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朱的名人,朱姓名人,朱[朱、邾、讀作zhū(ㄓㄨ),古音亦讀作zōu(ㄗㄡ)]。朱姓由來已久,姓源眾多,朱姓,明朝國姓,是當今我國的第13大姓,是人口超過千萬的中文姓氏之一,擁有人口占漢族人口的1%以上。這一大姓氏從古至今出現了不少有名的人物,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歷史上姓朱的名人,朱姓名人。
姓朱的名人
歷史上部分姓朱的名人
朱買臣(約公元前174年——前115),吳縣(今蘇州)人。家貧好學,賣薪自給,其妻棄之另嫁。買臣窮困潦倒,隨掌計簿的官吏為卒入長安。遇同鄉嚴助,推薦入朝廷,說《春秋》、《楚辭》,漢武帝甚悅,拜為中大夫。時東越多次反叛,朱買臣向武帝獻平定東越策,獲得信任,出任會稽太守。約一年后,受詔與橫海將軍韓說等人帶兵平定東越叛亂,因功征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元狩元年,受淮南王劉安謀反一案牽連,被免官。不久復任丞相長史。
朱蒙(東明圣太王)(公元前59年-公元前19年),姓高,諱朱蒙,亦作鄒牟、眾解、中牟、仲牟、或都慕。他是傳說中高句麗的開國國君。約公元前37年,在沸流水(今富河)畔之紇升骨城(今桓仁縣五女山城)建高句麗國。
朱儁(?—195年),字公偉,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東漢末年和皇甫嵩齊名的名將。朱儁少孤,其母親曾以販繒為業,朱儁因孝養母親而遠近聞名,為人好義輕財,鄉里都敬重他。后太守徐珪舉雋孝廉,再遷除蘭陵令,政有異能,為東海相所表,曾任刺史、諫議大夫等職。
朱士行(203—282),三國時高僧,法號八戒,祖居潁川(今禹州市)。魏齊王曹芳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學沙門曇河迦羅到洛陽譯經,在白馬寺設戒壇,朱士行首先登壇受戒,成為我國歷史上漢家沙門首座人。
朱序(?-393年),字次倫,義陽(今河南信陽市)平氏人,東晉重要將領,參加過多場戰事并屢建功勛,雖然曾被俘并仕于前秦,但在淝水之戰時卻協助東晉戰勝前秦,及后亦繼續在前線為東晉抵抗北方外族政權的侵襲。
朱敬則(635~709)唐朝大臣、史學家。字少連,河南永城人,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生。他好學,重節義,愛助人。唐高宗時任右補厥。武后稱制,廣開密告之門,羅織誣陷,誅殺大臣。敬則進諫,武后采納他的建議,并提升他為正諫大夫兼修國史。
朱世杰(1249年-1314年),字漢卿,號松庭,漢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數學家、教育家,畢生從事數學教育。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濠州鐘離人。明朝開國皇帝。
朱之瑜(1600~1682)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余姚人,明末貢生。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二次奉詔特征,未就,人稱征君。清兵入關后,流亡在外參加抗清復明活動。南明亡后,東渡定居***,在長崎、江戶(今東京)授徒講學,傳播儒家思想,很受***朝野人士推重。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我國畫一代宗師。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宗,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
** (1886年-1976),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家、zhengzhi 家和軍事家,我國*** 、我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朱物華(190201.03-199803.11),電子學家、教育家。我國科學院院士。我國電子學科與水聲學科奠基人之一。一生重視基礎理論教學,重視實驗研究,在人才培養和教材編著上,以及某些前沿課題的研究探索上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朱既明,病毒學家,預防醫學家,生物制品專家。研究流感病毒近40年,首次提出病毒的結構圖像,對流感病毒的理論和應用均有發現和發明;他成功地研制出高度減毒麻疹活疫苗;推動我國病毒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在我國研制成功我國首座個抗生素——青霉素。
姓朱的女明星:
朱哲琴、朱蕊儀、朱茵、朱玲玲、朱咪咪、朱虹、朱琳、朱慧琳、朱麗倩、朱茵、朱珠、朱裕琳、朱寶意、朱芷玄、李朱娜、朱媛媛、朱芷瑩等等。
姓朱的男明星:
朱梓驍、朱時茂、朱玄、朱相昱、朱江、朱浩偉、朱鎮模、朱延平、朱亞文、朱元、朱青陽等等。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