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句古話,那么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又為什么不能再太歲頭上動土呢?下面小編就來帶領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太歲
太歲,也被稱做太陰和歲陰,是我國古代天文和占星中假想的一顆和歲星相對并往相反反向運行的一顆星。太歲最后演變成一種信仰,被稱做太歲星君或歲君。我國古代所指的歲星也就是現在的木星,天干地支也隨著太歲運轉演化而來。傳說太歲之神在地,和天上的歲星相應而行。太歲某一年位于某一方,這一方就不可以動土搞建筑,否則就會犯太歲,招致災禍。太歲運行到哪個方位,相應方位下就有一塊肉狀的東西,便是太歲的化身,俗說在此方位動土會驚動太歲。
為什么太歲頭上不能動土
《廣異記》中記載,晁某性情剛烈,不相信那些神鬼傳說及禁忌,常故意在沖犯太歲的方位掘土,有天在太歲方位上掘出一塊白色肉團。他將這塊蠕動的肉團鞭打了數百下后丟到路邊,然后派人悄悄在旁觀察。三更半夜時分,街上不知從何處出現大隊車馬,圍在肉團周圍。車上有人問太歲:“為什么甘愿受到這種屈辱,卻不報仇呢?”太歲回答說:“他血氣正剛,我拿他沒辦法。”
實際上,“太歲化身”既非動物,也非植物,而是一種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間的一種原質體生物,既有原生物特點,具有真菌的特點。太歲也叫肉靈芝,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認為久食太歲能夠輕身不老延年神仙。古時候更是認為吃了太歲能夠長生不老。
太歲方不是不能動土。而是要謹慎動土,因為太歲方地球感應接受的宇宙能量巨大,大有‘伴君如伴虎之意’。太歲頭上能不能動土,但關鍵是看動砂還是動水!因為太歲方位動土,無非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挖坑、拆除(動水)”,另一種情況就是“堆積、填補(動砂)”。同一個流年,在同一個太歲方位,就有“動砂吉,動水兇”和“動砂兇,動水吉”的巨大分別。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