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的陰陽風水學知識
古人對各種自然現象,經過長期觀察,認識到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存在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于是便用“陰陽”二字來概括。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晦月”、“陽日”等具陰陽涵義的字詞,也是古人對自然現象觀察的真實記錄。
陰陽學說是我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思想,《易經》認為,陰陽是天地、事物的總根源,自然界萬物包括人類都是陰陽交感的產物。這種古典哲學思想,對古人認識大地和選擇生存環境起到了指導作用。所謂“陰陽”,也是后世“風水”的別名。風水術中的“陰陽”,指的是地理、方位概念,原指山水地形與日光照射的關系及其人文屬性。
陰陽概念在風水學說中得到充分的應用。如“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是以陰不獨王,以陽為得;陰不獨王,以陽為得。亦如冬以溫暖為德,夏以涼冷為德,男以女為德,女以男為德之義。……凡之陽宅即有陽氣抱陰,陰宅即有陰氣抱陽。……陰陽往來,即合天道自然,吉昌之象也。”(《黃帝宅經》)風水學說的形勢派理論把山稱作陽,水稱作陰,山南稱為陽,山北稱為陰,水北稱為陽,水南稱為陰。
堪輿家論水,以山主靜而屬陰,其勢高,又為陰中之陽者;水本動而屬陽,其勢低,又為陽中之陰者。因而講究山水交會,動靜相乘,陰陽相濟。所以《青囊海角經》說:山水者,陰陽之氣也,山水山之陰陽,水有水之陰陽,山者陰盛,水者陽盛。高山為陰,平地為陽。陽盛則喜乎陰,陰盛則欲乎陽。山水之靜為陰,山水這動為陽。陽動則喜乎靜,陰靜則喜乎動。
《管氏地理指蒙》云:“蓋以靜之理言,則水為陽,山靜為陰。以險易之理言,則坦夷為陽,峻為陰。以情勢之理言,則開聳為陽,局縮為陰;抽裊為陽,硬滯為陰;面豁為陽,背負為陰。”(《葬經翼》)
南宋蔡元定所撰的《發微論》曰:夫孤陰不生,獨陽不成,天下之物莫不要相配對。地理家以雌雄言之,大概不過相對待之理。何以言之?山屬陰水屬陽,故山水相對有雌雄。而山之于水,各有雌雄。陽龍取陰穴,陰龍取陽穴,此龍穴相對雌雄。陽山取陰為對,此主客相對有雌雄也。這里表現出堪輿理論陰陽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
一、陽宅和陰宅
陽宅通常是指著人生活居住的房子,就是我們生活的家和日常辦公的生活區域。陰宅是指著人死去后埋葬的墳墓。
二、陽宅中的陰和陽
陽宅之陽:是指著白天活動區域,通常是指著辦公室,商業活動場所,以及經營生產場所。
陽宅之陰:是指著夜晚休息區域,通?;\統是指著自己的住宅。而住宅之中也分陰陽,這屬于微陰陽,以客廳廚房為陽,臥室,書齋為陰。也有把門、廳、灶列為陽,其余為陰的??傊?,活動區域為陽,休憩區域為陰。
《黃帝宅經》說:“宅有五虛,令人貧耗;宅大人少,一虛;宅門大內小,二虛;墻院不完,三虛;井灶不處,四虛;宅地多屋少、庭院廣,五虛。”宅的大小和人的多少是一對陰陽關系,要平衡。
三、陰陽和形勢
形:是指著看得到摸得著,例如整個樓盤環境,造型,樓距,高矮,大小,角度等為陽。也包括山,水,花,樹等。這屬于既定形成的相對不可改變的,為靜態的,為陰。
勢:是指著看不到也摸不著的,或者相對看到的,但是無從掌握和改變的。例如光線,聲源,樓煞,角煞、路煞、槍煞,各種不利的煞氣形成都屬于此類,為動態變量的,為陽。
其中形勢當中也有微陰陽,也就是本身他們也屬于陰陽結合體,并非自立存在的。這就跟科學家揭秘人體構造的原理是一樣的。人生命的核心密碼DNA的分子結構是個雙螺旋,其主要成份核酸與蛋白質是一對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陰陽。人體的陰陽必須與外界環境的陰陽場一致,否則,住宅環境的陰陽場要是顛倒了,人體陰陽顛也顛倒,人的氣血就會混亂,百病叢生。
《黃帝宅經》說:“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是以陽不獨王,以陰為得;陰不獨王,以陽為得。亦如冬以溫暖為德,夏以涼冷為德?!兑自E》云:陰得陽,如暑得涼,五姓咸和,百事俱昌,重陰重陽則兇,陽宅更招東方、北方,陰宅更招西方、南方,為重也。凡諸陽宅,即有陽氣抱陰;陰宅,即有陰氣抱陽。
以勢為例:如果住宅被光線反射,造成光污染,就屬于燥陽,會產生焦慮煩悶,脾氣暴躁,心情煩躁等生理影響。屬于光煞,也就是燥陽。另外,住宅樓下有歌廳,舞廳,酒店,酒吧等,這就會產生聲污染,屬于噪音。也屬于陰煞而變陽。
四:陰陽和風水
風,實質上不是單獨指著通風。在風水學當中,風代表的是氣機,是改變能量的動力。古有天氣地運、天運地氣之說,地運有推移,而天氣從之;天運有旋轉,地氣而應之,自然環境的變化,導致風水形勢的改變。而導致內外環境變化的,統稱為‘風’。這屬于自然感受的一種動能,通常定性為陽性的能量。
水,風既然有了陽的定性,那么水自然也就站在了風相對立陰的一面。水是指著靜態的,在潛移默化當中改變和影響內外環境的能量,通俗是指著陰性的能量。在風水學當中,水并非指著河流,水塘,來水,去水之類的。看到的水與風水學定義中的水(靜態能量)不是一個概念。
陰陽五行風水常識
一、氣
氣,在古代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唯物論者認為它是構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唯心論者認為它是客觀精神的派生物。先哲普遍認為,氣無處不存在,氣構成萬物,氣不斷運動變化。 氣,在風水術中是一個很普遍、很重要的概念。有生氣、死氣、陽氣、陰氣、土氣、地氣、乘氣、聚氣、納氣、氣脈、氣母等。氣是萬物之源,氣變化無窮,氣決定人的禍福。不論是陰宅還是陽宅,都要注意乘生氣、避死氣。
二、太極圖
風水需要涉及的有羅盤,羅盤首座圈是太極。太極圖是一分為二,把事物分成陰、陽兩方面,并且認為陰陽兩者之間是一種辨正關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相生、相克關系。太極圖就是矛盾論,就是對立統一的,離開陰,就無所謂陽。
風水學中,有許多改善人與環境之關系的做法,其實質就是要恢復其整個環境的陰陽平衡,也就是使居所內外環境的陰陽調和。具體來說,環境之陰陽調和,其較為理想之分配比例,應以陰四陽六為合,陽比陰多為宜,則陽為十分之六,而陰為十分之四。若陰陽兩者比例相同時,則反而會收兩者互相排斥之效果。人求精神氣爽,故家居住所也必須取得陰陽調和,力求平衡的效果。人要適從于陰陽,不得違背陰陽,順者昌,逆者亡。
三、 四靈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這就是風水學中的“四靈”學說,是對方位的標識。
四、五行
陰陽五行說,是我國先民在接觸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實踐中,通過觀察與思考而建立的一種影響很大的哲學思想觀念。它是一種自發的樸素的唯物論,并具有辨正法的初步思想因素。 風水術認為,相地奧妙,盡在五行之中。山川形勢有直有曲,有方有圓,有闊有狹,各具五行。地理千變萬化,關鍵在五行之氣。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五行的特性:
金——具有清凈、收殺的特性;
木——具有生發、發達的特性;
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
土——具有長養、化育的特性。
五行是存在相生、相克關系的。
“生”的含義: “生”,是含有資生、助長的意義。在五行之中,具有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關系,這種關系稱為“相生”。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如此循環生生代代,無有終時。它們彼此間的關系,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推動發展的作用。在五行相生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聯系,也就是母子關系,以水為例:生我者“金”,則金為水之母;我生者為木,則木為水之子,其余類推。
“克”的含義:“克”,是含有制、勝的意義。在五行之中具有相互制約、相互克服的關系。這種關系稱為“相克”。 五行相克的規律為:水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相互制約、循環不已、無有終時。在正常情況下的相克,也是一種維持平衡的力量。如果五行相克太過,則會起到傷害的作用而產生異常變化。
在五行相克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的聯系,也就是“所勝”和“所不勝”的關系,以木為例:克我者為金,我克者為土,那么,土就是木之“所勝”,金就是木之“所不勝”。其余類推。五行相克中,同樣也不是單獨存在的,在相克中必須寓有相生在內,否則,萬物就不會有生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