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首座、表示虔誠恭敬供養(yǎng)三寶,以此示范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信息于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癡”意,佛并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凈飯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為大徹大悟的覺者,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于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凈,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燒香拜佛的講究
很多人都不知道到寺廟燒香拜佛有些什么忌諱、禁忌,以下資料希望能對大家有用。
進門
首先說選門進,寺廟建筑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jù)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燒香
香燒三支是表恭敬佛、法、僧三寶,又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也就是要學習佛菩薩的德香,讓世界充滿愛香。
一般進到寺院需按寺規(guī)上三炷香,拜完要將三炷香按順序插入香爐,并且嚴禁擅自燃燒大香,以免傷人并造成環(huán)境污染。
民俗中的燒香,三炷為自己祈福,六炷為兩輩人祈福,九炷為三代人祈福。而十三是一個極致,十三炷香就是功德圓滿的高香。
燒香,應(yīng)該是左手拿香,右手拿燭,因為常人用右手殺雞剖魚,如果是左撇子的話,則反之。先點燃香,要越旺越好,人們就常說香火旺盛嘛。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香,高舉過頭頂作揖。燒香后再叩頭。
頂禮(及俗語“叩頭”)
虔誠頂禮十方諸佛菩薩即兩膝、兩肘及頭著地,以頭頂敬禮,承接所禮者雙足。向佛陀圣像行禮,舒二掌過額、承空,以示接佛足。又稱頭頂禮敬、頭面禮足、頭面禮。
“頂禮”向佛菩薩或上座行此禮。雙膝跪下,頭頂叩地,舒兩掌過額承空,以示頭觸佛足,恭敬至誠。
民俗中,作揖后,把香插在香灰里,就可進門叩頭了。叩頭的話,要認準佛祖菩薩或羅漢。比如,你不能向地藏菩薩一陣猛叩頭。(免費算命網(wǎng)www.zhouyi.cc)
跪拜的姿勢是這樣的,雙膝跪在蒲團上,雙手合什,注意,這個雙掌合什要注意手心處呈空心狀,高舉過頭頂,向下至嘴邊停頓,可許愿,再向下至心口,默念,再攤開雙掌,掌心向上,上身拜倒。
開光
祈福還有一個儀式叫“開光”,當然是由得道高僧來主持最好。平時開光的東西置于家中,須得初一十五凈手焚香,否則為不敬。但如果是很特殊的開普光,則不同,開光的物件可隨身攜帶。把開光的物品和寫上被祈福人的姓名和生庚八字(記不住生庚八字亦可不寫)的紙用紅紙或紅錦囊包好,遞上隨喜一份(最好是以三六九數(shù)字相關(guān)),請老師幫忙開光。
開光的過程是把所有的開光物件放于一托盤,置于佛前,老師念經(jīng)數(shù)篇,即算是佛光普照。你的物件因些而賦于靈氣與法力,可以帶在身邊保佑你了。
燒香拜佛的某些注意事項
在寺廟內(nèi)有很多菩薩,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尊一尊的拜過去,如果時間不允許,只需在大雄寶殿前燒。
注意了,香不能叫“買”而應(yīng)該叫“請”。自己請自己的香,不能由別人付香火錢。最好用自己的火點燃香(三支即可,不需要大把大把的燒),面朝大殿的大門(現(xiàn)在為了防止火災(zāi),一般不可以在大殿里燒香了),雙手輕握三支青香(男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士反之),突然向上方一提,燃燒的火隨即會熄滅,千萬不能用嘴去吹滅。
上香時先上香后禮拜,很多人抓著一大把燃著的香到處拜,滾燙的香灰在寺院到處飄著,陣陣濃煙熏著人們的眼睛,以為香越高,越大把心越誠,這些都是不懂的表示,其實三根香就夠了,敬在一個爐中即可,“萬佛一爐”然后經(jīng)過沒一座佛堂時,合掌拜三下就可,佛教根本就沒有諸多講究,最主要你有沒有清凈自心。把香舉至額頭一般高,閉眼許愿;然后三拜.(舉香的高度不得底于下身)右轉(zhuǎn),面朝東方(一般大殿的門是朝南的),按第3步方式許愿,三拜;然后朝南,朝北。拜完后即可將香插到香爐內(nèi),注意:應(yīng)該用左手燃香,因為右手殺生,左手相對來說要平和,不可往香爐內(nèi)一丟了之。
進廟燒香,意思是點燃自己的心香,點燈是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時就可以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使自己得到智慧等等。所以燒可以燒一枝,可以燒兩枝,最多燒三枝。不必多燒。進廟燒香,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從外頭買,不過一般大殿上都備有香,所有你可直接用,如果經(jīng)濟條件允許,你可以往功德箱中放點功德錢,如果困難,放心菩薩不會怪罪你的,你拜了佛也一樣有功德。焚三支清香,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見過很多信佛的人請上一串念珠掛在脖子上,師父說這樣做一般人是承受不起的。所以希望朋友們以后如果請了念珠,請把他帶在手上。
廟里的墊子中間是給出家人拜佛用的,在家人男人跪拜用左邊的,女人用右邊的;
在廟里按順時針方向行走拜佛。進廟前沿盡量不要走中間,沿階梯邊沿而上,男左女右,進門時盡量不要走正門,因為方丈門朝晚課時都是從正門進的,而沙彌等從偏門進,所以為了和寺院一致,大家都盡量應(yīng)該從偏門進,男左女右,進去時盡量跨右腳,出門時也從偏門出就是,不要踩在門檻上(一般寺院門檻做得很高)。進廟門的時候,千萬不要踩門檻。(據(jù)說門檻是神的肩膀還是啥了,踩了就是不敬)
去寺廟燒香拜佛注意心要虔誠,要茹素,手要干凈,不要在廟堂里大聲喧嘩以及說無關(guān)的“嘮叨話”,不要用手指點佛像,不可大聲喧嘩和講不敬的話語。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不可以隨口胡亂許愿,因為許愿一定要還愿的,如果沒把握做到,就千萬別許愿。別求發(fā)財,佛不是保佑你發(fā)財?shù)摹?梢郧笃桨玻蠼】淀標臁2灰S口許諾給佛什么供養(yǎng),然后又拋到腦后。佛又不爭你的一柱香,這個說法是要讓我們不要隨意承諾,所謂做人應(yīng)該有言必踐吧。佛所惱的應(yīng)該是這些虛妄之言吧。
不要跨過蒲團,因為也會給人一種不莊嚴的感覺,而你后拜,卻站在正在上香的香客前面,也是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可能會讓別人起(口真)念,貪,(口真),癡就是修行路上的三毒。三毒不滅難見真如本性。
去道觀許愿是要還愿的。一年愿望實現(xiàn)后回來,方法進去問人就可以了。如果沒許愿光是拜,就不用。寺院一般是不用還愿的,但是你最好許個做多少善事的愿。就發(fā)愿來促使你本身的許愿。
不要不經(jīng)寺院同意采摘寺院管理范圍的花果,私自拿供品等物,這也是不對的行為,叫“偷盜四方常住”也要獲果報的。不要在寺院吃葷食。
寺院通常有經(jīng)書贈送的,不要忘了請幾本,世間之物還有什么比經(jīng)書更珍貴的。
請來的經(jīng)書護身符不可隨意放置,應(yīng)該取干凈的書柜放好。同房時房間切不可有佛經(jīng)護身符等法物,因為護身符等是** 護身的,沾上邪氣將會起不到作用,這才是切記的。
如果是因為被邪魅債主纏身,拜完時做回向時念將拜佛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他們也會高興的。
去寺廟燒香拜佛禁忌有哪些
1、選門進,寺廟建筑都有許多道門,從哪一道門進入都有講究的。據(jù)說只有開了光的寺廟才有資格修十三道門。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供人出入的。普通游客,進門只能走右邊的那道門,中間那道門叫空門,只有出家人才可以出入的。
2、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3、切忌勿用殺生手點香(右手,左撇子相反)
4、緣左右兩側(cè)而入,不可行走正***,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cè)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cè)行則右腳先入。
5、除佛經(jīng)、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帶入。
6、唯有誦經(jīng)、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7、進殿之前當先凈身心,洗凈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見佛,當愿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8、于佛殿內(nèi)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zhuǎn)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
9、于殿內(nèi)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嘩,除聽經(jīng)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于殿內(nèi),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
10、于佛殿內(nèi),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yīng)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11、在大殿內(nèi)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yīng)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yīng)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wèi)生紙包好放于口袋內(nèi),勿進。
上香的動作有哪些
1、拜佛時,信眾取香三枝,在燈火中點燃,拿在手里,走到拜凳之前;
2、面對佛像,恭敬站立,兩手舉香;
3、舉香時,手如問訊狀:兩手之食指及中指夾著香腳,兩大拇指抵住香腳之尾端;
4、將香平舉至眉間,與眉平齊,雙目凈觀佛像莊嚴,觀想與佛相應(yīng),眼觀鼻,鼻觀心;
5、將香放下,右手拿香腳,左手插香,兩香間距離為五分。
香的表法(注)
1、香是表示美好的、完善的品質(zhì)。道德好的就稱為德香,道德不好的當然就臭了。以香敬佛,就是要不斷的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
2、敬香時,香要舉平,表示對一切眾生以平等心來看待。經(jīng)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3、香燒三支是表恭敬佛、法、僧三寶,又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也就是要學習佛菩薩的德香,讓世界充滿愛香。
4、三支香插在香爐里,剛好一寸的距離,表示人的寸心。人的確良寸心能體現(xiàn)人的道德品質(zhì),我們要用寸心來報答佛恩、眾生恩、國土恩、父母恩。也就是要四恩善報,三者均資(三有就是地獄、餓鬼、畜生的意思)。
注:表法就是用物質(zhì)形象表現(xiàn)各種思想意識--法。
在寺廟應(yīng)該怎樣上香
1、拜佛之前,應(yīng)潔凈身體
我們在拜佛之前,應(yīng)當先洗凈身體及雙手,最好不吃蒜、蔥、魚、肉、酒,及嚼檳榔、吸煙草,口污臭,對佛菩薩禱告是相當不敬的,縱使與人說話,滿嘴臭腥味亦是不禮貌的。更何況是拜佛呢!
2、入寺廟,服裝要整潔樸素
女人到寺廟拜佛,千萬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禮儀,勿讓小孩到佛堂內(nèi)奔跑嘻戲。
3、進佛寺,不得由中門入,當從旁門入,依左臂而行。
入寺內(nèi)不踏門檻(門底下隔板),進入佛堂內(nèi),不得高視佛面,當即低頭即作禮拜,更不得溜達作觀賞,東張西望,若要觀佛面,應(yīng)站立于堂外丈遠而觀之,方合乎禮制。于佛堂內(nèi)不得大聲談話、喊叫、跑跳,勿隨地吐痰或隨地擤鼻涕。
4、勿將寺廟當觀光地區(qū)
踏進佛寺內(nèi)為禮拜佛菩薩,消除業(yè)障,需心存恭敬虔誠,方得感應(yīng),萬不可在佛
寺內(nèi)隨便大笑或嘻皮笑臉,非但不能消業(yè)障,反犯了不敬三寶之罪矣!應(yīng)保持威
儀莊嚴之相,以示對諸佛菩薩之恭敬,方得感應(yīng),若欲笑之,應(yīng)保持小聲,并以
袖口掩之。切勿將清凈莊嚴之佛門圣地,當作觀光圣地,其因果可大矣!
5、入佛堂拜佛之前,應(yīng)將隨身物、衣、帽、手提袋放于地上,而后再行頂禮拜佛,千萬不可將皮包、衣、帽、手飾隨便放置于桌上。佛堂***,不得站立或禮拜,佛堂***位置,是住持禮拜位置,一般人請勿站立或禮拜。
6、有人禮佛,勿從前面過。合掌空心,十指并攏,朝天,不可傾斜指向佛,這樣是不禮貌的。手執(zhí)香拜佛:頭向前一拜而手拿香亦同時向前一拜,連續(xù)三拜即可,拜時要緩慢而莊嚴。拜佛不一定要點香,不一定要點香拜佛方顯出誠心,佛教最大禮節(jié)是五體投地禮,即兩肘、兩膝、頭頂同時伏在拜墊上,手心向上。
如何對佛菩薩上香
前行
于佛之身所依(諸佛之雕塑、畫像、照片)、語所依(佛經(jīng)、論等)及意所依(佛塔)前,整齊安置擺放供養(yǎng):水碗、鮮花、明燈及其他供品。
正行
一邊念誦【皈依文】,一邊頂禮三遍。點燃一根香,雙手合掌,掌間持香,而后將其放入香爐。香爐可選用金、銀或銅質(zhì),隨其所宜。而后,右膝著地恭敬下跪,或結(jié)跏趺而正安坐,雙手合掌,放于胸前。花數(shù)分鐘,糾正動機,發(fā)菩提心。觀想自己面前虛空,安住全部諸佛、菩薩。然后,徐徐念誦以下偈頌,思惟其義,并作觀想。
二水花香明燈涂食樂 實設(shè)意變供養(yǎng)皆奉獻
無始所積罪墮悉懺悔 凡圣所修眾善皆隨喜
以我身語意三誠敬禮 奉獻實設(shè)意變諸供云
無始所積罪業(yè)悉懺悔 凡圣所修眾善皆隨喜
乃至輪回未空請安住 為諸眾生旋轉(zhuǎn)正**
自他諸善回向大菩提
以花鋪蓋涂香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作飾嚴
觀想為佛陀土作供養(yǎng) 愿普有情受用清凈土
依登 古路 勒那 曼達那康 尼呀他 呀咪
回向發(fā)愿
愿晝吉祥夜吉祥 日中午時亦吉祥
一切時中吉祥者 愿諸三寶致吉祥
文殊室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fù)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愿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有關(guān)燒香禮佛的各種問題
供養(yǎng)佛、菩薩一定要燒香嗎?
不一定。供養(yǎng)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凈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yǎng)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涂、果、樂”六供養(yǎng),其中之一均可。
燒香禮佛應(yīng)當許什么樣的愿?
燒香禮佛時應(yīng)當心地清凈,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愿,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fā)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愿,則功德無量。佛經(jīng)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yǎng)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yǎng)。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寺院里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guī)定,根據(jù)寺院香爐分布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把點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把香點燃后應(yīng)插在香爐中間,首座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yǎng)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yǎng)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yǎng)僧,凈而不染。上完香后,應(yīng)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現(xiàn)在有人將一把香點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燒傷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燒壞拜墊和器物,更造成濃煙滾滾,污染環(huán)境,危害健康,實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燒香求財可以得到嗎?
不可以。佛經(jīng)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yīng)”。關(guān)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布施”。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舍給你的。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fā)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有人一定要燒香怎么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場所,一般會限制燒大香,加上節(jié)假日人流量多,燒大香稍為不慎就會灼傷他人,濃煙滾滾,不利環(huán)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無邊罪業(yè)。一定要燒大香的信眾,可將大香交給寺院管理人員,同意安排焚燒,焚燒時,寺院里的法師也會為你們祈禱。
什么方法供養(yǎng)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經(jīng)上說:“一切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首座。”所謂法供養(yǎng)就是佛經(jīng)上的教導(dǎo),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