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首座神骨
第二剛?cè)?br />
第三容貌
第四情態(tài)
第五須眉
第六聲音
第七氣色
首座神骨
語云:“脫谷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唯石為鎮(zhèn)”。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首座。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群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木發(fā);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才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擻處易見,斷續(xù)處難見。斷者出處聽,續(xù)者閉處續(xù)。道家所謂“收拾入門”之說,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小心者,從其做不了處看之,疏節(jié)闊目,若不經(jīng)意,所謂脫略也。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慎重周密,無有茍且,所謂針線也。二者實看向內(nèi)處,稍移外便落情態(tài)矣,情態(tài)易見。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強起,項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陽骨線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顴骨若不得而起,頂骨平伏起。在頭,以天庭骨、枕骨、太陽骨為主;在面,以后骨、顴骨為主。五者備,柱石之器也;一,則不窮;二,則不賤;三,則動履稍勝;四,則貴矣。
骨有色,面以青為貴,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質(zhì),頭以聯(lián)者為貴。碎次之。總之,頭上無惡骨,面佳不如頭佳。然大而缺天庭,終是賤品;圓而無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壽。顴骨與眼爭,子嗣不立。此中貴賤,有毫厘千里之辨。
第二剛?cè)?br /> 既識神骨,當(dāng)辨剛?cè)帷側(cè)幔瑒t五行生克之?dāng)?shù),名曰先天種子,不足用補,有余用泄。消息與命相通,此其較然易見者。
五行有合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順而合。順者多富,即貴亦在浮沉之間。金與火仇,有時合火,推之水土者皆然,此逆而合者,其貴非常。然所謂逆合者,金形帶火則然,火形帶金,則三十死矣;上形帶上則然,上形帶水,則孤寡終老矣;木形帶金則然,金形帶木,則刀劍隨身矣。此外牽合,俱是雜格,不久文人正論。
五行為外剛?cè)幔瑑?nèi)剛?cè)幔瑒t喜怒、跳伏、深淺者是也。喜高怒重,過目輒忘,近粗。伏亦不伉,跳亦不揚,近蠢。初念甚淺,轉(zhuǎn)念甚深,近奸。內(nèi)奸者,功名可期。粗合各半者,勝人以壽。純奸能豁達(dá),其人終成。純粗無周密,半途必棄。觀人所忽,十有九八矣。
第三容貌
容以六尺為期,貌合兩儀而論。胸腹手足,實接五行;耳目口鼻,全通四氣。相額相稱,則福生;如背如湊,則林林總總,不足論也。
容貴整,整非整齊之謂。短不累蹲,長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鵲寒,所謂整也。背宜圓厚,腹宜突坦,手直溫軟,曲若彎弓,足宜豐滿,下直藏蛋,所謂整也。五短多貴,兩大不揚,負(fù)重** ,鼠行好利,此為定格。他如手長于身,身過于體,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羅紋滿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貌有清、古、奇、秀之別,總之須看科名星與陰騭紋為主。科名星,十三歲至三十九歲隨時而見;陰騭紋,十九歲至四十六歲隨時而見。二者全,大物也;得一亦資。科名星見于印堂眉彩,時隱時見,或為鋼針,或為小丸,嘗有光氣,酒后及發(fā)怒時易見。陰騭紋見于眼角,陰雨便見,如三叉樣,假寐時最易見。得科名星者早榮,得陰騭紋者遲發(fā)。二者全無,前程莫問。陰騭紋見于喉間,又主生貴子;雜路不在此格。
目者面之淵,不深則不清。鼻者面之山,不高則不靈。口闊而方祿千種,齒多而圓木家食。眼角入鬢,必掌刑名。頂見于面,終司錢谷:出責(zé)征也。舌肥無官,橘皮不顯。文人有傷左目,鷹鼻動便食人:此賤征也。
第四情態(tài)
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情態(tài)者,神之余,常性神之不足。久往觀人精神,乍見現(xiàn)人情態(tài)。大家舉止,羞澀亦佳;小兒行藏,跳叫愈失。大旨亦辨清濁,細(xì)處兼論取舍。
有弱態(tài),有狂態(tài),有疏懶態(tài),有周旋態(tài)。飛鳥依人,情致婉轉(zhuǎn),此弱態(tài)也。不衫不履,旁若無人,此狂志也。坐止自如,問答隨意,此疏懶態(tài)也。飾其中機,不茍言笑,察言觀色,趨吉避兇,則周旋態(tài)也。皆報其情,不由矯枉。弱而不媚,狂而不嘩,疏懶而真誠,周旋而健舉,皆能成器;反之,敗類也。大概亦得二三矣。
前者恒態(tài),又有時態(tài)。方有對談,種忽地往;眾方稱言,此獨冷笑;探險難近,不足與論情。言不必當(dāng),極口稱是,未交此人,故意低毀;卑庸可恥,不足與論事。漫無可否,臨事遲回;不甚關(guān)情,亦為墮淚。婦人之仁,不足與談心。三者不必定人終身。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土。
第五須眉
須眉男子。未有須眉不具可稱男子者。少年兩道眉,臨老一付須。此言眉生早成,須主晚運也。然而紫面無須自責(zé),暴腮缺須亦榮:郭令公半部不全,霍驃驍一副寡臉。此等間逢,畢竟有須眉者,十之九也。
眉尚彩,彩者,秒處反光也。貴人有三層彩,有一二層者。所謂文明氣象,直疏爽不宜凝滯。一望有乘風(fēng)翔舞之勢,上也;如潑墨者,最下。倒豎者,上也;下垂者,最下。長有起伏,短有神氣;濃忌浮光,淡忌枯索。如劍者掌兵權(quán),如帚者赴法切。個中亦有征范,不可不辨。但如壓眼不利,散亂多優(yōu),細(xì)而帶媚,粗而無文,是最下乘。
須有多寡,取其與眉相稱。多者,宜清、宜疏、宜縮。宜參差不齊;少者,宜光、宜健、宜圓、宜有情照顧。卷如螺紋,聰明豁達(dá);長如解索,風(fēng)流榮顯;勁如張戟,位高權(quán)重;亮若銀條,早登廊廟,皆宦途大器。紫須劍眉,聲音洪壯;篷然虬亂,嘗見耳后,配以神骨清奇,不千里封侯,亦十年拜相。他如”輔須先長終不利、人中不見一世窮。鼻毛接須多滯晦、短髭遮口餓終身,此其顯而可見者耳。
第六聲音
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于丹田,發(fā)于喉,轉(zhuǎn)于舌,辨于齒,出于唇,實與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合調(diào),聞聲相思,其人斯在,寧必一見決英雄哉!
聲與音不同。聲主張,尋發(fā)處見;音主斂,尋歇處見。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喜如折竹,怒如陰雷起地,哀如擊薄冰,樂如雪舞風(fēng)前,大概以輕清為上。聲雄者,如鐘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yuǎn)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fēng),止如拍琴,上上。大言不張唇,細(xì)言不露齒,上也,出而不返,荒郊牛鳴。急而不達(dá),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聯(lián),喋喋利口;或齒喉隔斷,喈喈混談:市井之夫,何足比較?
音者,聲之余也,與聲相去不遠(yuǎn),此則從細(xì)曲中見耳。貧賤者有聲無音,尖巧者有音無聲,所謂禽無聲,獸無音是也。凡人說話,是聲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開談多含情,話終有余響,不唯雅人,兼稱國土;口闊無溢出,舌尖無窕音,不唯實厚,兼獲名高。
第七 氣色
面部如命,氣色如運。大命固宜整齊,小運亦當(dāng)享泰。是放光焰不發(fā),珠玉與瓦礫同觀;藻繪未揚,明光與布葛齊價。大者主一生禍福,小者亦三月吉兇。
人以氣為主,于內(nèi)為精神,于外為氣色。有終身之氣色,少淡、長明、壯艷、老素“是也。有一年之氣色,春青、夏紅、秋黃、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氣色,朔后森發(fā),望后隱躍是也。有一日之氣色,早育、晝滿、晚停、暮靜是也。
科名中人,以黃為主,此正色也。黃云蓋頂,必極大魁;黃翅入鬢,進(jìn)身不遠(yuǎn);印堂黃色,富貴逼人;明堂素凈,明年及第。他如眼角霞鮮,決利小考;印堂垂紫,動獲小利,紅暈中分,定產(chǎn)佳兒;兩顴紅潤,骨肉發(fā)跡。由此推之,足見一斑矣。
色忌青,忌白。青常見于眼底,白常見于后端。然亦不同:心事優(yōu)勢,青如凝墨;禍生不測,青如浮煙;酒色憊倦,白如臥羊;災(zāi)晦催人,白如傅粉。又有青而帶紫,金形遇之而飛揚,白而有光,土庚相當(dāng)亦富貴,又不在此論也。最不佳者:太白夾日月,烏鳥集天庭,桃花散面頰,(赤頁)尾守地閣。有一于此,前程退落,禍患再三矣。
《曾國藩相術(shù)口訣》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風(fēng)波看腳筋;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
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我國人還有另外一套看相的方法,叫神相或心相,這就深奧難懂了。神相,不是根據(jù)形態(tài)看,而是看神態(tài)的;還有一種心相,是以我國文化的基本立場,絕對唯心(非西洋唯心的哲學(xué)),所以有幾句名言:有心無相,相由心變。有相無心,相隨心轉(zhuǎn)。一個人思想轉(zhuǎn)變了,形態(tài)就轉(zhuǎn)變,譬如我們說一個人快發(fā)脾氣了,是怎么知道的呢?因為從他相上看出來了,他心里發(fā)脾氣,神經(jīng)就緊張,樣子就變了。所以,看相是科學(xué)。有人說,印堂很窄的人度量一定小,印堂——兩個眉尖中間的距離——很寬就是度量大,這是什么道理?有人天生的性格,稍遇不如意事,就皺眉頭,慢慢的印堂的肌肉就緊縮了,這是當(dāng)然的道理。還有人說露門牙的人往往短命,因為他露牙齒,睡覺的時候嘴巴閉不攏來,呼吸時臟的東西進(jìn)到體內(nèi),當(dāng)然健康要出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biāo)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