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蘇的明人有哪些?

              蘇姓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第四十一位姓氏,在兩廣地區和華北地區比較常見。當今蘇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46%,總人口大約在580余萬。


            歷史上姓蘇的明人有哪些?

            蘇秦(前?——前317年),字季子,戰國時期的洛陽(周王室直屬)人,是與張儀齊名的縱橫家。蘇秦最為輝煌的時候是勸說六國國君聯合,堪稱辭令之精彩者。于是身佩六國相印,進軍秦國,可是由于六國內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

             

            蘇代,戰國時縱橫家。東周洛陽人。蘇秦族弟。初事燕王噲,又事齊愍王。還燕,遇子之之亂,復至齊、至宋,燕昭王召為上卿。或云秦兄弟五人,兄代、厲、辟、 鵠,并游說。秦最少,故字季子。案秦弟代,代弟厲,《戰國策》、《史記·蘇秦傳》皆同,唯譙周《古史考》、魚豢(《典略》為異。

            蘇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我國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 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后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死后,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蘇章,字儒文,東漢扶風平陵(今屬陜西咸陽西北)人。蘇章年少博學,善作文,曾負笈從師,不憚千里之遙。安帝時,舉賢良方正,為議郎。舉陳朝政得失,語言 率真懇切。后出任武原縣令,時逢荒年,他開倉放糧賑饑,使三千多戶度過饑荒。順帝時任冀州刺史。后來,蘇章調任并州刺史,摧折豪強,觸怒了當權者,因而被 免官,乃隱居鄉里。當時東漢zhengzhi 日漸腐朽,民生凋蔽,有人向朝廷舉薦蘇章,認為他是定國安邦之賢才,朝廷也愿再任用他,蘇章終以年大推辭。蘇章家居趙郡, 其后代至蘇則為魏東平宰相,家族繁衍,形成蘇氏趙郡派系。

             

            蘇峻(?-328年),長廣郡掖縣(今屬山東)[1]人,字子高。晉朝將領,士族,仕郡為主簿。永嘉之亂,他結壘于本縣,后率所部數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廣 陵(今江蘇揚州)。王敦叛亂前夕,蘇峻先后為東晉淮陵內史和蘭陵相。蘇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統流民之帥。西晉末年,糾合流民數千家結壘自保。后率眾 南渡,元帝任為鷹揚將軍。以破王敦功,進使持節、冠軍將軍、歷陽內史,有銳卒萬人。庾亮執政,解除蘇峻兵權,征為大司農。他于咸和三年(328年),以討 庾亮為名,與祖約起兵反晉,攻入建康,大肆殺掠并專擅朝政。不久溫嶠、陶侃起兵討伐,蘇峻戰敗被殺。

             

            蘇綽(498-546)南北朝時期西魏大臣。字令綽。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西)人。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尤善算術,深得宇文泰信任,拜為大行臺左丞,參與機密,助泰改革制度。曾創制計帳、戶籍等法,精簡冗員,設置屯田、鄉官,增加**賦稅收入。

             

            蘇威(534-623):隋代宰相。字無畏。其家是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大族。父蘇綽,西魏名臣。北周時,蘇威襲爵美陽縣公。隋代建立,隋文帝楊堅 任他為太子少保,兼納言、民部尚書。他建議減輕賦役,被采納。后又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蘇威很有才能,歷任要職,與高颎參掌朝政,** 協力輔佐 隋文帝。政刑大小,均參與籌劃。文帝修訂隋代典制,律令格式多為蘇威所定。開皇九年(589)被任為尚書右仆射。十二年,有人告發他和主持選舉的吏部官員 結為朋黨,任用私人,遂被免除官爵。此后,屢次起用,屢被免官。大業元年(605),他繼楊素為左仆射。三年,因事罷免,后又以太常卿、納言參掌朝政,加 開府儀同三司,頗受尊重,不久又被罷免。他對隋煬帝不敢直言進諫,遇事多承望風旨。隋末,反賊宇文化及弒煬帝,以蘇威為光祿大夫。化及敗,蘇威降李密;李 密敗,蘇威又歸王世充。世充稱帝,署蘇威為太師。唐平王世充后,蘇威求見秦王李世民和唐高祖李淵,均遭拒絕。武德六年(623)病死于長安。

             

            蘇良嗣(606年-690年2月24日),封爵溫國公,唐朝官員,陜西雍州武功人(今屬西安市),蘇世長之長子。受父親影響,蘇良嗣剛正不阿,高宗時,擔 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后為雍州長史。武則天臨朝,蘇良嗣遷工部尚書,封溫國公。后為西京留守,武則天為之賦詩餞行,賞遇甚厚。不久,蘇良嗣被遷為文昌左 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因遭人誣陷、牽連,心中郁悶,抱疾而亡,終年八十五歲。武則天為此輟朝三天,舉哀于觀風門,敕令百官至宅赴吊。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 恣肆, 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 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 “士人畫”。

             

            蘇漢臣,北宋末南宋初畫家。生卒年不詳。汴梁(今河南開封)人,一說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為北宋宣和畫院待詔,南渡后又復職,隆興初畫佛像稱旨,任承信郎。

             

            蘇天爵(1294~1352)元代文學家。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時從安熙學習,后又以吳澄、虞集等為師。

             

            蘇天福(?-1863)清朝捻軍起義首領。一作添福。河南商丘永城市裴橋鄉蘇平樓人,回族。曾做過販羊、賣油生意。開過粉坊,是貧苦農民兼小商販。 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軍打到河南,他結捻聚義,占據永城。1854年在安徽亳州與張樂行組成捻軍,舉行捻黨起義,控制了淮北地區的廣大農村和城鎮。曾在 夏邑擊敗河南團練大臣徐廣縉,在歸德(今商丘)城包圍了以祝□為首的團練。1855年各路捻軍齊集雉河集,舉行會議,他被推為五大旗頭領之一,任黑旗總 目,稱“順天王”。次年雉河集失守,隨張樂行率部南下,活動于正陽關、三河尖一帶,1857年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被封為“立天候”。1861年隨部北歸雉 河集。1863年雉河集再度失守,與張樂行同清軍僧格林沁部決戰,失敗后,被***于亳州義門集附近的周家營。

             

            蘇兆征,我國*** 的優秀黨員,我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杰出的無產階級***家,xianggang 海員大bagong 、省港大bagong 、廣州起義的領導者。

            姓蘇的女明星:

            蘇笠汶、蘇巖、蘇玉華、蘇怡賢、蘇明明、蘇幼珍、蘇青等等。

            姓蘇的男明星:

            蘇有朋、蘇醒、蘇永康、蘇打綠、蘇志燮、蘇國梁、蘇照彬等等。

            蘇姓的起源與演變:
                蘇姓的起源主要出于己姓。顓頊之子稱,稱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吳回在高辛氏時代先后任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陸終有六子,后分別發展為六個大部落,為 六個姓族。陸終長子樊,為己姓族,居于昆吾,今山西運城東北的安邑鎮,后發展為強大的昆吾部落,史稱昆吾氏,為己姓。
                夏朝中期,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蘇,在今河南輝縣西的蘇嶺,史稱有蘇氏。有蘇氏以蘇草為圖騰,蘇草即紫蘇,是一種中草 藥。蘇國歷夏商兩代,商末蘇國滅,族人以蘇為氏,蘇人四散。一支蘇人東遷姑蘇,即今江蘇蘇州。一支北上鄴西蘇城,即今河北臨漳縣西。在周武王滅商后,北上 的一支繼續北迂襄國的蘇人人,即今河北邢臺西南,接著迂到完縣西南的蘇。而留在蘇嶺的蘇人歸順了周朝.首領蘇忿生入朝作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蘇,國都溫, 今河南溫縣,公元前650年春秋時蘇國滅于狄。蘇姓首座位出名的蘇忿生被后人祭祀為蘇姓始祖。己姓蘇氏的歷史至少有3800多年。蘇姓的一支南遷湖南梅山 一帶成為梅山蠻,宋初進一步南遷,與土著混居,一部分成為瑤族的先民,大部分成為湖南、廣東、廣西的漢族蘇姓。(起名網www.xingyunba.com)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二支來自外族的改姓。秦漢以后,北方部落逐漸強大,不斷南侵擴張,到魏晉南北朝時,北方戰火連年不斷,中原政權頻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進入中原,中原百 姓南遷東移,北方漢人中開始融入了大量外族基因。加入蘇姓群體中的外族主要有:漢晉時遼東烏桓部的蘇姓人,南北朝北魏時鮮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時西夏黨項族 的蘇姓人,金國女真族的蘇姓人。一直到清朝,滿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蘇佳氏、蘇都哩氏、蘇爾佳氏等族人改為漢族蘇姓。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 而成為當地的蘇姓漢族。

            歷史上蘇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蘇姓主要活動地區在河南和河北,戰國時其中一支南遷湖北、湖南,一支西奔陜西。秦漢朝時蘇姓已經向東播遷到山東,西部陜西的蘇姓已發展成為望 族。晉朝時在東南的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南部的廣東,已有了蘇姓的足跡。唐朝時蘇姓移民四川,兩次從中原南下移民福建,移民中的蘇姓在福建得到了穩定的 發展。北宋時蘇姓進一步大批西進川滇,南下兩廣,并越過邊疆進入越南、老撾、泰國。明清兩朝蘇姓多次移民** ,如今蘇姓已成為** 的大姓。
                宋朝時期,蘇姓大約有46萬余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蘇姓首座大省是四川,約占全國蘇姓總人口的4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 四川、福建,這兩省的蘇姓大約占蘇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陜西、河南、山東等省。全國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四川、東南福建、北陜豫魯為中心的三塊蘇姓人 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蘇姓大約有37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蘇姓人口增長為負值,比宋朝凈 減少了9萬。廣西為蘇姓的首座大省,約占蘇姓總人口的1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廣西、福建、山東、廣東,這四省蘇姓大約占蘇姓總人口的50%,其次 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蘇、山西,這六省的蘇姓又集中了35%。南方蘇姓在這60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宋朝的蘇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時人丁銳 減。宋元明600余年,蘇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由西向南方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粵閩和北方山東兩大塊蘇姓人口聚集 地區。

            當代蘇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蘇姓的人口580余萬,排在全國第四十一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4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蘇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 主要集中于廣東、福建,河南三省,大約占蘇姓總人口的38%。其次在廣西、山東、河北、四川、** ,這五省的蘇姓又占了25%。廣東居住了蘇姓總人口的 15%,為蘇姓首座大省。全國形成了南方兩廣閩臺、北方豫魯冀、西部四川三塊蘇姓集中分布區。
                蘇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粵瓊桂閩臺、云南大部、湘贛浙南端、四川南端、陜寧、甘肅大部、內蒙古中部、黑龍江北部,蘇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54%以上, 其中中心地區可達1.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大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3.3%,居住了大約44%的蘇姓人群。在云南東北和西北兩端、川渝貴湘贛大部、 浙江南部、青海東部、豫鄂、山東大部、晉冀京津、安徽北部、江蘇北端、遼寧、內蒙古東部、黑吉大部、xinjiang 西北,蘇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36%— 0.54%,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2.4%,居住了大約45%的蘇姓人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成人午夜视频|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绕观看| 香蕉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电影网你懂得视频| 漂亮诱人的女邻居|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免费视频| 日本人善交69xxx|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国产三级日产三级日本三级|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中文午夜人妻无码看片|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调教家政妇第38话无删减|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日韩欧美第一页| 夫妇交换4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 国产丰满肥熟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88av|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被女同桌调教成鞋袜奴脚奴| 波多野结衣乱码中文字幕|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三区| 亚洲日本在线播放|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淫术の馆在动漫在线播放|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 2023天天操|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国产女同无遮挡互慰高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