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碑并序、銘并序之類,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題碑銘等字,直書文章題目了。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
墓碑的碑文對陰宅風水的影響
碑文的內容中必須要有逝者的名字,以及生辰八字,這兩點是絕對逝者陰宅歸屬的重要憑證。如果在碑文中沒有這些內容,那么陰宅是誰的就沒人知道,甚至孤魂野鬼也不會管這些,直接占據(jù)陰宅不走,那么最后可能就會把逝者的魂魄擠走,變成孤魂野鬼,這樣對于陰宅的風水十分不利,對于先人的陰靈也會帶來極大影響。
碑文中必須要有逝者與立碑之人的關系,這樣能夠對立碑之人的運勢帶來一定強化效果。當然,前提是陰宅的風水必須要好,否則的話給立碑之人的運勢可能就會帶來一定不利影響了。這也是逝者與陽間聯(lián)系的重點所在,否則逝者陰宅的風水氣運根本找不到傳遞的目標,這樣對于生者的風水氣運自然也就不會有任何幫助。
立碑的時間一般在風水學中有很大講究,因為立碑的時間以及建造陰宅的時間都會在碑文中顯示出來,而這個時間必須要是良辰吉日,否則對于陰宅的風水會有極大不利。
墓碑的風水對陰宅風水的影響
1、墓碑的尺寸:雖然墓碑并不是如陽宅的入戶門一樣有著納氣的功效,但是墓碑卻是陰宅的一個風水要地,或者說是一種標志,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墓碑的尺寸大小最好能夠根據(jù)陰宅的大小設定。如果陰宅的范圍、占地面積比較大,那么墓碑就要大一些,這樣才能承載陰宅的風水氣場,反之則是要小一點。
2、墓碑的形狀: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墓碑的形狀都是那種拱形的設計,也有一些墓碑采用的是方形的設計。不過在這里建議大家盡量使用拱形墓碑,因為拱形的風水氣場相對較為柔和,而方形則是相對比較剛正一些,所以陰柔的陰宅還是比較適合使用拱形的墓碑,而陽宅則是使用陽剛之氣較重的方形。
3、墓碑的采光:墓碑一樣也需要有一定的陽氣來維持風水氣場的穩(wěn)定,否則只有陰宅的陰氣,卻沒有陽氣,風水氣場陰陽失衡,必然導致其風水受損。所以墓碑也需要足夠的日照,但是不需要太長時間,否則一樣也會因為陽氣過盛而出現(xiàn)陰陽失衡的情況。
4、墓碑的朝向:墓碑的朝向即為陰宅的朝向,所以必須慎重。一般想要是的陰宅風水暢達,建議最好先去研究下逝者的生辰八字,從中能夠找出逝者的命理關系,之后根據(jù)五行命理以及八卦相位選擇一個較為合適的方位,這樣對于風水氣場的強化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墓碑與家運。
1.墓碑又粗又短。繼承人勞苦勞累或建碑者比長子長命。
2.細長高的墓碑。長子短命或過繼兒子。
3.墓碑和基石涂抹了水泥。主有患腰部的毛病或中風、神經痛之類病癥。
墓碑的朝向直接影響到墓地風水
墓碑對于一個陰宅而言就如同“臉面”一般,所以當墓碑面朝哪個方向的時候,就說明墓地朝向該方向。因為在風水學中對于朝向、方位等當面問題極其重視,所以當墓碑的朝向不同時墓地風水也會有所不同,簡言之即為墓碑的朝向會直接影響到墓地風水的好壞。
1、禁忌墓碑朝向西北
在風水學中西北方乃是八卦中的乾方位,在八卦之中乾方位有發(fā)叉口,所以不吉利。而且這種朝向因為有一條路是一條繩,而兩個路叉則是像兩條繩子搓在一起一樣,所以也被稱之為搓繩路,家中容易出現(xiàn)吊死之人,所以在風水學中比較忌諱這種朝向。
2、禁忌墓碑朝向西南
西南方在八卦之中乃是坤位,而坤方如果有路只對著墓碑,那么就形成一種煞氣,直逼墓地,讓墓地風水被沖散,這對于墓地風水也是極其不利的。這種朝向之下容易讓家中的婦女暴死。而如果在墓碑之前有一個弓形,墓碑正好位于射箭的方向,這樣一來也會導致一種煞氣的出現(xiàn),容易讓家中的婦女出現(xiàn)不正之風。
由此可見,當墓碑的朝向不同時墓地風水也會有所不同,如果不小心觸犯了這些風水禁忌,對于家人的氣運必然會帶來極大影響,甚至會給家庭帶來血光之災,所以墓地風水大家必須重視,對于墓碑的朝向問題更是重中之重。
墓碑文有哪些講究
墓碑文,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贊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我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老師,一個是漢朝的蔡邕 ,一個是唐朝的韓愈。蔡邕曾對盧子干、馬日碑說:“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慚容,唯郭有道無愧于色矣!”因為只有《郭泰碑》是頌當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則都頌非其人,可見他作墓碑大多是對人溢美過譽的。
韓愈撰《柳子厚墓志銘》,轉彎抹角地批評柳宗元參加王叔文改革集團一事。這批評雖然全是出于韓愈保守的個人偏見,很不持平,但是,作為碑文,他采用褒貶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稱人之善、不稱人缺點的傳統(tǒng)做法,卻是值得提倡的。不管褒也罷,貶也罷,以不失實為貴,以公允持平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長方形,螭首龜趺。碑頭用篆體書寫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額”。墓志較小,多為方形,刻石加蓋,上寫某官某人墓志,叫做“書蓋”。有了“篆額”和“書蓋”,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題目了。
墓碑文的題目。稱墓碑銘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銘;稱墓志銘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銘;稱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無銘;稱墓銘的,有銘而無志;也有雖只名志或碑,卻各項都具備的。
墓碑文的體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文章著作、逝世時間,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銘文。墓志的內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貫、行為事跡、年壽、逝世年月、子孫大略、葬時、葬地,最后是銘文。銘文是總括性的贊語,多為韻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騷體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內容大體相同,只是志求簡明而碑尚豐麗。
豎式墓碑的碑文結構:豎式墓碑的碑文,根據(jù)墓碑尺寸的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的小型墓碑,碑文只有三項基本內容,即主體碑文、立碑時間和子孫名稱。中型墓碑和較大型墓碑,碑文除上述三項基本內容外,還可增加墳內老人的生卒年月或生平簡歷。大型墓碑,碑文除有三項基本內容和生平簡歷外,還可增加碑序或墓志銘等。對可增加的部分內容,并非必須增加,一般是根據(jù)墓碑的大小和立碑者的要求決定。
寫碑文的“合生老”要求:寫碑文有一個特殊要求,就是行數(shù)和字數(shù)都必須“合生老”,列數(shù)不作要求,能合就盡量合。有些人家,就連每行、每列的字數(shù)都要求“合生老”,這是過分的講究,一般情況是做不到的。所謂“合生老”,就是按“1、2、3、4、5”去對應“生、老、病、死、苦”,最后的一行和最后的一個字,必須落在“生”字或“老”字上。
豎式墓碑碑文的寫法:先根據(jù)需要把各部分內容寫好,然后分別數(shù)每部分的行數(shù)、字數(shù)和總字數(shù),如果有不“合生老”的,就必須進行增減調整。
關于墓碑碑文
墓碑,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贊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我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老師,一個是漢朝的蔡邕,一個是唐朝的韓愈。碑和碑文的種類我國從漢朝以后,刻碑的風氣逐漸普及,幾乎處處可碑,事事可碑。
碑文的概念顧名思義,凡是為制各種碑上寫的文字都叫碑文。我國制碑的俗習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碑的出現(xiàn),當時的碑,如宮館中的測影碑,宗廟中的系牲碑,墓旁的下棺碑,都不刻文字,后來有人刻上相應的文字,就逐漸形成各種碑文。
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頭、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1.抬頭
抬頭主要寫死者的生前職務、職業(yè)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寫。
2.正文
正文主要寫明立碑者對死者的稱謂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
落款寫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時間可寫可不寫。
墓志銘
墓志銘常常由標題,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組成。
1.標題
標題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種名組成。如《柳子厚墓志銘》。
2.正文
一般而墓志銘正文內容由三個方面組成。一是要簡單介紹死者的主要生平經歷;二是要評價死者主要的成就業(yè)績及其社會價值;三是要寫出立碑的意義,同時對死者的不幸逝去表示哀悼之情。
3.落款
落款注明立碑的單位名稱、撰文者姓名,同時署上成文日期。需指出的是,有的墓志銘立碑單位名稱或撰文者個人姓名已寫在標題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功德碑
古代歌頌公德的公德碑在今天已基本絕跡,但今天為了表彰一些先進的個人,比如捐資建校等也會立碑以紀念,這可以稱作當代功德碑。這類功德碑通常也有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1.標題
標題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稱謂和文種名稱構成。如《某某先生捐資建校紀念碑》。
2.正文
正文敘述在何時、何地、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時正文也要闡明立碑單位或個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
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稱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