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新禧·迎財神
正
月
初
五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節日之一。舊時,初一到初五民間有很多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允許搞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在過了初五之后,這些禁忌即告解除,故而稱此日為 “破五”。那么,大年初五究竟有哪些講究呢?
大年初五的五種習俗
1、祭財神
祭財神不僅是南方的傳統,在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也稱五路神,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可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于是吃飯。
3、接路頭神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御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接財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至于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并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
4、要放鞭炮
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人們要用鞭炮從每間房屋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意思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5、要吃餃子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婦女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這樣可以免霉運。
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初五這天,有些地方餃子里還要包上硬幣、蜜棗、紅糖等,寓意發財、好運早來、甜蜜和美。
大年初五應該注意的事情
1、不宜做事
按照舊的習慣,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財。“五忙日”接財神,禁止動土,否可能會有災害發生。無論則南北方,過去坊間都忌諱吃藕,也忌諱梳頭,但這些都是信仰崇拜的說法。
2、忌串門
《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于當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易矣。《清裨類鈔》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傳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并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為了避窮神,于是把這天稱為“破五”。初五不串門其實就是避免見到窮神也就是小媳婦、有的地方干脆叫“初五送窮媳婦出門后喜迎財神”,其實是古時對婦女的一種不尊重。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還會忌諱在這一天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