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風水明堂巒頭
風水巒頭
風水主要是在“巒頭理氣”。這四個字是風水學的核心和精髓。風水所謂的“巒頭”就是古代的環境建筑學。能藏風聚水,選擇出自然環境中最有利的地方。
地理家以風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先賢曰;葬者乘生氣也。而生氣如何以察知之,曰:「氣之來有水導之。氣之止有以水界之。氣之聚無風以散之。」故又曰:「要得水藏風。」總而言之,無風則氣聚,得水則氣融合。此所以風水之名也。
風水分兩大要訣,一是以巒頭(即山勢)為主為體。二是理氣為用。山之形勢要訣在於四勢(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宜端正峰圓宜弓抱交固有情。而理氣之要訣在於合時運合法。故知山之形勢而不知理氣則枉費知龍穴砂水之有情。而不知何時興旺,何時衰死退敗。如只知理氣而不知山之形勢則枉費知興旺衰死退敗,而不知何地吉利真龍穴的、何地兇惡。故先賢曰:「理氣無山之形勢不靈。山之形勢無理氣不知禍福吉兇所由辨也。」
山之形勢在學術理論上,各門派見解統一,參考經書有撼龍經、疑龍經、雪心賦、地理人子須知、天機會元、琢玉斧、葬經、玉髓真經、地理統一全書等。
理氣方面如今有三合、九星、三元、玄空、先後天法等門派。在學術理論見解不同,分歧較大,故常有沖突及互相批評。各嗚其長,依余廿年來之經驗心得應該融會各門派之理論,取其優點參差應用,克應比較正確矣。
今余為感謝各位愛好風水者,多年來的支持及鼓勵,特將余廿年來之研究心得,將巒頭與理氣合并,書名定為「正宗風水巒頭理氣至寶全書」。并在書中介紹各門派之理氣,圖文并茂、簡單明白。而巒頭部份亦介紹的非常詳細,由淺入深,詳加注解,易於學習。故人人手中有此本書,即可無師自通,未必對喜愛風水者無小補也。惟成書匆促,謬漏之處仍可難免,敬希諸賢達惠,予匡正是幸也。
風水明堂
古代君王坐北向南以聽政,百官朝拜之庭名明堂--南面向明之堂。風水家把穴前平坦廣敝的空地稱為明堂,即取義於此:龍氣住結,前面馀氣開陽而成堂局,四周的峰巒墩阜,攢簇聚會,就像人君視朝,百官獻奏。站在進宅門口或墳墓前面望出去,在視野內的山水景觀,即可算是明堂的范圍。
通常的說法:龍虎山以內的范圍稱內明堂,龍虎外、朝山內稱中明堂,朝山外稱外明堂一:更細的分法是把穴星分水下來,合水處,略有平坦的地方稱為小明堂,是判斷穴的有無、真假,最重要的地方。內明堂又稱內陽,中明堂又稱中陽,外明堂又稱外陽。內堂要聚而聚氣藏風,外堂要寬而收朝取勢,中堂要平正圓凈、大小與龍穴相稱〔穴大堂小則規模狹隘,穴小堂大則散漫無收〉。
大抵明堂宜正不宜斜、宜圓不宜缺、宜橫不宜直、宜平不宜偏、宜坦不直險,宜窩不宜突,貴寬闊方圓成象,如鋪氈、掌模〔掌中的紋路〉、鍋底為吉,側裂傾摧、反背無情者為兇。明堂出水的一邊稱為下手,要緊密,忌曠蕩。明堂中間有墩阜而不舒暢,稱為塞堂;偏於一邊,或邊高邊低,稱為側堂;破碎不平坦,稱為裂堂;竣急陡瀉,稱為傾堂;崩塌折斷,稱為摧堂;對面山直插礙眼,稱為撞堂;山腳尖利,直插而入,稱為傾堂射堂,皆兇。古云入山尋水口,登穴看明堂即以明堂證穴之法。
墓地風水中的巒頭風水生氣
前有秀水太陽照,后有玄武山靠,左右青龍、白虎砂環抱;
八宅派風水的生氣方有:東四命(宅)的東、東南、南、北方,西四命(宅)的西、西南、西北、東北方;
玄空飛星風水的旺方有:坐山朝水旺山旺向,坐得令當運、向得令當運,一白、六白、八白、九紫方,還有八八旺官方,一六文昌方,還有城門方、七星打劫雙星到向;玄空大卦的正神坐山和零神見水,龍山向水一卦純清,龍山向水合生成合十;三合派六十透地龍的旺相方,七十二穿山龍的吉龍、福龍;
長生水法的來水生氣、帝旺、臨官、冠帶,去水衰方,龍門八局的先天水旺官旺男子,后天水和庫池旺財旺女性;
擇吉風水學的生氣有:生氣正月在子癸、二月在丑艮、三月在寅甲、四月在卯乙、五月在辰巽、六月在巳丙、七月在午丁、八月在未坤、九月在申庚、十月在酉辛、十一月在戌乾、十二月在亥壬。
風水主要是在“巒頭理氣”。這四個字是風水學的核心和精髓。風水所謂的“巒頭”就是古代的環境建筑學。能藏風聚水,選擇出自然環境中最有利的地方。
地理家以風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先賢曰;葬者乘生氣也。而生氣如何以察知之,曰:「氣之來有水導之。氣之止有以水界之。氣之聚無風以散之。」故又曰:「要得水藏風。」總而言之,無風則氣聚,得水則氣融合。此所以風水之名也。
墳地風水寶地的六大原則
一、依山傍水的原則
山主人丁水主財,擇山可以令后世人丁興旺,擇水可以令財源滾滾。石為山這骨,水為山之血脈,山有了水才有關生命,沒有水的山就仿佛沒有靈魂,所以前人云:有山無水休尋地,來看山時先看水。由此可見“山主人丁水主財”是考察墓地風水簡要亦是精辟的總結。
二、前朝朱雀、后靠玄武、左右抱穴的原則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擇地首選。這是風水對墓地的周邊地形的總結,實際上就是四面環山,中間是一個寬敞的盆地,風水所講的“穴”就是在這個盆地里。四面的山峰水源就叫峰巒,吉兇水、砂手這也體現了古人殯葬的風水觀占。
三、屈曲蜿蜒的原則
直則沖,曲則順。道路要屈曲,山水要蜿蜒,就是彎彎曲曲,曲徑通幽就是好格局。
四、明堂開闊的原則
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明堂開闊,生機勃勃,才能前途無量。反之,墓地不宜設在窄小局限的山谷。
五、回歸自然的原則
陰宅的風水與陽宅恰恰相反。都市人主張人事合一,人與計算機合一,環境、效率首座。墓地則講求自然首座,天人合一。
六、上風上水的原則
墓地也講究“上風上水”,北京上風上水方向是西北,所以明代十三陵就坐落于北京西北的昌平區。西北是根據北京的中軸線確定的,這條中軸線北起鼓樓,經過故宮博物院,前至南門,南至永定門,中心點就是故宮,也稱紫禁城。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