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個隊伍勇猛威風,一般人通常先會想到虎之師、狼之師什么的,認為虎狼之師夠威、夠猛、夠勁。其實在古代,這些都是戰五渣,貔貅之師才是真正牛逼之師。
會不會有點胡扯八道?
有史料為證。
古籍中有關貔貅的記載,最有名的當屬《史記》: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
這是什么意思呢?
現代史學家一般有兩種看法,一是,軒轅驅使這些動物和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二是,軒轅帶領以這些動物為圖騰的部落和炎帝戰于阪泉之野。總之,那個時候貔貅和虎、狼等猛獸一樣,都是隊伍,或者代表著隊伍,這一點是有共識的。
這又如何?
這也不能證明貔貅之師就比虎、比狼之師威猛啊。
不急。
我們再看下《禮記》中描述: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載謂舉於旌首以警眾也。
這是一段描述古代行軍令旗使用的文字。
下面大體說下。
古代大軍前行的時候,前軍如果遇江、遇河等水,則舉朱雀旗;前軍遇大風、塵暴則舉鳴鳶旗;前軍如果遇到車騎,則舉飛鴻旗;若是前軍遇別的隊伍,則舉老虎旗。
這不沒什么貔貅的事嗎?
重點來了,大軍前行,如果前軍遇猛獸,則舉貔貅旗。
如何看出貔貅更猛呢?
我們知道在部隊中,軍旗就是號令,什么旗舉起,大體也就是要出動什么軍種前來解決問題,或者部隊要做出什么變化來應對。
古代遇敵軍,舉的是虎旗,遇猛獸才舉貔貅旗,調動貔貅之師來解決。老虎在一般人眼里是森林之王,遇猛獸當然老虎最合適,現在人家古代隊伍遇猛獸,出動的是貔貅之師,自然是認同,貔貅更牛逼了。
其實古書形容隊伍本來就更喜歡用貔貅的,只是現代人不識貔貅之威猛,只知道虎、狼殘暴罷了。
一、南宋女詞人徐君寶妻有詞《滿庭芳·漢上繁華》:“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這里的貔貅比喻的是元兵。
二、《逸周書·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
三、唐張說《王氏神道碑》:“赳赳將軍,豼貅絕羣。”
四、清畢著《紀事》詩:“乘賊不及防,夜進千貔貅。”
五、柳亞子《讀史》詩之七:“綠林家世擁貔貅,乳臭兒郎據上流。”
等等。
最廣為人知的當屬羅貫中《三國演義》結尾詩詞:“曹操專權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貔貅鎮中土。”
曹操是舉世公認的梟雄。
現代人一般都認為文學大家羅貫中喜歡劉備遠勝于曹操的,甚至于認為他的書中曹操就是反面角色。現在他在書中形容曹操的隊伍,不用虎之師、不用狼之師,而偏偏用貔貅,由此也可以證明,羅貫中老師也認同貔貅比虎狼之師更能體現曹操的殘暴。
現在大伙該認同貔貅比虎、比狼更威猛了吧?
隊伍是一個**的baoli 機器,要的就是威、要的就是猛、要的是就兇,這樣才能戰無不勝,我國人凡事講究彩頭,管它最終如何,名聲就得先聲奪人!貔貅之師夠威水,當然就用貔貅之師來形容戰無不克的隊伍了!
本篇我要測字風水學網探討了虎狼之獅最猛?貔貅之獅!想了解更多這方面資訊和知識的讀者,可以查閱下面的專題標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