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相人術技巧歸納與分享

            《冰鑒》一書,世傳為曾國藩的相人術。但是,有人說此書系曾國藩所著,則誤傳了。 本書附錄之手抄本。最后一段明明白白寫著:“余家有《冰鑒》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南海吳榮光荷屋氏并識”。易言之,這本書既是吳榮光的“家藏”,且不知作者姓名,當然是吳榮光的先人藏書,而曾國藩則是吳榮光的晚輩,自無可能為曾國藩的著作。 

             

            吳榮光,字伯容,荷屋是他的號。清期中葉名臣,歷任江西、河南、陜西、福建、淅江、湖南等地方官。他在湖南巡撫任內,于著名的長沙岳麓書院修建“湘水校經堂”,專課經史,以經義、治事、詞章為主。在當時,那是一種“導正八股,講求實學”的作為。  湘水校經堂于一八三一年建立,而曾國藩在一八三四年到岳麓書院“進修”,同年考中舉人,翌年上京赴試。極有可能,他在這段期間讀到了《冰鑒》這本書,甚至成為他日后“觀人”的重要參考書。這話得從岳麓書院講起。  

            至于《冰鑒》這本書,一般人將它當相書來讀,可是它卻不是那種“削皮剝骨”的相書,更沒有“毫厘剖析”的面部圖譜,反而只有戔戔七章、二千多字,說的是原則而非細節,再就吳榮光批注來看:“觀人之法,孔有焉廋之辭,孟有眸子之論”──孔子在《論語?為政》說:”視其所以(動機),觀其所由(過程),察其所安(目標)。人焉廋(掩藏)哉!人焉廋哉!”《孟子 離婁上》:“聽其言也,觀其眸子(瞳),人焉廋哉!”孔孟說的都是觀人術,而非相人術。做為封疆大吏,肩負為國舉才之責,觀人術當然是“經世致用”的重要學問,所以吳榮光說“吾輩其可不知乎此”,并將之刻印傳世。曾國藩既然師承湖湘學派,以經世致用為職志,有這 一本觀人術參考書,乃是合理的推論。  

            即使《冰鑒》是一本“最不像相書的相書”,它畢竟還是一本相書。曾國藩一生以“識人之明”見稱,帶過數十萬兵、用過數百名將領、推薦過十數位督撫封疆大吏,他是憑著閱歷觀察,或者參考了多少相法? 基本上,曾國藩對命運、占卜是不信的。  曾國藩一八六一年兵困江西時,心情低潮令他“實無生人之樂趣”,甚至已經寫好“遺囑”給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遺囑最末段叮嚀祖父星崗公(曾玉屏)的家訓“八字、三不信”:八個字是“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三不信是不信僧巫、地仙、醫藥,其中所謂地仙,就是風水師、相卜師(不信醫藥是指不要相信走方郎中為賣藥而夸大病情,并非有病不吃藥之意)。 曾國藩對所謂“富貴之相”的看法,在他的《日記》中有一段: 

            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涵容是貴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易言之,他信的是內在修為會引導“相隨心轉”,莊重能容自然貴,踏實有同情心自然富。 關于曾國藩善于看相的故事卻流傳甚廣,其中最有名的一則見于《古春風樓瑣記》: *** 募成淮軍之后,帶領幾位將領赴營參謁曾大帥,曾國藩接見這幾位淮軍將領,一言不發,點點頭、揮揮手讓他們先退出,然后對*** 說:”少荃(*** 字),這些人確都不差,將來有成就的,當以那個麻面少年的成就最大。” *** 問何以見得?曾國藩說:”各人見我出來,都改容屏息肅之,只有那麻面少年見我走過,昂然而立,眉宇間似有不平之色。此人膽量與才氣,都遠在諸人之上。你如不能用,殺了他,以免后患。”  

            那麻面少年,就是劉銘傳。以此見之,曾國藩是善于“相人”的,可是卻不是用一般相法那種“削皮剝骨”的解剖方法,而是望其神、氣、色──這就和《冰鑒》的方法相合了。 在他的《日記》中有一例,針對當天見過的幾位新任哨官: 王春發 口鼻方正,眼有清光,色豐美,有些出息。 

            毛全升 鼻梁正,中有斷紋。目小,眼無神光。口小,不可恃。 康順利 目小有精光,眉粗,笨人。 曾國藩觀人一定先觀眼神,其次看五官配置,這和《冰鑒》的方法“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首座。”的確是相合的。 

            命相占卜之學,信者言之鑿鑿,不信者嗤之以鼻。我個人視之為“統計學”,甚至包括“現代相術”如血型、星座等,皆屬統計經驗的累積,不能說完全沒有根據,也不能以個案不符而全盤否定。但是,既然是統計,就有誤差,所以不可能完全命中,端視下斷之人累積了多少經驗(樣本數),以及他的判斷方法(解決功力)如何。  若以此言之,則曾國藩的“樣本數”可是大得不得了,而且這些“樣本”更容許他長期觀察印證──因為他是大帥。 

            初募湘軍之時,曾國藩每天親自坐在招募處,看到“黑腳桿又不多話的鄉野老實之人”,就出聲“好,好”,此人就錄取了;看到“白面皮的城市之人”或話多之人,就出聲“唔、唔”,此人就不選入。易言之,打開始是每一個兵都經他親自看過(這個樣本數夠大了吧),而且這些子弟兵都跟著他出生入死,有些后來都因戰功而賞賜“黃馬掛”(相當一級勛章之榮典),當然也有更多人壯烈成仁──這就是“印證”,什 樣的人“福薄”、“福壽”,都印在曾國藩的腦子里。  

            湘軍后來膨脹到數十萬人,當然不可能由曾大帥一一面試,但是麾下所有營官(校級)統領(將級)仍然全都由他委派、批準,而且湘軍的干部一律內升“營官由統領挑選,哨弁由營官挑選、什長由哨弁挑選,勇丁由什長挑選”,也就是得一級一級上報,這也使得曾國藩個人的“樣本數”一直在累積當中──有了如此龐大數量的數據庫、樣本數,曾國藩縱使不懂相法,也比任何半仙、鐵嘴準得多了吧! 此所以有一位幕僚后來著書回憶:”大帥在軍命將,說某人可為營官、某人可為大帥;某人福薄,當以死難著名;某人福壽,當以功久終。皆一一驗證。”有本事一一驗證,就是憑著曾國藩一生閱人無數。  

            《冰鑒》對曾國藩的幫助,更因為它是專門針對“文人”的一本相書,這又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深刻的關系。  

            清朝的社會主干是中小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亦即“耕讀世家”。農民雖然占絕大多數,但是無田無產的佃農沒有能力晉升他們的社會地位,因為供不起子弟讀書。耕讀世家則“進可攻,退可守”:家族中一旦有優秀子弟做了大官,不只是光宗耀祖,其它堂兄弟、子侄輩就都有機會得到庇蔭;而任一家族“發家”了,同學、同鄉、世交也都有了夤緣的機會;從而他們的佃農、長工也受到比較好的待遇。但是,書讀得好卻未必仕進順利,那些考運不好、做不到官的就安心在家開館授課,期待教出一個“英才”來。  

            久之,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紳士階級,他們是鄉梓的意見領袖,佃農階級習慣于聽從紳士階級。到了清朝中葉以后,由于仕進的機會太少,全國紳士人數超過一百萬人,可是機構官職(包括候補虛銜)只能容納十五萬,也就是閑居不得志的紳士有幾十萬近百萬。  洪秀全就是一個考不取秀才的紳士,可是太平天國造反的號召卻是“外教”,非但不能贏得紳士(意見領袖)階級的支持,反被以儒家為正統的讀書人視為異端邪說──這給了曾國藩大好機會。  

            與曾國藩同時,受命在地方組織鄉勇團練的不止湖南一地,后來卻只有湘軍成功,就是因為旁人只招募勇丁,曾國藩卻是“用紳士為將,用農夫為勇”。他在一個募勇奏折中指出:“大抵山僻之民多獷悍,水鄉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習,鄉村多樸拙之夫。故善用兵者,嘗好用山鄉之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這也是前述他“好好”“唔唔”的選卒原則。  用紳士擔任軍官,剛好符合農夫聽從紳士的慣性。而紳士階級閑居者既多,滿腔“報國血忱”,滿腹“經國大志”,有這 一個天上掉下來的機會可以“上馬殺賊,下馬草露布”,自然樂衷參與。再加上一些原本已經享有名聲的知識分子,基于保衛先圣賢哲道統的立場,紛紛投入曾國藩幕府,于是人才昌盛──有將、有兵、有好幕僚,這是曾國藩成功的要件。  紳士階級知識分子既是湘軍主干,而《冰鑒》又是專注于“文人”,自然對曾國藩在選擇將校時大有參考價值。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曾國藩面對的是戰陣兇危,后頭還有慈禧太后與滿族親室的猜忌隱憂,偏偏他還得負責保舉人才──萬一保舉之人出了狀況,例如打了敗仗,一則被保舉之人遭殃,二則自己也會被連累。他在給曾國荃的家書中就說:“近世保人亦有多少為難之處。有保之人而旁人不以為然,反累斯人者;有保之而本人不以為德,反而仇隙者。余閱世已深,即薦賢亦多顧忌,非昔厚而今薄也。”以此得見,曾國藩愈到后期,推薦人才愈保守,而保守的原因則是擔心“若他闖了禍,我跟著倒霉”。  事實上,人生是有運氣的,有的人就是官運不好。 

            漢武帝時,下詔全國推薦人才,這些人才先安置在“郎署”見習,表現好,受到皇帝賞識就派官給他做。有一次,武帝到郎署巡視,遇見一個白發老翁,這人名叫顏駟,從漢文帝時就擔任“郎”官,武帝很詫異:”為何年事已高,仍然為郎(郎大都是年輕人)?”顏駟回答:”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喜老而臣年少,升下喜少而臣已年老,因此歷經三世都沒有晉升機會。”這就是造化弄人。  

            曾國藩帶兵打仗數十年,遇到的意外(意外之勝、意外之敗)見到的造化弄人不知凡幾,盡管他秉持“盡人事,聽天命”,終不免希望能夠趨吉避兇,而《冰鑒》若能助他觀人運氣(參考“氣色”一章),當然太好了!  無論如何,曾國藩以識人、用人而成功,縱使他不信相術,也必定擅長觀人之法,《冰鑒》乃是他觀人術的重要參考書。 

            曾國藩本人的面相,更是《冰鑒》優于其它面相之書的絕佳見證:  

            作《湘軍志》的王闿運曾記載:曾國藩的面相以相法而論“當刑死”(不得善終),但是后來卻能封侯拜相,且庇蔭后人(子、孫?皆受益)。這里所謂“以相法而論”的相法,就是一般的面相學──曾國藩一生sharen 無數、樹敵無數,仇敵恨他“必啖之而后快”,刑死似乎是合理的。但是曾國藩最厲害的一門功夫就是持盈保泰,在他的家書、日記當中,不斷出現自我戒惕與警告弟、子的言語,所以他能常保尊貴。 

            相對于信任傳統面相術的王闿運,我國首座位留學生(耶魯大學)容閎卻是另一種觀人術,他在回憶錄中記載首座次見到曾國藩的印象: 

            余見文正(曾國藩謚文正)時為一八六三年,文正已年逾花甲,精神奕然,深長約五尺八九英吋(在當時算高個兒)區格雄偉,肢體大小成相稱。方肩闊胸,手大面正,額闊且高,眼三角有棱,目眥平如直線。凡尋常蒙古種人,眼必斜,顴骨必高,而文正獨無此,兩頰平直,髭髯甚多。目雖不巨,而目光銳利,眸子作榛色,口闊唇薄,是皆足為其有宗旨、有決斷之表征。 

            容閎的觀人術就接近《冰鑒》的方法了。同時,由曾國藩的面相氣質能令容閎起欽佩之心,讓我對本書的寫作,有了不同于一般相術的方向: 相術既不是“普通人”學得會的,看了也沒有實用的價值,因此鮮少有“普通人”愛看。但是若換一個角度:我們每天都在“觀人”,人家也在“觀我”,現代人又注重形象,那 ,這本書可以不止用于觀人,更可用于改善自己的形象──應對進退時,眼神應該如何?態度應該如何?聲音應該如何?甚至我的外型可以做何種改善?于是這本書又可以當作現代人的形象自修參考書來讀。 

            商周出版邀我寫一本“普通人可以閱讀的《冰鑒》”,我最初持保留態度,因為我本人缺乏慧根不愛看相書,當然談不上研究。但我仍然為此做了一些功課,發現所有書店都將《冰鑒》放在“命相、占卜”的架子上,而且內容都側重相術專業,絕非普通人會去翻閱的,即使去翻閱也看不下去。我將曾國藩的故事,和他同時期中興名臣、名將的故事,乃至歷史上其它人物的故事加進去,相信對可讀性應有裨益。 

            清朝明臣曾國藩指派*** 訓練淮軍時,有一天,*** 帶了三個人求見,請曾國藩 分配職務給他們。不巧曾剛好飯后出外散步,李令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則進入室內。

            等到曾散步回來,李請曾傳見三人。曾說不用再召見了,并對李說:“站在右邊的是個 忠厚的人;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陰違的人,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是 個大材,應予重用。 李驚問道:“你是如何看出來的呢?”。  曾笑著說:“剛才我散步回來,走過三人的面前時,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可見他恭 謹厚重,故可委派補給工作;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亢不卑,乃大將 之材。”。 曾國藩所指左邊那位“大將之材”,就是后來擔任** 巡撫鼎鼎有名的劉銘傳。曾國藩 這種經由觀察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以鑒識其品的與才能,而后量能授官,這是識人而 非相人。 

            《冰鑒》中有一段論述,是對擇友標準的經典概括:  

              方有對談,神忽他往;眾方稱言,此獨冷笑。 深險難近,不足與論情。    言不必當,極口稱是;未交此人,故意詆毀。 卑庸可恥,不足與論事。    漫無可否,臨事遲回;不甚關情,亦為墮淚。 婦人之仁,不足與談心。  

              三者不必定人終身。 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曾國藩已經說得很明白,雖然不可以據此判斷一個人的成就大小,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深險難近、卑庸可恥、婦人之仁”這三類六種人,是不能交往的。 反之,如果沒有這樣的毛病,就可以稱為“天下之士”,放心交游而無礙。    生活中,我們既希望找到知心朋友,也希望別人把自己當作好朋友。 所以我們就要“反此以求”,克服和避諱上述缺點,讓自己成為“天下士”,深得朋友信賴。  

              上述三類六種人,雖然具有典型的參照價值,但如果僅僅對照這六種形態來反省自身,則未免太過局限。 還好,曾國藩在列舉六種具體情態后,用畫龍點睛之筆概括了朋友相處的三種主要方式,或者說三種主要目的:論情、論事、談心。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要想成為他人信賴的好朋友,就要做一個可與論情、論事、談心的人。  

            1.坦誠無私——深險難近,不足與論情。   朋友之間,首要的就是交情。 沒有感情存在,也就談不上是朋友了。 要想成為別人的好朋友,就必須做一個“可與論情”的人。 做到可與論情,最關鍵的是要做到坦誠無私。 坦誠,就是要將問題都擺在桌面上。 有意見,提出來,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朋友托付自己的事,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直截了當說明原因,不推諉,不虛張聲勢,不“王顧左右而言它”;眼見朋友作出不妥的決定,面臨失策的危險,一定要誠懇點明,不要嘿嘿冷笑,作壁上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朋友的評價,一定要表里如一。 不要當面褒獎,背后搖頭,更不要四處散布對友人不利的言論。  

            無私,就是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一方面,不要算計朋友。在面對困難時,要全力以赴、共同擔當;在面對利益時,要想到朋友,利益均沾。莫起獨吞之念,更不要私下里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另一方面,為朋友出謀劃策,不要摻雜自我私心。倘若自己確實需要從中得到某些利益,也一定要坦誠說明自己的想法,不要背地里有動作。 

            唐太宗與魏征,一為君,一為臣,且曾經站在完全對立的zhengzhi 戰線。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里,應當說,二者的關系是很難成為推心置腹的朋友的。可事實上,兩人真摯的友誼卻世代傳頌。 什么原因呢? 就因為兩人能夠將地位的不同置諸一側,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 尤其是魏征,經常直言不諱地指陳李世民奢靡的想法和錯誤的決策,獲罪的機會很多,而李世民卻能一忍再忍,乃至贊賞與器重日甚一日。 除了因為君王本身的開明大度、禮賢下士外,我想,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魏征直言相諫的行為,皆出自坦誠無私的本性。 也即他的意見、建議都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完全站在為國為民、為江山、為社稷的角度來提出的。

            如此質量,唐太宗當然是心中有數的,所以即便有忤觸之處,也依舊是要珍惜保留這面鏡子的了。  

            坦誠無私,是最值得信任的質量,特別是在仕途里。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zhengzhi 舞臺上,最重的心理負擔莫過于時時處處要提防他人。 如果能有一班肝膽相照的兄弟,彼此各鎮一方,就可以騰出更大的精力用于主要事業的發展。 劉邦在贏得天下后高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得意之余所流露的隱憂,就是心底無私、可堪托付的朋友實在太少了!年輕人剛剛參加工作,自然希望得到上級領導的器重。 特別是當你遇到一位非常值得欣賞、值得追隨、值得交往、值得共事的上司時。 此時,贏得器重的方法,不在于溜須拍馬,而是在于坦誠無私。 也即既要做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又要做生活中的真摯朋友。 如此,才可建立深厚的情誼,共同開創一番美好的事業。 這樣的道理,其實并不局限于zhengzhi 舞臺。 在商場、在學界、在生活里,我們都需要有一些坦蕩無私的朋友來共同商榷、共同奮斗、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而要想擁有這樣的朋友,前提條件就是自身要光明磊落、坦蕩無私。 當然,這里的無私并不與各自所擁有的私密空間、發展領域、人際關系相沖突。 

            2.忠信可靠——卑庸可恥,不足與論事。 

              朋友聚在一起要干什 ? 當然是要做事。 在一起做事,就要彼此信任。與陽奉陰違、朝秦暮楚、心懷叵測的人共事,沒有不吃虧的道理。

              如何建立信任? 就是要做到忠信可靠。  

              忠信二字,自古即被視為交友的不二法則。 《論語》說:“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見,一起謀事,就要“忠”;與朋友交,就要“信”。 那 與朋友一起謀事,自然就要“忠信”兩全了。 那 ,什 叫做忠信呢? 《說文解字》中說:“忠者,敬也”、“信者,誠也”。 盡心為忠,無欺為信。 也就是說,既然參與了某一件事,就要認真對待,盡心竭力;答應了某一個人,就要誠實無欺,恪守信用。 如此,別人才會愿意與你論事。  《三國演義》中有一章叫做“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講得就是我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忠信之士:關羽。 在這段婦孺皆知的故事里,關羽的優秀表現有二:一是對桃園結義之情“忠”,二是對兄長臨危之托“信”。 曹操愛才心切,不僅用豐厚的物質條件挽留云長,而且在真情實意上也下足了功夫。 如果說** 厚祿、聲色犬馬尚難以撼動英雄的心,那 相見恨晚、惺惺相惜的肺腑之言還是可以讓豪杰落淚的。 因此我想,倘若不是有桃園結義在先,關羽也未嘗不會與曹公共創一番偉業,優秀就優秀在:既然與劉張歃血在先,那 無論如何都絕不動搖最初的誓言! 這就是“忠”。 能結交到這樣的朋友,真玄德之幸也! 劉備在戰亂中將妻子托付云長照顧。 為了一句承諾,縱使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障嫂夫人的安全。 這就是“信”! 曹操為了達到斷絕關劉情誼的目的,不惜使出“迫三人共處一室”、敗其聲名的下三爛做法。 關羽寧可挨寒受凍,也絕不讓天下英雄恥笑。 終至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不惜落個負恩之責,也要護送兩位夫人與兄長團聚。 這一份情誼,足可感動天地! 玄德得此至交,真正羨煞后人也!  

            從這段典型的忠信往事中,我們還可以得出一些其它的結論。 譬如,要做忠信之人,就要經得起威逼利誘,就要堅定自己最初的理想、信念,就要珍惜朋友間的交情和緣分,就要不做茍且之事等等。 當今時代,是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 “威逼”比比皆是,“利誘”比比皆是,可堪動搖理想、信念的事物比比皆是,因此很多人就背棄了最初的誓言,舍棄了難得的緣分,毀棄了朋友和自我的聲譽。 釜底抽薪、過河拆橋、落井下石、中飽私囊的事越來越多,想要結交一個忠信之人,真是越來越難了! 今天,我在此寫這 一段文字,目的也是想要大聲疾呼忠義、誠信的歸來啊!  

            3.為友者諱——婦人之仁,不足與談心。

            俗語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談心,是朋友之間必不可少的內容,也是朋友之間最基本的相處方式。 因此說,作為朋友,必須有共同語言,至少也要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好的接受者。 這其實就是“知音”的含義。 朋友之間談心,有兩種用途:一種是商議驚天動地的大事,此時的“談心”也稱作“交心”;一種是傾吐內心不便為常人道的喜怒哀樂,這時的“談心”也叫做“拋心”。 曾國藩是干大事業的人,寫作《冰鑒》的目的也是為了物色能干大事業的將帥之才,所以他這里所講的“談心”是指前者。 “漫無可否,臨事遲回”是優柔寡斷,“不甚關情,亦為墮淚”易因小失大,在曾國藩看來,二者皆是婦人之仁。 這樣的人,容易臨陣變卦、錯失良機,所以不可以與之謀劃大事。 在歷史上,有這種性格的悲劇式英雄俯拾皆是。 譬如項羽,準備鴻門宴的目的,本來就是要拿下劉邦,可事到臨頭卻為劉邦的柔弱假相所惑,遲遲不忍下手。 范增想要與這樣的英雄共謀大業,自然是敗多勝少啊! 再如韓信,楚漢相爭尚未結束時,就有奇士蒯通勸他自立為王,奪取天下。 韓信猶豫不決,再三考慮還是沒有背棄劉邦,最后落一個“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獸已盡而獵狗亨”的結局。 讓后人唏噓不已! 作為劉邦的朋友,韓信如果能夠將“坦誠無私、忠信可靠”貫徹始終,也許不會有此下場;作為蒯通的朋友,韓信如果能夠果敢堅毅、當機立斷,那也不失為一代梟雄。 韓信的可悲之處就在于:既沒有做到坦誠無私、忠信可靠,又具有“臨事遲回”的婦人之仁。 他終究不是一個可與論情、論事的人,也不是一個可與談心的人,因此也就不會有真正的朋友了。 

            在平淡的現實生活中,密謀大事、共創偉業的機會不多,所以朋友之間談心,更多的是傾訴彼此的喜怒哀樂。 這時候,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為友者諱”。 何謂“為友者諱”呢? 簡單地講,就是要保守秘密、尊重隱私。親密友人,往往無所不談,其中自然會涉及到個人的一些私密問題,譬如出身不幸、家庭糾紛、戀愛過程以及朋友個人的身體、性格缺陷等等。 這些事情,誰都不愿輕易傾吐。 既然跟你說了,那就是對你的充分信賴。 作為朋友,你應

            該感激對方這一份信任,多行安慰之舉,少要幸災樂禍,更不可如獲至寶般到處宣揚。[4]

             生活中還有一部分人,張揚倒是不張揚,但卻有另外一個癖好,就是“揭短”,以當眾嘲笑、取笑朋友為樂事。 往往在大庭廣眾之前,冷不丁將你曾經告訴他的缺憾、傷疤抖摟出來,讓你只恨找不到地縫可以鉆! 這樣的人,這樣的行為,一定會讓你的朋友從此退避三舍的。 為友者諱,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將朋友的傷疤暴曬于陽光之下,你得到的可能是kuaigan,他人得到的卻是刺骨的心痛。 因此說,想要成為一個人永遠的朋友,就一定要保守他人的秘密,尊重朋友的人格。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甚就是過分,甚至的甚,“禍且作”,就是大禍臨頭、自我遭殃的意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主站蜘蛛池模板: x8x8在线观看| 国产内射999视频一区| 中文字幕乱人伦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碍| 在线观看北条麻妃|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色吊丝最新网站| 大看蕉a在线观看|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 国产视频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淫444kkk| 国产成人免费全部网站|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资源在线| 香港三日本8A三级少妇三级99| 影音先锋在线_让看片永远陪伴|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香蕉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久久国产色av|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三级黄色小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免费现黄频在线观看国产| 色老太婆bbw| 好看的国产精彩视频|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j进女人p一进一出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99久久国产免费中文无字幕|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