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
【英仙座 簡介】
英仙座Perseus(Per)是著名的北天星座之一,每年11月7日子夜英仙座的中心經過上中天。在地球南緯31度以北居住的人們可看到完整的英仙座。英仙座位于仙后座、仙女座的東面。每年秋天的夜晚,觀察者可在北天找到易見的仙后座,或者找到位于飛馬星座大四方形東北方的仙女座,然后沿著銀河巡視,很容易找到由幾顆二到三等的星排列成一個彎弓形或“人”字形的英仙座。英仙座面積為615平方度,居第二十四位。緯度變化位于+90°和−35°之間可全見,最為適當觀測月份為12月。
英仙座特點:
延長秋季四邊形的對角線即飛馬座α星和仙女座α星到兩倍遠的地方,有一顆視星等為1.8m的亮星,這就是英仙座中最亮的α星。從星圖上看,英仙座最顯著的標志就是由η星開始,經過γ、α、δ、ε星,一直到ξ和ζ星所畫的這條大弧線,人們稱它是“珀耳修斯之弓”。我國叫"天船"。
由大弧線兩端的η星和ζ星連成的弦的***是英仙座β星,我國古代稱作大陵五。如果把整個英仙座的亮星,想象成英武的珀耳修斯的話,大陵五正可以看做是他手里提著的,美杜莎頭上那看一眼就會使人變成石頭的魔眼,所以西方人又稱它是“魔星”。英仙座β星(大陵五)是顆著的食變星,由兩顆密近的恒星沿軌道互繞。周期為2天又21小時,當暗星繞到亮星前方遮住亮光時,會從2.1等降到3.4等,過程約10小時。
其實,叫它魔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亮度會變,忽明忽暗,簡直就象是一顆神秘莫測的魔眼。大陵五的亮度變化非常有規律,每隔2天20小時49分鐘, 它的亮度就從2.3m到3.5m然后再到2.3m,變化一個周期。古代阿拉伯人把大陵五叫做“林中魔王”,可見,那時他們似乎就已經注意到它的變光現象了。
延長英仙座大弧線頂端的γ和η星到一倍遠的地方,仔細觀察,這里有一塊模糊的光斑。其實,這是兩個疏散星團,由于它們離得很近,就像雙星一樣,形成了一個雙重星團。
【英仙座重要主星】
NGC 1275星系是英仙座星系團中的主要星系,英仙座是由上圖中很多可見的星系組成。在可見光中,NGC1275星系顯示出兩個截然不同星系之間的一個壯觀的碰撞。這個星系群也能放射出X射線。上面顯示的不尋常的氣體纖維是在一種由氫發出的,具有非常特殊顏色的光,這里是人工合成的粉色。可能纖維的形成包含了兩個星系碰撞的詳細資料,或者二選一,銀河系中心黑洞和周圍內在星團氣體的交互作用。
英仙座神話:
英仙座象征希臘神話的英雄柏修斯(或譯:珀爾修斯)。傳說英雄柏修斯是天神宙斯之子。智慧女神雅典娜要他設法去取魔女美杜莎的頭,答應事后將他提升到天界。美杜莎的頭上長滿毒蛇,誰看她一眼,就會變成石頭。珀爾修斯在神的幫助下,腳穿有翅飛鞋,頭戴隱身帽,借著青銅盾的反光,避開了她的目光,用寶刀砍下了女怪的頭。然后騎著從魔女身子里跳出來的一匹飛馬,離開了險境。在回來的路上,救下了公主安德洛墨達,并與公主結了婚。最后她將美杜莎的頭獻給了智慧女神。女神實踐了她的諾言,將柏修斯升到天上,成為英仙座。同時,也將公主提升到天上,成為仙女座。因此,他倆在天上總是親密相依在一起。在星空中英仙座緊臨仙女座及仙后座(公主的母親),這一大片星空敘述這個著名的希臘神話故事。NGC869及NGC884兩個球狀星團代表柏修斯揮劍的右手;英仙座β星(大陵五)代表美杜莎的頭,提在柏修斯的左手。銀河恒星較密集的部分通過此處,對使用雙筒鏡的人士而言,英仙座是迷人的星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