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結合農歷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因農事需根據太陽運行情況進行,所以了解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至關重要。2017年小寒是幾月幾號?現在就跟我要測字網老師一起了解一下吧。
2017年小寒時間
公歷:2017年1月5日,11:55:42
陰歷:農歷丙申年(臘月初八),星期四
干支:丙申年 辛丑月 壬辰日
2017年小寒黃歷
宜:祭祀 祈福 訂婚 赴任 結婚 求嗣 解除 動土 搬家 納財 豎柱 上梁 安葬 出行 開工 立券 求財 入宅 平治道涂 嫁娶 納采 開張 開業 開市 移徙
忌:分居 栽種 開渠 放水 裝修 蓋屋 造橋 筑堤 納畜 開倉 置產 經絡 修造
小寒日期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后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5.4055,20世紀=6.11。
舉例說明:1988年小寒日期=[88×.0.2422+6.11]-[(88-1)/4]=27-21=6,1月6日小寒。
例外:1982年計算結果加1日,2019年減1日。
小寒的由來
小寒是第二十三個節氣,在1月5-7日之間,太陽位于黃經285°。對于我國而言,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據我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是最低的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節氣特點
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但隆冬“三九”基本上處于本節氣內,因此又有“小寒勝大寒”之說。在此前的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等到冬至過后,也就是“三九”前后,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盡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
小寒時節,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jiduan 最低溫度在-15℃以下;我國東北北部地區,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jiduan 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后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真是一個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龍江、內蒙古和xinjiang 45°N以北的地區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平均氣溫在-10℃上下,都是一派嚴冬的景象。秦嶺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這時的江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里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此時陽氣已動,大雁北遷,喜鵲開始筑巢,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為過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小寒時節是中藥房最忙的時候,入冬時熬制的膏方吃得差不多了,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前后。
小寒的習俗
吃菜飯: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吃糯米飯: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