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古代的一種計時方法,指導人們春種秋收,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是驚蟄,驚蟄是什么意思,驚是驚醒的意思,蟄是蟄伏的意思。這個節氣氣溫回升非常快,而且有春雷萌動,許多冬眠的昆蟲和動物逐漸復蘇,被春雷驚醒,結束了蟄伏的生活,驚蟄這個名字也是因此而來。關于驚蟄都有哪些說法呢?大家可以跟著老師一起來看看下面的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獲。
關于驚蟄的介紹
晉代詩人陶淵明關于驚蟄有這樣的說法“促春遘(gòu)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打雷的聲音的,春天的到來,天氣逐漸變暖才讓他們結束了冬眠的狀態。按照一般都氣候規律來說,驚蟄時節的前后,天氣已經開始轉暖,雨水也越來越多,很多的地方都開始了春耕,這是大家比較忙碌的時候。
驚蟄如何養生
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逐漸上升,陰血會有一些不足,養生的時候應該順應陽氣生發,萬物復蘇的特點,讓自己的精氣神也像春天一樣的舒展,可以讓人感覺到生機盎然。春天和肝臟對應,養生不能傷肝。根據現代醫學的調查,驚蟄時節是肝病的高發季節。還會有流感、流腦、水痘、流行性出血熱等疾病在這一節氣都很容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這些方面的疾病,要保護好自己的肝,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適應生活的變化。
在《黃帝內經》中有“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這是說在人體正氣旺盛的時候,邪氣就不容易侵入身體,也就不會發生疾病。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抵抗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平時要多注意自己的飲食起居。要想調節自己的身體,生活不能太辛苦,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良好的心態,不要隨便動肝火,肝氣太盛很容易引起頭暈目眩。飲食要以清肝降火的食物為主,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菠菜、蘆薈、苦瓜、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
關于驚蟄就給大家介紹這么多,希望對大家了解驚蟄能夠有所幫助,能夠讓大家對驚蟄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