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來
文殊菩薩是大乘佛教中的神明,名字源于梵文“manjushri”,意思是“喜悅德”,是智慧女神般的存在,代表理智和聰慧。在我國傳統信仰中,文殊菩薩被視為護身佛祖,特別是在屬豬年出生的人。據傳說,文殊菩薩由于顯靈幫助民間百姓,被視為太子的保護神,宮廷貴族也開始信奉文殊菩薩。
鐵拐李則是我國道教中的神明,被稱為“齊天大圣”的化身。鐵拐李在我國道教中與太上老君、三清玄元皇帝、天地洪荒等神仙一同被尊為五方元帥之首,負責管理五方以上天界的官員和祭司。
2、信仰
信仰文殊菩薩的人認為,此佛能夠凈化心靈,智慧三昧、修功德;而在傳統文化中,文殊菩薩能夠帶來學習成才的好運勢,而屬豬的人需要文明、智慧、慈悲的幫助。屬豬的人、尤其是學生和文化人,往往供奉文殊菩薩來獲得庇佑。在寺廟里,一般都會有供奉文殊菩薩的廟宇或殿堂。
信奉鐵拐李的人認為,他能夠驅邪避祟,替人除魔,所以古代人們在居住的家中往往會設立鐵拐李的神位,以求神明保佑身體健康。
3、形象特征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男性,形神兼備,儒雅、端莊、慈祥,雙手合十或持斧或持經傳法,代表智慧與博學。具體形象在不同地方會有所不同,其中以江南僧侶手中常常端持牡丹花的形象為最為常見。
鐵拐李則是一位魁梧的老人,面色蒼白,須發皆白,手持拐杖,右手常常拿著拴有銅鈴的鐵拐勾,化形如彭祖、登基在天上,位列佑官,人稱銅尸仙帝。
4、供奉
屬豬的人在文殊菩薩的廟宇或者道觀里,可以選擇點香進香、求乩問卜、超度親友等。供養文殊菩薩的物品可以是鮮花、水果、塑像、經卷等。
鐵拐李的供奉通常是在新年時為爐灶神準備的一份豐裕的供奉中供奉。在祭祀活動、制作工具等方面,也常常供奉鐵拐李,以求自身工作事業順利發展。
文殊菩薩和鐵拐李分別是佛教和道教中的護身佛祖和守護神,具有祈福、庇佑等作用。信奉文殊菩薩和鐵拐李的人群較為廣泛,而且神仙形象在不同地域、不同信仰體系下也會產生差異。在傳統文化中,神仙信仰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信仰生活均有較大的影響。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