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在民間又叫做“羊日”,有三羊開泰的說法,這是一個很吉利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要迎接喜神,可以保佑自己來年有一個好的運勢,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大年初四有什么講究和風俗?正月初四的需要注意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
1、正月初四習俗是什么
2、正月初四不可以干什么
3、大年初四拜年要注意什么
正月初四習俗是什么
1、正月初四,“迎灶神送火神”
正月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板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
2、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
后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并元寶湯等。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沖沖、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后方可奉上。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大富。
3、全家一起吃折羅
正月初四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供奉,以南郊馬神廟的羊王像最有名。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伙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后慣例是吃包子。掌柜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后包子端上來,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辭退之人飯后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正月初四不可以干什么
1.正月初四忌理發
剃頭匠從三十早上就干活兒,不管理發打小辮子,還是洗、剪男頭,一直干一夜,直至初一早上。那時候理發老師傅多是寶坻人,天一亮就卷包兒回老家了,再理發,找不著老師傅了。它是催促大家,在新春前搞好一切日常保潔工作中。
2.正月初四忌摔碎物品
忌粉碎器皿平常粉碎器皿就犯忌,新春里粉碎器皿就也是不太好的征兆。故時民俗文化覺得元月粉碎器皿,新的一年內會出現不太好的運程。因此 粉碎器皿時要趕快說一聲"歲(碎)歲(碎)安全"或是"越打愈發","舊的沒去新的不到"這些,以作禳解。
3.正月初四忌爭吵、罵臟話
正月里忌爭吵、罵臟話。故時民俗文化認為正月里爭吵會敗興一年,罵臟話會產生兇禍。
4.正月初四忌遠行
灶王爺關鍵點查詢戶口,因此 每家每戶必須守在家里,提前準備豐富多彩的鮮果,焚香點燭并釋放爆竹,以表恭候,因此 不適合遠出。
大年初四拜年要注意什么
1、大年初四拜年要注意見到孩子要給紅包。已婚的男女,見到親朋好友家的孩子要給紅包,只要是遇到向自己問候的小朋友,一定要給紅包。
2、大年初四拜年要注意待的時間要合理。到親朋好友家拜年,要注意時間的長短,當主家人讓你隨便坐坐,吃東西,然后忙自己的事,或者有意無意的看著電視,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才差不多回去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