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到了冬至已經是非常寒冷的時候了,北方用上了暖氣,而南方溫度也比較低了。那么為什么冬至黑天長?冬至的特征什么?
全文目錄
1、為什么冬至黑天長
2、冬至的物候特征
3、冬至習俗
為什么冬至黑天長
因為太陽是在南北回歸線(南北緯23度26分)之間做來回運動的,當南半球是冬季的時候,太陽直射北半球,且慢慢往北回歸線移動,而當南半球在冬至這一天的時候,太陽到達北回歸線,此時,可以理解為太陽離南半球最遠,也就是接受日照時間短,白天短,此后,太陽從北回歸線往南回歸線移動,太陽離她們越來越近,日照時間也就越來越長了,所以冬至日那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
冬至的物候特征
冬至第一候:蚯蚓結此時眾多蚯蚓交纏在一起,結成塊狀,縮在土里過冬。
冬至第二候:糜角解糜和鹿相似而不同種,鹿是山獸屬陽,糜是水澤之獸而屬陰。夏至一陰生,故鹿感受陰氣而解角;冬至一陽生,故糜感陽氣而解角。
冬至第三候:水泉動深埋于地底之水泉,由于陽氣引發,開始流動。
冬至習俗
1.“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后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2.釀米酒
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用糯米或者黃米,加入桂花釀造。
3.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4.吃燒臘與姜飯
南方一些地方在冬至日要吃燒臘,冬至這天,曬制好的燒臘就成為兩廣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寓意加菜添歲。冬至日,吳川人素有冬至“吃姜飯”的習俗。
5.吃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團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6.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