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著很多的節日習俗,而且很多的人由于地域不同也會有很多差異,是需要我們去了解和學習的,不同的節日是有著不同的講究的,那么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寒食節掃墓有什么講究?一起來看看吧!
文章目錄
1、寒食節掃墓有什么講究
2、寒食節的來歷
3、寒食節的特點
寒食節掃墓有什么講究
1、掃墓順序
掃墓祭祀是有個先后順序的,許多年紀大的老人都會相當注意這點。一般都是先把墓園或墓地打掃干凈然后才是祭祀。由于祭祀是相當講究風水和禮節的,所以先后順序盡可能不要出現差錯。先后順序如下: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這個時間掃墓的順序要注意。
2、時間
何時拜山最佳最佳的拜山時間為寅時,也就是5-7點。不過由于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么早,不過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拜祭,很晚的時間是不合適的。
3、掃墓前須禁食
當我們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要吃食物或只吃食素。另外強調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寒食節的來歷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歷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鉆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游、斗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我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后來改為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這個時間通常都是需要吃冷食物的。
寒食節的特點
1、節日形成早。源于春秋時,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綿山。晉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時已形成全國性法定節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中形成最早的節日。
2、延續歷史長。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間各歷史時期、節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變為一日。
3、文化內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愛國,功成身退的奉獻精神,清正廉明的zhengzhi 抱負,隱不違親的孝道品德發展為聚民心、凝國魂,體現中華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節日。并形成餳、青精飯等系列養生長壽的寒食食品。
4、節日活動多。拜掃展墓、禁煙、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賞花、斗雞、饋宴、詠詩等。
5、流傳地域廣。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國自唐代起將三月九日定為寒食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