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很多人盼望的日子,因為這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孩子們都從外地回來陪老人過年,聽長輩給自己講除夕夜“年”的故事非常的有趣,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正月十三有什么典故?大年初十三有哪些習俗和禁忌?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
1、正月十三有啥典故
2、正月十三的習俗
3、正月十三的禁忌
正月十三有啥典故
傳說中,城隍廟中看燈的人絡繹不絕。明末清初,城中包壯行家做出的彩燈聞名遠近,稱為“包燈”。傍晚,農(nóng)家有煨百蟲、爆白花之舉。人們還要請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難問題。***,城市元宵活動以燈會為主,在文化宮、公園等地設燈景,供群眾觀賞娛樂。
正月十三的習俗
1、燈頭生日
在正月十三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被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提前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
2、滾龍燈
繁昌荻港鎮(zhèn)春節(jié)玩滾龍的習俗已傳承了一百多年,一般為期四天。每年正月十三日為試燈,十四日為起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圓燈。據(jù)南部山區(qū)的一些老者說,正月十三是一年當中最大、最不吉祥的“禁忌日”。
正月十三的禁忌
1、楊公忌日
農(nóng)歷的正月十三,忌做活,忌出行,這是為什么呢?舊俗信仰崇拜以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始,以后每月提前兩天為百事禁忌日,此稱為“楊公忌日”,又稱“楊公十三忌”。世傳為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所訂定。這十三個“忌日”分別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這十三個日子決不能被選來做為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等
楊筠松(834-906年),名益,字筠松,號救貧,贛州人。我國四大堪輿明師之一。因楊筠松一生用堪輿之術(shù)為無數(shù)貧人造葬作福,深得民心,人們尊稱他為楊救貧。楊公一生傳奇頗多,一生用所學堪輿之術(shù)以救善良、善德之人之貧苦,期間有歹人、惡人要挾楊公點地,楊公不從;期間有政客、歹惡之人得不到他點的吉地,期間加害楊公,楊公一生有十三次被害,因楊公救人無數(shù),福德深厚,每次有驚無險,所以楊公有十三忌。楊公一生有十三忌就是惡人求不到吉地,變設法害死他,但吉人天相,善德必昌,每次都只有驚險,卻沒有給人害死,楊公的三千弟子變把那十三次受害的日子定為楊公忌日。他的弟子在這十三天內(nèi)便不為人造葬作福,在家為師做忌。
據(jù)南部山區(qū)的一些老者說,正月十三是一年當中最大、最狠、最毒、最不吉祥的“禁忌日”。
在傳統(tǒng)習俗的“正月十三”這一天,人們不走親戚,也不外出,也沒有婚喪嫁娶,更不能動土、搬遷……凡婚姻嫁娶的喜事,都不用農(nóng)歷十三這一天,因為一大堆的禁忌讓人們只得乖乖呆在家里“躲著”。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尤為講究,這一天甚至是南部山區(qū)的“全民法定歇工日”,很少有人上山下地干活,總擔心遇到不測;也很少有人出遠門辦事,老害怕遇到不測。
2、閻王忌
在民間,正月十三是最需要注意的日子,因為這天相傳的“閻王忌”,早上長輩就會強調(diào)在這一天不能出門,萬事都忌諱。
關(guān)于“閻王忌”的故事,是據(jù)說閻王爺有13個兒子,一日口無遮攔的猖狂與別人打賭,說“我十三個兒子,就是每月死一個,一年也死不完”,結(jié)果沒多久,他的兒子就開始相繼去世,且都是相隔28天,正好到正月十三最后一個兒子也死了。后來人們就把閻王爺每個兒子去世的日子稱為“閻王祭”,以示對兒子的思念,日期分別是“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而對于正月十三呢,因為閻王爺眼看這十三個兒子就剩下最后一個了,害怕這個兒子這天也死去,導致閻王爺自己在這天也處處忌諱,人們就稱為“閻王忌”,世間的人也怕在這天惹了閻王爺?shù)募芍M,所以就不敢輕易出門了。
其實這個故事呢,最主要的是說“人可以做過天的事,千萬不要說過天的話,天理昭昭,蕓蕓眾生無人能夠逃脫”。而在民間相傳中,正月十三這天不能出遠門,也不可以看望老人(看望老人,老人就會得病),也不可以探望病人(探望病人,病人就不能痊愈),這個說法,到現(xiàn)在老年人還是非常相信的。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