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歸:詞性變化,憂多,《詩經·泮水》:“思歸人,薄言歸。”
2、思伯:論語的《微子篇》:“子路問曰:‘南人有色政,婉公有色政。’”
3、子恒:語出《孟子·告子上》:“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
4、思都:語出《孟子·離婁下》:“言維思齊,謂之亂中也”
5、子恒:語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謂戴不勝日;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白了。有美玉吾愛,取之有悔。”
6、子於:語出《論語》“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7、思言:語出《論語》“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8、得韜:語出《中庸》“今君子得一,韜光養晦”;
9、興學:語出《禮記》“君子欲訥于學,必先志于學。”
10、得春:語出唐·孟郊“春游巴苑,花滿太東。”
11、喬木:語出《詩·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
12、景行:語出《易經》“坤地于景行,利物于農。”
13、曉暢:語出唐·韓愈“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14、立本:語出《菜根譚》“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蔓長三尺。”
15、語誠:語出《孟子》“有言曰:‘君子之誠,其悅誠也。’”
16、良辰:語出《易經·乾》“良辰美景,是甲辰、乙巳、丙午,地支有正財,天喜有官。”
17、芳春:語出《楚辭·九辯》“離芳藹之方壯兮,余萎約而悲愁。”
18、景行:語出《楚辭·九章·涉江》“慚光景之誠信兮,身幽隱而備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