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錢在東方風水上主要作用是辟邪,擋邪,聚財招財等。古人認為大自然是有形的事物和無形的意念的結合體,大自然在人們面前的最直接展示就是天和地。古人認為圓為天之形、方為地之態,天地產生了萬物自然也產生了人類。圓象征著平等、包容、和諧的道,方象征著尊卑有序、松緊有度、遠近有別的理。人在天地之間繁衍生息,一切行為和觀念都應該遵循天地之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圓形沒有棱角,方便攜帶。別小看這“方便”,子曰:“便人,便己也”。說的就是方便他人即是方便自己。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橫跨整個社會,貫穿于中華五千年文明之中。“便人便己”亦是和諧社會所崇尚的道德理念。尤其在如今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方便顧客,意味著交易能持續下去,意味著財源滾滾和興旺發達。在這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吸引眾人的眼光,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絕對不是它們“通用”部分。自古以來,細節決定成敗,一點一滴的關愛,哪怕是一聲的溫馨的問候,一舉一動的服務,哪怕是一絲柔和的微笑,都會影響一個企業的盛衰存亡。方便的對象不僅僅是顧客,還應該包括合作伙伴。古人云:“和為貴”,“便人” 才會有“和”。內在的孔設置為方形,其實也是為了工作方便與提高生產效率。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銅錢,不可否認,圓形還有一大顯著特點就是中心到邊緣的距離是相等的,銅錢外緣的圓形設計隨時提醒著世人,在生意過程中,對外交易要公平合理利他利己,方可獲得長久的收益;方形的特點,就是中心到邊緣的距離是不等的,銅錢內孔的方形設計暗示著世人,在謀劃生意過程中,對內理財必須有計劃,有條理。在錢財的使用上,支出和儲蓄必須有比例,用途、數量有安排,不能一刀切,這樣才能永遠不受缺乏資金的困擾。對錢財的取、用和管理,要合道合理,不吝不奢,儲放有規。
辨別銅錢真假的方法
一、看古銅錢銅質,定真偽。古代銅錢的材質有青銅、白銅、紅銅和黃銅四種。明代嘉靖以前鑄錢材質一般都是青銅,少量白銅,紅銅鑄幣遼代較多。青銅容易斷裂,斷裂面無銅色,而將斷裂面在石頭上摩擦后,銅色即顯。黃銅鑄幣和銅雕母錢始于明代嘉靖,如果發現明代嘉靖以前的黃銅錢幣或銅雕母錢,可判定是后鑄無疑。
二、聽古銅錢聲音,定真偽。古銅錢年代越久,鈣化越嚴重,鈣化后的銅錢失去銅的原聲,用金屬撞擊聲音沉悶,聲音越小,時間越久。凡是發現聲音尖高的古銅錢,說明沒有鈣化現象,可判定為新彷品。
三、聞古銅錢氣味,定真偽。古銅錢時間越長,其氧化越嚴重,銅錢氧化的時間越久,其銅腥味越小。凡是銅腥味重的古錢幣,皆可判定為假貨。
四、觀古銅錢銹色,定真偽。古銅錢停止流通后,存放不當會生銹。傳世古銅錢銹層較薄,且銹在局部,錢面大部分呈古黑色。出土銅錢坑口不同銹色不同。土坑出土的銅錢,銹層一般較厚,銹在一起的銅錢叩開后,有“泛金”、“泛銀”、“泛藍”現象,“三泛”現象是無法仿制的;沙坑出土的銅錢,一般銹層較薄,錢面多生紅黃銹;水坑銅錢銹色布滿幣面,呈墨綠色。古銅錢的銹是由內向外而生,行家稱其為“發銹”、“貼骨銹”,真銹是很難去掉的,凡是銹容易去掉的銅錢,可判定是贗品。
五、舌頭舔古銅錢,定真偽。用舌頭舔古銅錢面,真品無味道。如果有酸味、苦味、澀味,可判定是人工做銹或作漿,必假無疑。
六、比較古銅錢,定真偽。我國古銅錢都是手工鑄造,每枚古銅錢幣之間多少都有一些差別。如果發現多枚錢幣一模一樣,分毫不差的古銅錢,可判定是現代工藝所為。
七、水煮古銅錢,定真偽。古銅錢上的銹或綠或紅,或黃或藍,附著力極強。遇到銹色可疑的高古錢,放入沸水中煮20分鐘后看銹色,如果銹色不變不脫的是真錢,變色脫銹的可判定是假貨。
八、針扎古銅錢,定真偽。古銅錢的真銹比較堅硬,用針用力下扎而不入不立。如果是人工用粘合劑做作的假銹,具有軟性,用針很容易扎入,針立而不倒。凡針立于銹上的銅錢,可判定是贗品。
九、掂量古銅錢,定真偽。古銅錢用手掂量,感覺輕飄飄的,因為真錢鈣化、氧化后密度小。新銅翻鑄jiabi 密度大、比重大。凡是有壓手感的古銅錢,多數可判定是新鑄品。
十、看古銅錢大小比重,定真偽。古銅錢的大小,輕重千差萬別,很難說清規制,但從普遍性分析,也能悟出一般規律。如戰國“半兩”,大部分直徑3.2厘米左右,重5.4—7.4克不等;秦“半兩”大部分直徑在2.5—2.8厘米之間,重3—6克左右;漢“五銖”大部分直徑在2.4—2.6厘米左右,重3.2—3.6克之間;唐代“開元通寶”大部分直徑在2.4—2.5厘米之間,重3.8—4.2克左右;宋代小平錢多數直徑在2.4—2.5厘米之間,重3.4—4.2克左右。近年專家研究發現,“半兩”錢直徑凡是超過4厘米以上的,均為偽作,小平錢超重和超大的,真品少見。
古銅錢有很多種,這里主要是指風水中的銅錢,當然現在在風水中所用到的銅錢大部分都是后來為了風水作用所制作的,并不是當時市面流通的銅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