居住講究風水環境,同樣的逝世者所居住的地方也一樣講究風水、周邊的環境。在風水學上,先人的風水地是會庇佑后代的。人們都習慣把逝世的人好好的安葬,選擇一個風水好的地方,讓逝世者也能夠在另一個世界安享幸福。
陰宅,俗稱墓地,也就是安葬逝世者的地方。因為陰宅會影響子孫后代的生活,所以選址是需要非常的小心。另外,生活環境每天都在改變,好的陰宅風水,也很難保證在日新月異之中沒有改變。再說,陰宅地雖然人煙稀少,卻也不是沒有人到往,也可能有一些野生動物穿掠過,難免觸碰陰宅的風水。
補救被損壞的陰宅風水方法一:
背山面水之地,永遠是人們向往的靈地。作為先人的陰宅,當然是不二之選啦。但是作為活生生的人,也是最為適當的安居之所。所以如果你在別人還沒開發前,就已經選擇把陰宅安設此地,就需要經常留意周邊的風水。當受人開墾嚴重,就可能有自然損壞、山地崩塌現象,這些都是影響陰宅風水的。建議陰宅周圍種上大樹以作庇護。當然,如果地段無法補救,只能把陰宅遷移。
補救被損壞的陰宅風水方法二:
在首座點已經提到,好的風水地,陰宅,陽宅都適合選擇。但是如果陰宅已經安置至此,陽宅就該遠離該地段,否則陽宅風水不好,還會影響陰宅。尤其人們居住地會不定時的遷移,改變,越是靠近陰宅地段,陰宅附近的風水會受污染,還會陰陽交錯,讓彼此風水凌亂。陰宅的四周已開發成陽宅,陽氣過重,會讓逝世者不安穩,打擾逝世者的安樂。所以建議把陰宅遷移。
補救被損壞的陰宅風水方法三:
越是人煙稀少的地方,越有本身自然氣息,也很適合陰宅的設立,人煙稀少也可以避免先人被打擾。但是就是因為沒有人,才是真真正正沒有被人開鑿。土地肥沃,如果是背山面水,靠近水源,更適合耕種。所以為了以防陰宅不小心被別人開鑿損壞陰宅風水,應該在陰宅周圍開始變成耕地前,做好遷移的準備。
補救被損壞的陰宅風水方法四:
樹木是很溫順的,只是愛吸收水分和陽光。平時它會是大家的庇護,可以為大家遮風擋雨,在炎熱之時,給大家陰涼的綠蔭。不過樹木會成長,樹木的成長也是可怕的,當它們的根陷入房子,那力量足以讓房子倒塌。另外房子的天敵是白蟻,白蟻會侵蝕房屋。對于陰宅也有這樣的說法,樹根進墓,有白蟻進出,表示陰宅風水已經遭受損壞。這樣的陰宅風水只能擇日遷移。
祖墳被挖對后代會有影響嗎
挖別人祖墳,會遭報應
11月22日,張方站在父母的墳前,墓碑已被推倒掩埋。挖墓碑時,他的三兒媳和二妹夫被倒下的墓碑砸死。
11月20日,周口市市委一干部稱,該市“平墳復耕”已暫停推行。昨日,周口市民政局稱,暫停的僅是宣傳工作,平墳復耕肯定會繼續下去。
河南省民政廳一負責人稱,民政廳從未發文要求平墳,“平墳主導者是機構”。
11月20日,周口市市委一干部稱,該市“平墳復耕”已暫停推行。昨日,周口市民政局稱,暫停的僅是宣傳工作,平墳復耕肯定會繼續下去。河南省民政廳一負責人稱,民政廳從未發文要求平墳,“平墳主導者是機構”。
對于風水來說有影響。但不會很大。一個人的福報不是全由祖墳所給,雖然能秉承祖先福德受益,但子孫還得依靠自己培植福德。有個風水故事,是說一個風水先生由于天熱趕路非常渴,到了一農婦家里,討水喝,農婦剛好燒開了水就倒了一碗隨手抓了谷糠灑在開水上,風水先生很生氣,用嘴吹了老半天才喝完,談話之間得知農婦家里需要個陰宅,也就是墳地,他就說他是風水先生,可以幫忙。
風水先生氣農婦水上撒糠,想讓農婦家里家破人亡,就找了個五虎臨門的格局。就走了。過了很多年,有一天風水先生又走到這個農婦家,看見她家過的比上次來好了很多,高宅大戶。就跟農婦套問原因。農婦說自從您給找的那個墳地下葬后就不斷變好。
風水先生很驚奇,就到墳地去看,發現還是那個地方原來的五虎臨門變成了五龍戲珠,《好像是吧我記不準了,不是五龍戲珠就是五龍什么什么》。就把實情說了,農婦說當時看見你太渴了,怕你喝急了生病所以撒了米糠,讓你慢慢邊吹邊喝。風水先生恍然大悟。
祖墳被挖,必定倒霉案例
一、** 的祖墳被挖,四年后,死在外國。
** 是一個真正的無神論者,在所有的開國元勛中他是最不相信風水的。小時候曾差那么一點就把曾祖父的墳墓用水把它給灌了,為此挨了父親的一陣暴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雖然貴為我國的第二號人物,卻對自家祖上墳地的風水不聞不問,以至于風水遭受損壞也不及時給予制止。
以下是林家大灣風水被逐年損壞的真實記錄。
1967 年,鳳凰山關鍵過峽處,當地機構為修公路去八斗灣水庫,而開山炸石。把過峽處炸開。
1969 年,鳳凰山星頂** 曾祖父墓后七米左右地方,被開溝達三米多深,據說當時興修水利,用水泵從山下抽水引至官山下及鳳凰山后的農田灌溉。
1970年,部隊在白羊山修建微波站,又在灣里開山炸石,還挖山洞。等等,弄得秀山滿目瘡痍,令人嘆息。
結果,1971年9月13日,** 一伙人摔死在外蒙溫都爾汗。據說,在** 出事之前,李四光就曾預言林家大灣要出大事了,不幸而被言中。因為李四光是地質科學家。自然深知風水的作用。他與** 是老鄉,都是從黃岡出來的杰出人物。
現在的林家大灣依然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和開發,作為曾經產生過重大歷史人物的地方,曾經是多么的令人向往!現在所能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遺憾!
** 的祖墳在白羊山,海拔 300 余米,氣勢磅礴,高大秀麗,左右開大賬,各前去幾十里, 右側經神仙垴、官山垴出脈,一路頓跌、過峽束氣、在鳳凰山起星,直竄至團魚垴,成林家大灣右護。左側生出一夾耳山,大帳三、四十里,成外圍環護城廓。
破解陰宅風水具體措施
1、陰宅的東方、北方、東南方、西南方的峰巒低陷或受自然人為損壞嚴重或崩塌嚴重的,應在損壞方種上高大的樹木來補救,無法補救的應遷葬為好。
2、陰宅的四周已開發成陽宅,四周必有糞池污染龍氣,應把祖墳遷葬為好。
3、陰宅四周已成耕地的,也應遷移為上。
4、樹根長進墳墓里,或進白蟻等都為不吉,這樣的風水應起墳擇日再葬。
5、陰宅是龍山為獅子、老虎等動物之地,墓葬不能用石灰、沙石或水泥結構,墓葬的墳堆不能用石灰、沙石。應把墓葬的墳尖露出,坡頭用泥土結構。
來龍氣緩,雖結珠塊,坡穴大小不均,小面有牙爪,緊密不成局段,大邊飽滿,而有分合玄微,可就飽處而扦之,廣開金井,深入其棺,墳城小壘,稗補小邊,取堂氣坦夷,雖曰就飽而不飽也。
傷 饑龍來過脈,節節分明,蓋下有金,金下有橫土,似上非上,中有彎凹或曲池,不淺不深,庸術狐疑必矣。茍有賓主相投,穴雖有病,葬亦有法:貼脊扦之,小井納棺,筑后培前,以補造化,雖曰傷饑而不饑也。
擅 穴來龍情峻,堂淺坐下,去水撮腳,牽飛到此,多生疑竇。情勢可取,須別立法度,開鉗廣撞入,吞棺而下撞穴,蹲而視之,只見外堂寬展,外砂周密,避兇就兇,假也靈塋。
扦木生芽來龍直水木扦下,亦謂之玄武嘴,扦縱有正佐,切不可扦當頭盡脈,一扦則敗絕。其中停必有節木,須于肥厚處開井放棺,挑饒三分,自有生芽之意,仍須客土培實端正,則根本固而枝葉榮矣。
墓碑的立法有兩種,一種是陰碑立法與陽碑立法,立在尸靈前的為陽碑,立在尸靈后的為陰碑法,一般坐在龍腰上結穴與明堂歸聚可立陰碑,一般群體墓地與在穴星側面取穴或明堂散亂的取陽碑法。有的墓碑鍘倒在一邊去,可以每年清明節這一天去,把石碑修正。
史上那些挖別人祖墳的事
派人挖了李唐祖墳的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殺父繼位,成為隋朝的第二代皇帝。登上皇帝寶座以后,隋煬帝本性顯露,對民眾實行殘酷的** ,激起了天下人的公憤。于是,各地起義軍風起云涌,其中一支便是太原的李淵家族領導的。
在得知李淵家族反隋的消息以后,隋煬帝深知李淵家族實力雄厚,他不去反思自己的** ,反而幻想用挖斷李淵家族龍脈的方式來打擊李氏集團,然而,他不僅沒有找到,還落了個死于非命的下場,真是可悲可嘆。
李淵起兵以后,他向長安民眾“約法十二條”,除此之外,大隋各項苛刻的法令也都被廢除了。當時,隋大臣陰世師、骨儀等按照凡是犯上作亂者都要發掘他的祖墳、污辱他的祖先的法令,命令京兆尹尋找李淵的五服祖墓所在地,將其全部挖掘開來,并將尸骨拋在野地里。李淵對此非常痛心,每一提及必定流淚。
據說陰世師,頗懂陰陽風水,在派兵士去挖李淵在河東老家的祖墳那天下午,當兵士剛挖開李淵祖父李虎的墳墓,突然,從中躍出一條碩大的青蛇,蛇身有水桶粗,那蛇高昂起頭,“哧哧--”地呼嘯著沖向兵士們,兵士們紛紛閃開,陰世師揮劍上前,不料蟒蛇吐出一團霧氣,陰世師當時便昏倒在地。當時,在蟒蛇身邊還有大小不一的三條青蛇和二只金蟾,四散逃避,兵士們的趕殺,一只金蟾跑開了,其余的則全被***的刀劍殺死了。當李淵的隊伍攻克長安以后,投降的兵士供認了陰世師的惡行,李淵悲憤不已,立即命隴西公***把陰世師等人斬殺于朱雀道。
雖然李淵的祖墳被挖掘了,但是隋朝的天下仍然在農民起義和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雙重合力下走向了終結,而最終修成正果的則是李淵、李世民父子。
清廷為滅太平天國挖洪秀全祖墳
洪秀全(1814~1864年),原名洪仁坤、洪火秀,原為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人,后來移居到官祿布村。洪秀全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領袖,建立了太平天國,稱“天王”,1853年以南京作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國在他死后不久滅亡。
據一位對太平天國并無敵意的英國翻譯兼代理寧波領事富禮賜在其所著的《天京游記》中記載:“天王有王冠,以純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項鏈一串,亦重八斤。他的繡金龍袍亦有金紐。他由內宮升大殿臨朝,亦乘金車,名為圣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走……”洪家祖輩只是農民,為何洪秀全會富貴煊赫至此呢?這跟洪家祖墳選址有無關系?洪秀全的敗亡是否與祖墳被挖有關系?
洪秀全的祖墳位于廣東省花縣之北的芙蓉嶂山上,芙蓉嶂位于芙蓉鎮之北,海拔360米,處于縣北群山之中,山峰重疊,狀若芙蓉。又因綿亙于該縣中部平原之背,一字排開,宛若屏帷,故稱芙蓉嶂。山之南,有“白水稆”,又名“西山瀑布”,其狀如同白練自50米高處分五級瀉下,濺石飛花,傾注入潭,其聲轟轟。曾有文人墨客詠之為“峭壁中懸一段云,青山橫為玉龍分。勢傾河漢難窺測,聲雜風雷駭聽聞。當暑向人寒瑟瑟,凌空觸石雨紛紛……”
芙蓉嶂雖為風水寶地,但長期以來,外地人很少知道。后來被一位風水老師賴布衣發現,芙蓉嶂才逐漸名聲遠播。賴布衣是江西省定南鳳崗村人,約1276年宋朝末年,出生于風水名門世家,原名賴文俊,布衣是他的自號。他少年時,就得到父親賴澄山的真傳,18歲就行走江湖,以風水相術為生。他在粵北群山中發現“龍脈”南延,氣勢磅礴,十分高興,決心要跟蹤“龍脈”。他沿著“龍脈”出南雄,過曲江,下英德,越清遠,入花山北部山區,來到芙蓉嶂。他見氣勢不凡,認為此乃龍脈之“結穴”。
臨行時口占偈語一首:“頭頂芙蓉嶂,腳踏土地壇,右有覆船崗,左有鶯蜂竇('窟穴'的意思),鰲魚把水口,獅、象守門樓。誰人葬得中,代代王公侯。”原來這山南麓,有三個小山崗突起,居中的名土地壇最大;左、右兩邊的分別名叫覆船崗、鶯蜂竇。正南面約一公里之遙,又正好與三座山崗相對。其中間一座名鰲魚崗(后人訛傳為鯉魚崗),左、右兩邊相距各幾百米處,有名叫“獅”、“象”兩山,均以形似而得名……賴布衣在芙蓉嶂住了幾天后,便告別村民離開。聽說他又跟蹤“龍脈”,以后去過南海、順德、番禺、寶安,直到九龍又住下一段時間,然后租一小船去海南島,從此銷聲匿跡、不知所終,只有他留下的詩在花縣一直流傳。
清朝嘉慶年間,廣東梅縣石坑鎮有洪族一支全家遷來花縣福源水村定居,不到兩年,洪老漢逝世,初葬于福源水村附近。洪老漢的二兒子洪英倫稍懂風水相術,他得知芙蓉嶂的風水詩后,于是便按照詩中所指,到芙蓉嶂察看,見果然為風水寶地。于是選定位置,把父親尸骸遷葬到此,重建了墳墓。墓形像一座太師椅,用青磚砌結,正中有花崗石造的墓碑,碑上款刻“嘉慶二十年秋谷旦吉日重修”,正中是“清顯祖考諱公三洪公大人墓”,落款是“祀男英繹、英倫、英緘、英緯,孫會玄同立。”
賴布衣的預言是否真能變為現實呢?1851年,洪公三的第六代傳人洪秀全在廣西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太平天國起義,席卷半個我國,定都天京,成為太平天國的天王,應了賴布衣“六百年后必有王者出”的預言。但他只當了十三年天王,太平天國就失敗了,實現不了賴布衣:“世代出公侯”的預言。有人說,這是因為清廷派人挖了洪秀全祖墳的緣故。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后,一路勢如破竹,這引起了咸豐皇帝的極大恐慌,他一方面下罪己詔,穩定人心;另一方面卻又下令:查明逆賊洪秀全、馮云山、韋正祖,先經廣東花縣、廣西桂平發掘……密飭各該州、縣明察暗訪,務得該首逆及逆諸三代確實墳墓,悉加掘毀,并其坐山后,概行鑿斷,以消逆焰而懲大憝。
花縣知縣牟崇齡收到上諭后,即奉命急將洪秀全之祖墳掘毀。洪秀全的祖墳雖然被毀了,但是,或許是芙蓉嶂積聚的王者之氣太強吧!洪秀全還是當了十幾年的“天王”,直到病死。而清廷挖掘洪秀全祖墳仿佛也起到了部分作用,賴布衣“代代王公侯”的預言并沒有實現,愛新覺羅的清王朝仍然茍延殘喘了幾十年。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