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七不出,八不歸,有人理解成臨近年關的時候,初七不出門走街串巷,初八不會家,這種說法越傳越邪乎,有的人甚至連十七十八也給計算到里面了,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七不出,不出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八不歸,不歸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有什么講究呢!一起來風水學欄目看看吧。
一、七不出
所謂的七不出,是指沒有辦好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事而不出門,在封建時代的我國,女人被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出頭露面的都是男人,一般出去辦事的都是家里的當家的,而當家的出門前要要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把東西都安排好了,女主人自然就不用出去露面買什么東西了。
二、八不歸
所謂的八不歸,是指出門后,沒有辦好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件事不能回家,古人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認為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準則,如果沒能做好這八件事,回家以后就沒有臉面去面對列祖列宗,所以回家前一定要辦好這八件事。
三、文人七不出
文人七不出不是指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是琴、棋、書、畫、詩、酒、茶,兩種七不出的說法小同大異,同樣的都有查,要知道,在古時候的我國,茶藝文化也是很深厚的,后來鄭和下西洋帶出去的就有茶葉,當時茶藝文化只有我國盛行,茶藝被文人所喜愛,茶藝地位逐漸上升。
七不出八不歸,把家里的事情辦好再出去,沒有后顧之憂,把外面的事情辦好回家,臉上有光,不收拾七件事而好不出門,沒有做到八件事不回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