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姓有多少人口
袁姓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第三十七位姓氏,在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地區(qū)最有影響。當今袁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49%,總?cè)丝诖蠹s近620萬。
袁姓的來源與演變
袁姓主要出自媯姓。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濟的媯水旁而姓媯。公元前2070年,禹繼承舜的帝位建立了我國首座個世襲王朝夏朝。夏王把虞這塊地方封給了舜的兒子商均,古地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稱有虞氏。夏王又把遂的地方封給了舜的另一后裔虞遂,古地在今山東寧陽西北。商朝時,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陳,在今河南淮陽東南。陳所處之地即為帝堯的母親陳鋒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稱為陳。
袁姓主要出自媯姓。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濟的媯水旁而姓媯。公元前2070年,禹繼承舜的帝位建立了我國首座個世襲王朝夏朝。夏王把虞這塊地方封給了舜的兒子商均,古地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稱有虞氏。夏王又把遂的地方封給了舜的另一后裔虞遂,古地在今山東寧陽西北。商朝時,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陳,在今河南淮陽東南。陳所處之地即為帝堯的母親陳鋒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稱為陳。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二支來自外姓和少數(shù)民族的改姓。我國的袁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有血緣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動。外族加入袁姓群體的重要事件有:其一,東漢末,分布在今四川東部及重慶一帶的巴人袁姓大族,降了魏國,封為三巴太守,后遷其民于關隴,即今陜西、甘肅地區(qū),其族全部成為漢族,今西部的袁姓與古代巴人有著十分深遠的淵源關系。其二,到清朝初滿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沈陽,滿族的袁姓其先出自漢人,入旗滿化成為滿族一員,到清末民初,旗人紛紛漢化融入漢族,袁姓旗人同樣也回歸了漢族,但其族人中已經(jīng)混合了滿族的血液。
歷史上袁姓的分布和遷移
袁姓自春秋末立姓之后,一直活躍在河南一帶,袁氏一直為陳國的大夫,在河南地區(qū)發(fā)展繁衍,形成以汝南為中心的袁氏聚集地。漢晉南北朝是袁氏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袁氏自東漢、魏、晉至梁、陳,正傳28人,三公、令、仆17人,人才輩出,權勢顯赫。袁姓很快在華北地區(qū)發(fā)展起來,向西部、東部、江南蔓延。到了唐宋時期,袁姓已遍布于大江南北、五湖四海。明末清初,袁姓也進入了**
。
宋朝時期,袁姓大約有26萬,約占全國人口的0.33%,為宋朝第六十四位大姓。袁姓首座大省是四川,約占全國袁姓總?cè)丝诘?7.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浙江、山西、江西,這四省袁姓大約占全國袁姓總?cè)丝诘?5%,其次分布于江蘇、河南、安徽、湖南等省。西部的四川、東南浙贛、北方的山西是當時袁姓聚集的中心。
明朝時期,袁姓大約有53
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7%,為明朝第三十六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蘇、浙江,這三省袁姓大約占袁姓總?cè)丝诘?6%,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山東、山西、福建等省。江西為袁姓首座大省,約占全國袁姓總?cè)丝?6.5%。宋元明期間,袁姓人口主要向南和南部地區(qū)遷移,而四川地區(qū)袁姓人口萎縮嚴重。全國重新新成了以贛、蘇、浙為中心的袁姓人口聚集區(qū),袁姓人口重心由北向東南移動。
當代袁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袁姓人口近620萬,為全國第三十七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o.49%。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袁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廠形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四省,大約占袁姓總?cè)丝诘?7%,其次分布于江蘇、江西、貴州、廣東、安徽、這五省又集中了30%的袁姓人口。河南為當代袁姓首座大省,居住了袁姓總?cè)肟诘?0.6%。全國形成了西邊川貴、北方豫鄂皖蘇、南部湘粵贛三塊袁姓聚集區(qū)域。由東南部向西部、華中、華北的強勁回遷,是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袁姓人口的流動主流。
袁姓在人群中分布在四川大部、鄂渝黔湘贛、廣西北部、云南東北、河南南部、安徽大部、江蘇東南、上海、陜甘南部、青海東部、黑龍江北邊和東南,袁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话阍?.6%以上,中心地區(qū)達到1.5%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9.1%,居住了大約49%的袁姓人群。在豫魯大部、皖蘇北部和南端、浙閩粵大部、廣西中部、云南東部、四川西邊、陜甘中部、寧夏大部、內(nèi)蒙古中部、冀蒙遼交界地區(qū),這一區(qū)域的袁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45--0.6%之間,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9.4%,居住了大約30%的袁姓人群。
袁姓的傳統(tǒng)文化
郡望和堂號
袁姓的郡望主要有陳郡、汝南、河南、東光、彭城、華陰、濮陽、陳留、京兆、太原、襄陽、宜春等。袁姓的堂號主要有陳郡、汝南、彭城、陳留、臥雪和守正?!芭P雪”堂號典出東漢的袁安,袁安家境貧寒,客居洛陽時已經(jīng)很有賢名。一年冬天,洛陽令冒大雪拜訪袁安,發(fā)現(xiàn)他在家中凍得蜷縮在床上發(fā)抖。問他為何不求助于鄰居的幫助?袁安答道“大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大雪天里我怎么好去打擾他們呢?”洛陽令佩服他的賢德,推舉他為孝廉,這就是臥雪堂的由來。
楹聯(lián) 重要的袁姓楹聯(lián)有以下四副:
揚風仁政;臥雪清操。
忠臣孝子;四世三公。
叱逆懷忠,誰出其右;負圖衛(wèi)主,義重于生。
水東追祖源,姓字嘗開傳帝后;
埭南立門戶,農(nóng)桑自可樂田園。
家訓格言
袁氏家訓首推南宋袁采的《袁氏世范》。這篇家訓被譽為“厚人倫,美習俗”而受當?shù)孛癖姷膿碜o。《袁氏世范》分睦親、處已、治家三部分。睦親部分有“性不可以強合”、“人必貴反思”,“父子貴慈孝”等64條;治家部分有“宅所關防貴周密”等73條。處已部分是全書的核心,有“人之智識有高下”、“處富貴不宜驕傲”、“禮不可因分輕重”等68條。
袁采十分強調(diào),人不可汲汲于富貴名利,當以修養(yǎng)德行為已志;對于富貴有其獨到的見解,認為“不曾有自少壯享富貴樂至老者”,更何況富貴本是偶然的,其成敗興衰沒有定勢。現(xiàn)時的富貴多是先輩或者自己早年受盡苦難的結(jié)果,因此,居家宜“尚儉抑奢”,切忌“荒怠淫逸”,否則很快就會失去富貴。與人交往不可勢利,無論多方貧富高下,均應保持禮儀,說話要和顏悅色,不可妄自尊大;要看到人家的優(yōu)點和長處,不要緊盯別人的弱處和缺點;處已接物不可懷有輕薄虛偽、嫉妒多疑之心;處事以能問心無愧為善。
家譜 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袁姓族譜80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日等國的圖書館還收藏袁姓族譜181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我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袁姓歷代名人255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56%,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五位;袁姓的著名文學家占我國歷代文學家總數(shù)的0.71%,排在第二十九位;袁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占我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shù)的0.5%,排在第四十三位,袁姓的著名美術家占我國歷代美術家總數(shù)的0.56%,排在并列第三十九位。
歷史上袁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漢大臣袁盎;東漢楚郡太守袁安,司隸校尉袁紹,虎賁中郎將袁術;東晉文學家兼史學家袁宏;南朝宋文學家袁淑,史學家袁山松;唐朝宰相袁智弘、袁恕已、袁滋,文學家袁郊;南宋史學家袁柩;元朝文學家袁桷;明朝史學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軍事家袁崇煥,詩人袁凱,科學家袁黃,戲曲作家袁于令;清朝詩人袁枚,畫家袁江,外交官袁昶;北洋軍閥首領、北洋機構(gòu)首領、北洋機構(gòu)總統(tǒng)、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民國目錄學家袁同禮;當代地質(zhì)學家兼礦床學家袁見齊,化學家袁翰青,語言學家袁家驊,電影理論家袁文殊,詩人袁光楣(袁水拍)。
袁姓血型
袁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4.3%,A型占29.4%,B型占27.7%,AB型占8.6%。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