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被香灰燙吉利嗎
上香被香灰燙意味著
一、業障現前攔路
這點是說,燒香人自身有很繁瑣的業障關口攔路現前,單憑燒香是無法化解的,建議燒香人不光要發心懺悔改正,還要盡快去找信得過的師傅,詳細查看化解為佳。不宜拖延推遲,而是到了該面對解決的時候,到了取舍的時候。
二、靈體邪物纏身
這點是說,燒香人自身被臟東西纏身附體,且這路邪祟能量還很強大,可以自由進出寺廟大殿不是一般人可以處理的了的。同理也可以看出燒香人自身的邪骨頭很重緣分很特殊,不然是不會招惹到這么強大的邪祟還可燒香的。
三、疏忽打點紕漏
這點是說,燒香人進入寺廟之后有忘記的事情沒有去做,或是許愿未還愿,或是拿了不該拿的東西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提醒當事人一下。燒香人被燙之后想起來了都應盡快去做去彌補,實在做不到直接就地懺悔即可。
四、冒犯沖撞眼罩
這點是說,燒香人說了不該說的話,犯了忌諱,直接在香火上給當事人帶個眼罩,提醒燒香人注意一下,下不為例。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在寺廟內盲目的癡迷信仰崇拜誤導他人,害人利己爭強出頭,炫耀自身修行,違背正統教義的。
五、所求之事難成
這點就是說,燒香人所求的事情,神佛無法幫忙,直接拒絕之意。或是所求之事,不著邊際,癡心妄想;或是所求之事,損人利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種愿望神佛都不會滿足,被燙傷的地方也會揪心的疼。
六、所求之事如愿
這點所說的,和第五點完全相反,香客所求之事,即刻有求必應,心想事成,佛菩薩神仙師直接在香火上給個顯圣,給個心安穩妥。這種燙傷和第五點有本質的區別,就是這種燙傷絲毫不疼,恢復的也出奇的快,是完全不同的意義。
七、神佛仙師加持
這點所說的,燒香人多數皆是修行之人,這種燙傷如同戒疤的含義是一樣的,好比燃指供佛一般,神佛給弟子加強信息靈感,弟子也更是要奮發圖強的精進修行。這時燙傷之痛,令人神清氣爽,苦海明燈,指引修行,破迷開悟。
八、提醒修行守戒
這點所說的,燒香人定有犯戒的地方,仙師** 給個小懲罰,以示預警,下不為例。修行人也一定要虛心接受,懂得謙虛,知曉懺悔,如法修行,明理進步。不可妄自尊大愚昧修行,不光害了自己不成正果,更是有辱修行二字。
九、刻意擋災化煞
這點所說的,佛菩薩神仙師大顯神威,靈驗非常,直接通過香火燙傷來幫助燒香人消免災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燒香人當時可能感覺不出什么,但用不了幾天,就會發現自己死里逃生,撿了一條命,化險為夷,更加深信祖師爺法力無邊。
十、法界感應通靈
這點所說的,燒香人修行又精進了一步又高升了一層。在被燙傷的那一刻,又看明白了很多,參悟到了很多,是修行中人羨慕的事情,值得慶賀的事情。不光是自身果位的提升,更是我修行中人的楷模典范,值得流通共修參悟。
上香拜佛的正確方法
①將香點燃后,②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③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圣像,④再舉香齊眉,⑤之后,放下如第三動作,⑥開始用左手分插。首座支香插***,插時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念“供養歷生父母師長。”(注:本篇拈香之法全為在家居士所寫,故與出家眾所觀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眾如是個人敬香禮佛,則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念:“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
插香的第二種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眾生。”
插香的第三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和首座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單,首座支香插中間,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法。”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僧。”總括而簡單。
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華云,直達三寶所(或念:“直達諸佛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
如果是上環香,就要以點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舉香時,只要口中默念:“供養十方三世三寶。”愿此香華云,直達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后放進香爐;首座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首座支一樣。觀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
如何拜佛.拜佛宜從佛制,其拜法與俗制不同,茲將拜法詳述如下:
(一)兩手(十指并攏)和掌(斜向上)當胸,站于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于蒲團上
(三)以左掌按于蒲團之前左邊;
(四)以右掌從中心移于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
(五)以頭按于兩掌中間之蒲團上;
(六)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七)以兩手曲指反轉,仍按于蒲團之原處;
(八)頭離蒲團由伏而起;
(九)以右掌移于蒲團之中心;
(十)以左掌離蒲團,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狀;
(十一)以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于左掌當胸,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拜畢后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乃剛拜畢兩手合掌當胸時,即以所合之掌微側向下(是時鞠躬)放至近腹處。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內,疊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是時已直齊躬),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疊至左手至上,兩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疊至右至上余與三昧印同),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開而退。
上香拜佛沒有標準,釋尊并沒有提過必須要按一個什么樣的儀規來做。
上香拜佛全在一心,放下執念,清靜便如法,過度執著無異著魔。
通常,會上一支香,或三支香,也有四支香(插于臨近自己的位置,為供** )。到底應該用多少支,這個純依個人的心境(也是一種執著),數只為表意。
拜佛,如果是皈依弟子,傳承有要求那么依傳承去做,沒有那就以恭敬心,直立三拜。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