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念經注意事項
首座項,回去以后要精進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種精進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進不一樣。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進,回去以后,當以平常心為精進,每天規定自己念多少萬聲佛號,一定要把它念完。念佛的時間,念佛的數目,必須有增無減。總而言之,要度量自已的時間,自己的能力,不可以一曝十寒,不可像隔日的精進。隔日就是擺架子,熱起來的時候,八個電風扇吹,還是發燒;冷起來的時候,蓋著八條棉被還發抖。有人念佛也是這樣,高興的時候,恨不得一天念十萬聲;要是不高興了,半年十個月不念一聲佛。這種精進沒有用。所以要以平常心為精進。回去以后,不要忘記念佛,要精進念佛。
第二項,大家要知道隨緣修。在此地是坐著修,站著修,回去以后應該隨緣而修。坐著也念佛,站著也念佛,走著也念佛;忙的時候念佛,閑著也念佛,站著也念佛,走著也念佛;忙的時候念佛,閑的時候也念佛;樂的時候不忘記念佛,苦的時候也不忘記念佛。就這樣隨緣而修。甚而言之,睡在床上,心中還是默默念佛;吃飯的時候,也不防默默心中念佛。念佛出聲不出聲都是一樣的,主要在于調心,不能調心,念佛沒有用;能夠調心的話,怎么都有用。要知道,一切唯心造,不要忘記你那個念佛心。抓住了這一要領,就容易修,容易進步,可以隨緣而修了。
第三項,大家精進念佛或者會有境界出現,如果見到佛,見到菩薩,見到西方境界,不要和別人說。有很多人,自己見到一點境界,恨不得馬上叫大家都知道,其實那樣會得大罪。要是沒見到,去說假話,罪更重,因為那是大妄語。所以善導和尚說,見佛,見菩薩,見西方境界,只宜自知,不可向別人說,若是像別人隨便談說,臨命終才向大家宣說。佛說取涅槃的時候可以對別人說,我某年某月見佛見菩薩見西方境,說過以后就馬上取涅槃。所以大家應記住,不可拿它當好玩一樣,隨便談說。千萬不要起一種好勝之心,賣弄自己得境界,說我見到什么,我看到什么。要知道,說了你會得罪,罪很重。
不過,要是臨命終時,見佛菩薩等善境界,那須要對大家說,為的是使眾生起信心。或者你說是別人見到的,你這沒有過錯。假使有人快命終了,他自己不說見到什么境界,你應該問他,見到什么境界了沒有?若是他說,我見餓鬼境界,見冤家現前,或者見地獄相現前,那個時候,大家應趕緊替他助念。助念到什么時候呢?助念到這種境惡境界消滅了才停止。這可使他不墮惡道。不然的話,這個人十之八九要墮惡道。所以大家應發心給別人助念,功德無量。
在家念經的禁忌
在家念佛的女信徒,在生理期間,不敢進入寺院禮拜,甚至不敢到佛前上香、誦經、打坐、念佛,其實這是低級鬼神的禁忌。因為鬼神怕見血污,所以,容易見血發嗔。鬼神嗜血食,見血起貪,可是生理的經血,不是鮮血,因此而有被侮辱和作弄的反應;所以,生理期的女性,進入神鬼的宗祠、廟宇、殿堂,可能引起不良的后果。
至于佛教的沙彌尼、比丘尼,以及近住優婆夷,都是生活于寺院,每天與經像、法物為伴的女性修行人,從未由于生理期間,發生所謂沖克的問題而帶來災難的。
在家念佛、供佛,設立佛壇,通常都先請人為佛菩薩圣像開光,同時要選擇日期,勘定方位,這也是屬于民間信仰或民間風俗的一種。以入鄉隨俗的觀點而言,這無可厚非;開光表示慎重,擇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但是從佛教的觀點而言,諸佛菩薩無處不在,無處不應,一切方位有十方諸佛、十方三寶、** 龍天,當然沒有民間信仰中所想像的那些問題,只要自己認為是最尊貴的位子,以最虔敬的心情和最適當的時間來為佛像安位就好。
在家念佛時,凡是經咒都要以恭敬心,于清凈處來持誦,最好先洗手、漱口,并在佛前焚香、禮拜;但沒有一定說在家人不可以念什么經或持什么咒,除了密宗的特別指定法門之外。
家里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是否可將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佛在中間,菩薩供在兩邊,諸神供于菩薩的外側,做為三寶的外護,也讓諸神親近三寶,修學佛法,種成佛因。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后,可對原有的神像焚香、供養、禱告,然后收藏起來,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雜亂。而香灰及損壞的經像、法物,只要選擇清凈的空地和焚化的容器,用火焚化之后,埋入地下即可。若是金屬制品,則收藏起來,過了若干時日,就可做為古董或破舊物處理。
佛前鮮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屬于消耗品,必須每日更換
;如果尚是可用可食,應該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拋棄;如果腐爛、敗壞,則做垃圾處理。
至于供品的單數或雙數,沒有限制,以對稱的美觀而言是雙數,如限于物力、財力、位置及場地的關系,單數也沒什么不可。至于品類,質料是以各人的財力可能負擔的范圍為原則,不敷衍也不鋪張。
在家念佛的時間,以早上、晚上為宜,身心清凈輕松,才能專注、虔誠;如果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當然也可以選定不同的時間。最好臥室不設佛像,床上不要打坐、拜佛、誦經;如果只有一間房子,最好平常將佛像用布遮蓋,禮拜之時,要把床鋪整理整齊、清潔,再揭開佛像;如果除了床鋪沒有任何位置,坐在床上,也可以做為修行場所
。總之,是以恭敬、清凈心來做到肅穆、莊嚴的程度為原則。
皈依三寶之后,對于其他宗教,以及民間信仰的寺廟、道場,不得再受皈依,但仍予以尊敬;若進入教堂、寺廟、神壇,當以鞠躬合掌問訊為禮。不得作為信仰的物件,但還是可以作為友誼的聯系;在對于佛法未有確實的認識之前,不可以閱讀外道的書刊,否則會造成方向的誤導。
誦經要注意什么
1. 誦經前要將雙手洗凈,且不論吃素或吃葷食,誦經前都應先刷牙漱口。
2. 選擇無人打擾之處,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打斷自己誦經。
3. 學佛的人宜戒除洋蔥、蔥、大蒜、韭菜、香菜等氣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飲酒。若剛食用過以上食物或飲過酒,不宜誦經。須刷牙漱口,在通風處待一陣子,待氣味散盡,才可持誦經典。
4. 所在處若有佛像,應先禮佛三拜;若無佛像,則以雙手持經書高舉至齊眉處。
5. 禮佛后,即端身正坐(亦可盤腿而坐),合掌,恭敬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圣號三遍及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稱念后即可開始讀誦經文。
6.經上有灰塵當以凈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塵。經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雜物,當敬法如敬佛。
7.擺放經書時,不可一半在桌內,一半在桌外,當端正之。對經書、架裟、衣缽、錫杖、念珠、佛塵及一切法器,皆當恭敬處置之。
8.讀經時忽生雜念,則應將經本合上,待雜念消去后再讀。
9.誦經時,有人造訪或問話時,可以合掌答禮,或以紙條記之,將經典合起,起身迎客,千萬莫未將經典合起,即對著經典談論世俗話,或大笑不已,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10.讀經中止,當以紙條記之,不可折迭經頁。
11.專供讀誦之經本,不可寫字。萬不得已,以鉛筆為記,熟誦之后必須擦凈。講課之經本則不妨于消隱處筆記。
12.經書損壞應當修補,如實在無法修補時,可以焚燒之,將余灰灑灑于清之處,勿使人踐踏到。
讀誦經文時,對所誦念的經文要字字清楚明白,不打妄想。若有雜念、妄想,就要趕緊將心收回來,保持專注。如此誦經,不但可以啟發智慧心,也可以培養定力。最后回向時,不僅回向給自己及親友的冤親債主,更進一步回向無上菩提,且將此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眾生,都能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即在無形中與無量眾生結下善緣,不僅自利還能利他。
看經前,則同樣地要做到洗手、刷牙漱口等動作,以示對經典的恭敬。
佛法是真理,當我們在讀誦經典時也就是在熏習這些真理的觀念,一遍、兩遍……不斷的熏習,加上平時藉由不斷思惟經中義理,反省檢討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端正自己的知見,長久下來,自然有轉化種種煩惱、執著的智慧。進一步藉由熏習佛法,體悟本具的心性,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己,能夠不隨外境所轉,處處作主,以這樣的方式來誦經,既能回向功德利益一切,又能成就自己的道業,真正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門。
誦經的竅訣
一、觀想fahui 圣眾;
二、修供養;
三、修皈依;
四、發菩提心;
五、安住;
六、回向;
一、觀想fahui 圣眾:
我們不管誦哪一部經典,首先,要把我們誦經的處,所觀想為講這部經典的fahui 場所。然后,要明了地將大恩本師釋迦牟尼佛和fahui 圣賢等眾,清清楚楚地觀想出來。再觀想自己身在fahui 之中。這樣觀想,就會使得誦經者如同身臨其境一樣,這樣,就很容易理解經義。
二、修供養:
我們如前所說把一切諸佛圣賢等眾都觀想出來后,就要開始修供養。這時,我們要觀想自己在意幻中,以種種七寶,供養佛陀及諸大菩薩和阿羅漢等。
經云:行者無物供養三寶,于意幻觀想供養,亦可得如實供養的功德。意幻供養和真實供養的功德,是一樣的。所以,在誦經時,亦可以修供養。
三、修皈依:
我們在誦經時,若不能生起究竟地歸投三寶的心,就不能于三寶所弘之法相應。所以,在誦經前,必需要修皈依。我們供養完fahui 圣眾后,就要緊接著觀想自己與一切眾生,恭敬對三寶前頂禮皈依,心中念誦皈依偈頌。
四、發菩提心: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佛法都是大乘教法。我們修學者一般學的經典,都是大乘經典。學大乘法,就要有大乘的心態。
什么是大乘的心態呢?那就是菩提心。所以,我們讀誦大乘經典時,就要有相應的發心。
當我們修完皈依后,就要觀想自己在諸佛面前發起大愿來。心中這樣想:
慈悲的導師佛陀啊!愿您加持愚癡的我,令我開啟無上的智慧,成就圓滿正等覺,圓滿度化一切眾生。
這樣發愿后,再觀想自己發完愿后,佛陀很是歡喜地從五體中,同放清凈寶光,灌入我們的頭頂,來加持自己,由于佛陀的加持,從而清凈了自己的聞法業障。
我們在往昔時,曾經造過好多對佛法的誹謗等障因,所以,此生要想很快的領悟佛法,就要清凈往昔所造聞法違緣的障礙。若不觀想凈除業障,就不可以很快的了解法義。必須發起菩提心來。這是很重要的。
五、安住:
前面的前行,具足了以后,就要趨入正行而來誦經。
在誦經時,我們要把心所緣在經書的字里行間中。一邊誦、一邊觀想這些經文化成光明,融入自己的心中。
誦經不要追求速度和數量,要注重誦經的質量。字句分明地誦經,是最好的。
六、回向:
當我們誦完經后,觀想這部經典化成光明,融入自心。然后,就恭對佛陀之前發愿回向:把誦經的功德,回向于一切眾生,愿一切眾生,皆能成就無上智慧,究竟地出離生死輪回諸苦。
我們圓滿了這六個竅訣來誦經典,這樣就會獲得誦經的覺受,這樣才可以很好的理解經意法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