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來到了夏季,夏季最熱的就是暑伏天氣,會非常的熱,那么就需要我們吃一些事物來化解熱氣,這里是很多講究的,需要我們多加注意,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末伏吃什么傳統食物?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
1、末伏吃什么傳統食物
2、末伏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3、末伏養生注意事項
末伏吃什么傳統食物
1、烙餅攤雞蛋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進入末伏,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天氣開始轉涼,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受歡迎的食物。在餃子、面條、烙餅這三種面食當中,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因為烙餅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過水,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
餅攤雞蛋做法簡單,把面糊攤成餅,受熱均勻快成型時,將攤好的雞蛋迅速倒在餅上。餅和雞蛋固然不錯,但缺乏膳食纖維,鉀元素和維生素C也不足,要再加涼拌蔬菜來搭配,營養才平衡。所以,吃烙餅時,可以切幾片醬牛肉,加些豆腐絲。還可以加點菜進去,放點應季野菜也不錯。
2、鴨肉
秋初末伏,吃肉不僅讓人覺得有些油膩,還容易上火氣躁。因此,在肉類的選擇上應首選性質偏涼,或性平的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這是因為鴨肉性涼,具有健脾益氣,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干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鴨肉還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
3、黃瓜
老黃瓜可謂消暑熱的一大“法寶”。老黃瓜指的是熟透了的黃瓜。黃瓜的瓜皮本來是青綠色,但成熟時間久后會逐漸變為黃色,故又稱為老黃瓜。其清熱消暑能力強,且寒涼性少,是中伏天應對暑熱天氣的良好食材。
吃黃瓜時一定不要把黃瓜把兒扔掉。因為黃瓜把兒含有較多苦味素,苦味成分為葫蘆素C,是難得的排毒養顏。
末伏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忌冰飲、雪糕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而養身。如果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別怕冷、手腳冰涼的人,可以嘗試。
2、吹干頭發再睡
很多人認為夏天氣溫高可以不吹干、擦干頭發就睡,但實際上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夏天時人洗澡特別勤,有的人頭發濕漉漉的就坐在空調屋里,甚至頭發不吹干就睡覺,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所以夏天也要把頭發擦干再入睡。
3、忌納涼熬夜
很多人喜歡熬夜,從道醫角度來說,睡眠不足就是脾虛的癥狀,表明體內濕氣過重。三伏這幾天應該要補一個午覺,30~60分鐘都可以,過了1個小時的午覺就會影響晚上的睡眠了。
4、忌久坐不動
夏天動一動就出汗,現代人不像以前,愛動久坐會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響濕氣的排除。夏練三伏,就是告訴我們,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動,應該要稍微活動一下。夏天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的時候,人體會出汗,切情緒調節中樞就會受到明顯影響,人也容易心煩意亂,這個時候練一練的方法很簡單:端坐、閉目、吞津就是一個好方法。
末伏養生注意事項
1、末伏護心三重點
第一,規律生活,養護血管,按時就餐對血管健康非常重要,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吃肥甘厚味,多吃利于清潔血管的食物,如富含葉酸的綠葉菜、豆類、富含β葡聚糖的燕麥等。第二,保證睡眠,最好還能午睡一會。第三,少吃生冷,保護胃腸的同時也在保護血管。
2、末伏清補健脾利濕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濕為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要特別注意的是,吃扁豆時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為止,否則會引起食物中毒。
3、末伏艾灸養護脾胃
立秋后天氣仍熱,且雨水較多,濕熱交蒸,合而為濕熱邪氣。在這個時節,如果脾傷于濕,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癥,還可能為咳喘病癥種下病根。
中醫講“濕氣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養生的重要環節。末伏時節養護脾胃,可以艾灸豐隆、足三里、脾俞三個穴位,能夠化濕、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4、末伏雖熱莫貪寒涼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取涼須有節制,切忌猛吹空調、過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不利于健康。此外,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