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尋龍點穴一般人不會看,然有圖解尋龍點穴此書,以清晣的圖例來講解風水巒頭,讓你看得清楚,學到正確的尋龍點穴的方法,風水術是我古圣先賢累積無數智慧的結晶,察大自然之變化,歷經千年來不斷考證,而墓相學是堪輿術中最精華之一環。
圖解尋龍點穴
龍亦即山脈也.按其所處地貌形態有高崗龍,平崗龍,平洋龍之分.山脈或起或伏,或躍或騰,或盤或距.山脈可以渡海,過湖,穿田,過峽,起伏升空,可以渡海,過江綿延數千公里.
龍或隱或現,或斷或續.龍導生氣行走,氣隨龍脈行轉.龍長生氣亦雄厚,龍短氣亦短.所謂“千里來龍,千里結穴;百里來龍,百里結穴”.是也.
五星行龍尋穴訣
火星不結穴,只宜作祖山,只有脫化才有結。
土星宜葬角,為土角留金,無金腹內尋金星。為土腹藏金。
金星宜葬窩,訣曰“金星不開口,神仙難下手”。
水星宜葬泡,木星宜葬節,訣云:木星有節節中取,無節認皮軟下扦,直木開口最為奇,陰穴定無疑。
似金非金,金則峨眉,似土非土,土則相臺,似木非木,木則一字文星案。
尋龍:尋龍之意,即是追查龍之脈絡起源,即宛如吾人之祖宗,一脈相傳之意。
太祖山:尋龍只要究其祖宗山(指太祖山)至貴賤、美惡則可知其龍之氣勢與福澤,效應之如何了。而太祖山貴賤之認定,則可依形與氣二種而言;
形:必然巍峨高大,聳入云霄,鶴立雞群于眾山者。
氣:有如龍樓寶殿,起伏開帳有序之辭樓下殿之氣勢。
少祖山:即龍之近祖、次宗是也,一般而言,龍行近結穴處突起之高大山巒,但與穴場不過二三節,則此高大山巒即是所謂少祖山。
父母山:穴場玄武一節之星稱父母山。
帳:形態不一,有大有小,一般均以開帳穿心者龍格為貴。
峽:如人的咽喉部,凡龍跌斷,脫卸過峽;是龍脫胎換骨之象,由此而蘊孕其格局之貴賤美惡。正如人之咽喉部分,關系著人的性命一般,因此為地理學觀龍聚氣之最為適當寫照。
龍入首:審龍之要,不必論其千里來龍,只須視其入首穴后四武節內,遺址少祖山為切要。
直龍入首:乃撞脈入首,頂對來脈而結穴者。
橫龍入首:乃橫脈入首而結穴者,此等入首要鬼樂星才吉。
回龍入首:乃翻身顧祖而結穴者。
潛龍入首:龍氣撒落平地而結穴。
九星點穴訣
筠公憾龍疑龍經,山脈分類為五行,為因五行括不了,又將九星辯山行。憾龍經疑龍經楊公所著,九星行龍點穴訣(節錄):
貪狼行龍結乳突、貪狼獨木星,形如竹簡初生狀。
巨門行龍結土角,留金又結土腹藏金,巨門屬土星,仿佛相臺長方形。
祿存行龍結梳面,結覆金,頓鼓。祿存屬土星,善于出腳如梳面,還有覆金頓鼓形。
文曲行龍結仰掌,文曲屬水星,形如流水狀。
廉貞行龍結犁頭,廉貞獨火星,形如火峰聳拔而尖銳。
武曲行龍結叉鉗,武曲屬金星,山形豐滿肥圓狀。
破軍行龍結戈矛,破軍屬金星,山峰歪斜破旗形
左輔行龍結燕窩,左輔屬金星,星峰如同駱駝峰狀。
右弼行龍結坦平,右弼書水星,形如湖水形平。
民眾圖解尋龍點穴可利用閑余至自家墳穴之中,或墓碑上,前后左右觀察。,看看祖墓坐立是否安穩,四周土方是否無故自陷,再查墓冢上草木是否青翠,有無枯死,蔣相其墓碑氣色是否光滑或漆黑,如果合乎了安穩。草木青翠,墓楣良好即為好墳,千萬不可濫動,以損地氣及祖先們骨骸。堪輿之道在救貧,地師之責在為人植福,資草錄便覽供為參考。
關于尋龍點穴
尋龍點穴是漢族風水學術語。古人說:三年尋龍,十年點穴。意思就是說,學會尋龍脈要很長的時間,但要懂得點穴,并且點得準則難上加難,甚至須要用“十年”時間。 但是,若沒正確方法,就是用百年時間,也不能夠點中風水穴心聚氣的真點,這樣一來,尋龍的功夫也白費了。
準確地點正穴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初學者來說如此,就是久年經驗老手,也常常點錯點偏。 有鑒于此,筆者結合多年實踐經驗,緊扣經書,談談點穴經驗,并將自已心得-點穴定光點學說公開與同好分享,望能得到高賢指正。
風水名詞,古代人發現地上與地下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成分,含有特別指定成分的水長期滋養當地的土壤。土壤的礦物成分達到一個特殊比例,會形成異常適合動植物生活的環境。這個特殊土壤,本稱作龍砂。古代人甚至將這樣的土壤入藥治病。
古代人通過實踐發現這種特殊土壤極其滋養動植物生長,因此認為可以為人帶來財富等好運,由此引發了古代人根據一些地勢地形及動植物特征去尋找有龍砂的地區。從而形成了古代稱為“陰陽風水學”的民俗學科,后人將此簡稱為“風水學”。將尋找龍砂稱作“尋龍點穴”。
尋龍點穴的操作方法
陰陽風水學中“龍”是山脈的統稱,唐代的《大唐陰陽書》有明確記載最早叫做“岳”,唐代后陰陽風水學從我國消失。***遣唐使將《大唐陰陽書》翻譯時將“岳”翻譯成“龍巢”,宋代后隨著中日交流,陰陽風水學再次傳入我國,宋代學者將“龍巢”翻譯成“龍”。
陰陽風水學具體對于“龍”劃分為:東方青龍七宿是角、鬲亢、觶氐、匜房、簋心、琮尾、璜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兕牛、卣女、簠虛、爵危、圭室、胡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斝婁、盉胃、盨昴、籩畢、璋觜、聿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甗鬼、罍柳、敦星、壁張、琥翼、明軫; 簡單說,靠近水的山叫青龍、玄武,不靠近水的山叫白虎、朱雀。
尋龍,首座步,攀登山脈最高峰,之后看下山脈的走勢?,F代風水學將這個稱作“須登上太祖山,然后經過少祖山、父母山,看龍是怎樣出身和剝換,行走,然后經過反復開帳,穿帳過峽,束氣,行到有河流,湖泊的地方,入首,突起穴星沙交水會陰陽交配,化氣結穴,這一過程就是尋龍。”最后確定穴位是否是龍砂古代要舉行祭祀儀式。
古代人經過長期總結在尋找到龍砂大體方位后,為了確認是否所屬土壤是“龍砂”,會以叫做太極暈現象最后定論。古代人尋找到龍砂被認為是部落或者**的大事,所以會舉行祭祀等儀式,這些儀式都是以虔誠的心來表演一些過程,在現代科學上這些祭祀表演可以稱作是舞臺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但是其中有一個環節是符合科學的,那就是祭祀者將一個叫做結印冊的物質和土壤一起焚燒。結印冊是一種竹木制作的卷軸,上面會加有結印,結印的成分是用多種植物和礦物混合制成的物質,(結印配置方法詳見《大唐陰陽書》)這個物質高溫下會和被稱作“龍砂”這樣土壤的成分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的灰燼會出現似石非石,似土非土之土,搓之如粉,并且會出現一圈圈像樹年輪的花紋古代人稱作太極暈。古代文獻中有詳細記述焚燒后的現象:
趙緣督《穴訣》:“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皆善狀太極之微妙也。”
徐善繼《女子須知·穴法》:“見有圓暈在微茫隱濕之間,是謂太極暈。
如果土壤不是擁有特殊成分的“龍砂”就不會產生上述現象。根據《東洋見聞錄》記載古代有些地區在舉行上述祭祀時為了太極暈現象明顯方便準確,確定是否是“龍砂”,會加入叫做法體鹽(法體鹽配置方法詳見《大唐陰陽書》)的物質催化化學反應過程。
古代操作方法:
古代將可以挖出龍砂的土地叫做真龍穴,如果準備確定是否是龍砂時,將土壤和法體鹽混合后放在結印冊上,結印冊按照挖出土壤人的生日在結印冊上結?。?ldquo;農歷3到5月出生的需添加“赑屃,百目靜,竹內古河”3個結印。農歷6到8月出生的需添加“修羅,青竹丹楓,扶桑傘幡”3個結印。
農歷9到11月出生的需添加“千帆團扇,南宮橘子末,漿草”3個結印。農歷12到2月出生的需添加“南宮橘末,八重冰梅,出云鞍馬”3個結印。” 之后將結印冊焚燒,焚燒后的灰燼出現似石非石,似土非土之土,在穴中搓之如粉,見風日即如石如果是極品寶穴,可以在灰燼上成強烈的太極暈的樣子。 古代在趙緣督《穴訣》對這樣現象有記載:“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皆善狀太極之微妙也。”
陰陽風水學認為,有龍砂代表吉祥,所選地往往是一塊區域,而“穴”則是古代將可以挖出龍砂的土地叫做真龍穴。這塊區域如果有龍沙被認為是最吉祥的,生氣就是指是特別指定成分的水長期滋養當地的土壤。“點穴”就是指在綜合考慮了山水狀況之后,準確地找到有龍砂的地區。黃妙應《博山篇》云:“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風,低宜避水,大宜闊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陰陽相度,妙在一心。”
陰陽風水學,因為現存資料都是日文所以尋龍點穴非易事,***古文與我國古文不同而且大部分古代《連山易》《歸藏易》《大唐陰陽書》等只在***有翻譯和閱讀日文給學習人帶來很多困難。因此宋代以后的風水學有一句話叫做“三年尋龍,十年點穴。不知扶桑不稱風水。先看龍脈明堂,再確定穴位。差之毫厘,謬諸千里。”
在尋找“穴”的過程中,還有一種輔助性的方法——相“土石”,也就是要借助考察土質的好壞來判斷該地點生氣的旺衰,但是此項方法僅在***有存。
陰地風水怎樣看
選風水墳墓要注意如下幾點;
1; 龍真,穴才真。
2; 藏風納水,山水有情,山水才為我所用。
3; 山龍水龍必須交會,這樣明堂才正,明堂正穴才正。
4; 龍水向必須合配,這樣才能合局,合局天地人才一體。
只有通過這幾點綜合考慮,才能找到真正的風水寶地。不過要真懂這幾點,可真不容易!藏風納水,山水有情就是上等好地方的描述。山水為我所用,就是這些好山水都屬于我,以上四點同時暗藏著尋穴和葬吉的取法方向,不是夸夸奇談,是本人實踐心得,外行無法體會。
尋龍,硝砂,納水只為穴。好龍,好砂,好水,要得好穴才真。所以要尋穴,穴就在龍砂水的綜合考慮中尋求。不得真穴,好龍好砂好水如同廢物!千里江山一向間,雖得好穴,無得吉向也是空。七十二龍,每龍五度,過了三度為另一龍。
因此,或以向差而不得富貴,或以向差而丟進火坑。所以葬地風水的原則精華在尋穴和立向??戳宋疫@段看墓地風水的論述,你能領悟嗎?墓地風水是很復雜的,在網上是無法準確判定的,只能有水平的風水師實地勘察斷定。
四種尋龍的方法如何使用
尋龍是傳統風水中的一個專用名詞,俗稱叫做“找靠山”。
尋龍成功,就找到了風水福地,對主人的運勢自然大有提升。
一、行度尋龍
風水上把山脈比喻為龍。所謂尋龍,實際為通過龍的走向,而找到結穴之地。凡龍都有一來源發龍之處,人們稱之為太祖山。太祖山一般氣勢雄偉,崇山峻林,巍峨萬仞,其山形粗惡,且風吹氣散,一般不結穴。
太祖山下分數枝山脈延伸出去,到再起頂分脈處,成為祖山。祖山又分數枝山脈延伸出去,到再起頂分脈處成為少祖山。如此級級分脈,級級延伸,直到結穴之處稱為父母山。
這個過程就如同大樹一樣,由樹干到樹枝,再到更細的枝葉。不過,山脈的分脈,每次分枝所分出的山脈形態都不相同,丑美不一,真假各異。真美者會前去結富貴之地,丑者假者則不會。
在行度尋龍過程中,首先要會分辨龍的真假。真龍居于局內,強健有力,有護龍護砂跟隨。一般來說,要結出美地,真龍也要經過分脈、過峽、剝換、束氣等不斷起伏,將煞氣脫掉,由粗老變得細嫩。但無論怎么變,都有護龍護砂跟隨,直到山環水抱、朝案相應的結穴之處。行度尋龍,必須尋著真龍的走向去尋找,直找到結穴的地方。
二、星峰尋龍
為了省時省力,我們必須有選擇的去尋龍,不能漫山遍野亂走。經云:“千里來龍,但觀到頭一節。”我們在遠處看到山峰星體端正,展肩開面,落脈優美,則有可能是真龍經千百里行度,到此落脈,可能有結穴的跡象,可到此山峰下求證。如在山峰下求得龍虎環抱,朝應相對,明堂端正,則是有穴之地。
三、抱水尋龍與交水尋龍
《葬經》云:“山隨水曲抱彎彎,有穴分明在次間。”每到一個地方,如果河流反弓或直出,一般不須找眼;如果河流屈曲環抱,則可向環抱方配合方法二去追尋。因龍的行度,有可能界水即止,龍止則有結穴的可能。
而交水尋龍很簡單,記住一句話,但凡兩水一交會,則有立穴的可能。“干水流行地中,而無支流以界其際,則地氣不收而立無據矣。”在尋龍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小水與大水交會,則要留意附近的星峰,可能結地就在附近。
四、水口尋龍
《秘訣千金賦》云:“但凡尋地,先觀水口城門,周聚關攔,內有著龍格結,落星龜蛇獅象,中藏上格之龍,華表捍門。定結富貴之地,北辰鎮守,禁口勿言……”可知從水口尋龍也是一種捷徑。
今人尋找龍穴,喜歡往大山里行,他們認為大龍大脈的大局勢,則能大富大貴。其實不然,“但看古來卿相地,平洋一穴勝千峰。”真正的好地不結穴在大山之中,而多結在江河邊龍水交界的地方。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