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姓是我國人口最多的第九十六位姓氏,尤盛于蘇、浙、皖地區。當今錢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18%,總人口大約近220萬。
歷史上姓錢的名人有哪些?
錢樂之,我國古代律歷學家。曾任南朝宋的太史令。生卒年不詳。元嘉(424~453)中奉詔更鑄張衡舊儀,其后又創制小渾天儀。445年何承天為“新律”立議前,錢樂之據京房六十律推演出了“三百六十律”,把三分損益法的律制推到了jiduan
。這是魏晉南北朝間沿著各種不同路線進行律制探索的嘗試之一。
錢镠(liú)(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五代吳越國創建者。唐末擁兵兩浙,統十二州,封吳王、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后自稱吳越國王,在位四十一年。謚號武肅王,葬安國縣衣錦鄉茅山。
錢起(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漢族,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七年(748年)進士。唐代詩人。
錢惟演(977—1034)北宋大臣,西昆體骨干詩人。字希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吳越忠懿王錢俶第十四子。從俶歸宋,歷右神武將軍、太仆少卿、命直秘閣,預修《冊府元龜》,累遷工部尚書,拜樞密使,官終崇信軍節度使,博學能文,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遺事》。
錢乙,生于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字仲陽。北宋著名兒科學家。漢族,祖籍浙江錢塘,后祖父北遷,遂為東平鄆州(今山東鄆城縣)人。
錢德洪(1496年—1574年)名寬,號緒山,明朝中后期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進士。浙江余姚(現由寧波市代管)人。
錢澄之(1612~1693)初名秉鐙,字飲光,一字幼光,晚號田間老人、西頑道人。漢族,安徽桐城(今樅陽縣)人。明末愛國志士、文學家。錢澄之自小隨父讀書,十一歲能寫文章,崇禎時中秀才。南明桂王時,擔任翰林院庶吉士。詩文尤負重名,與徐元文有書信往來,《與徐公肅司成書》曾披露顧炎武偏激的一面。王夫之推崇他“詩體整健”。著有《田間集》、《田間詩集》、《田間文集》、《藏山閣集》等。
錢肅樂(1606-1648)明末官員。字希聲,一字虞孫,號止亭,漢族,浙江鄞縣人。崇禎十年進士,歷官太倉知州、刑部員外郎,尋以憂歸,清兵下杭州,倡議起兵,應者數萬人,遣使請魯王監國,任右僉都御史、進東閣大學士,卒于舟中。有《正氣堂集》。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漢族,吳越王錢镠第33世孫,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我國載人航天奠基人,我國科學院及我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我國航天之父”“我國導彈之父”“我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我國導彈、原**
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錢三強,我國湖州人,原名錢秉穹,核物理學家,我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浙江大學校長。父親錢玄同是我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的學生,又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為“我國的居里夫婦”,他是我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我國“兩彈一星”元勛。人稱他領導的研究所“滿門忠烈”。
姓錢的男明星:
錢楓、錢小豪、錢家駿、錢泳辰、錢文琦、錢鍾書、錢勇夫、錢壯飛、錢江漢、錢國偉、錢嘉樂、錢軍、錢月笙等等。
姓錢的女明星:
錢仁花、錢多多、錢似鶯、錢慧儀、錢小蕙、錢冬莉、錢薇娟、錢韋杉、錢泠泠、錢麗君等等。
錢姓的起源與演變:
錢姓源出彭姓。相傳黃帝與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囂、龍苗。昌意之孫為高陽氏顓頊,接黃帝之位;玄囂之孫為高辛氏帝嚳,繼顓項為帝;龍苗之后南移為
南蠻之祖。高陽氏顓頊繼承帝位后,統治了中原部落,相傳顓頊生二子黎和吳回,黎、吳回先后擔任了祝融氏。祝融氏為上古時代掌管用火的首領之名稱,這在當時
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部落首領。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陸終之第三子筏,亦稱彭祖,為彭姓之先祖。彭人族大勢強,在夏商時代是一強大的方國,也稱大彭,其中一支
形成了彭國。彭的祖先源于西方的陜西,到了夏朝,彭國地處夏的正東,進入商朝時,彭國已遷移到今河南原陽地區,隨后向東擴展,進入了山東、濟寧地區,不久
南下到徐州,史稱彭城。商朝后期,彭國衰落,商王武丁滅彭國,之后有彭氏。大彭氏的后裔彭孚在周朝的錢(泉)府擔任上士官,經理財政。彭孚的后代遂以官名
為氏。陜西西安是西周都城鎬京之地,也是錢氏的發源之地,錢姓的歷史至少也有30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我國的錢姓血脈在上古和中古時一直比較單一,很少發生外族和外姓的融入。在元、明、清時,開始發生了與周邊民族的混合的現象。明、清云南地區的哈尼族中錢
姓土司是來自臨安的錢姓漢族,其后裔至今在當地擁有很大的影響,清朝吉林錢姓滿洲人也許也是出自漢人。同樣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長期混居,造成其中一部分少數
民族的漢化。
歷史上錢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錢姓表現不明朗。秦漢時期,錢姓在江蘇徐州一帶靜靜地發展起來,三國時,錢姓已經遍布了江蘇、浙江和安徽。晉朝時江西成為錢姓的另一重要基地。唐朝
之前,錢姓已經分布到中原和長江南北。錢姓發展的鼎盛時期是在唐、宋之際,錢镠在臨安稱帝,即在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吳越國,傳五主,割據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
達86年。錢镠的子孫分封到東南各地,其子孫很快在江浙地區繁衍。尤其是吳越國平穩地降宋,不僅使錢姓子孫未遭****
,錢姓人士反而可以人仕宋朝,尤其
在南宋時期,其人口在祖國東南地區增加快速。在宋朝形成的“百家姓”中,首座句就是“趙錢孫李”,足以證明錢姓的影響和社會地位。不久錢姓進入了閩粵地
區,清初涉足**
。
宋朝時期,錢姓大約有3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5%,排在第四十九位。浙江為錢姓的首座大省,約占全國錢姓總人口的24%,占浙江總人口的
1.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山東,這三省錢姓占錢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安徽、江西、陜西,這五省的錢姓又集中了
33%。全國形成了魯、浙、蘇東南沿海密集錢姓區,以及沿長江的江北錢姓重要分布區。
明朝時期,錢姓大約有5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7%,為明朝第三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中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錢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
口的增長速度要快。浙江仍為錢姓首座大省,約占總錢姓人口的4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江西,這三省錢姓大約占錢姓總人口的80%。從中
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間600余年,錢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特別是向江、浙、贛地區移民。全國重新形成了江、浙、
贛錢姓人口聚集中心。
當代錢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錢姓的人口已近220萬,排在第九十六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8%。從明朝全今600年中錢姓人口由53萬增到220萬,達4倍多,錢姓人口的增
加速度遠遠低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錢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大約占錢姓總人
口的52%,其次分布于廣東、上海、云南,這二省市又集中了20%。江蘇居住了錢姓總人口的24%,為錢姓首座大省。全國形成了長江三角洲高比率的錢姓
區。在近600年間,錢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別,雖存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情況,但向東南和南方的移民仍是主流。
錢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96)表明:在蘇皖浙滬、山東東南部、贛閩北部、湖北東南部、粵桂云大部、貴州西南、吉林大部、黑龍江西北、內蒙古東
北,錢姓一般占當地人的比例在0.2%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0%,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8%的錢姓人群。在沿
長江以南的其他地區、豫魯中部、陜甘南部、內蒙古東部、東北其他地區,錢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0.2%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
25.7%,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5.8%的錢姓人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