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較粗,中間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小塊根,莖很短,葉基生成叢,禾葉狀。麥冬原產我國,***、越南、印度也有分布。我國南方等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陰濕處、林下或溪旁。麥冬的小塊根是中藥,有生津解渴、潤肺止咳之效。下面我要測字起名網給大家分析盆栽麥冬草的養殖方法和品種。
盆栽麥冬草的養殖方法
(一)形態特征
麥冬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4-30厘米。根莖細長,匍匐有節,節上有白色鱗片,須根多且較堅韌,微黃色,先端或中部常膨大為肉質塊根,呈紡錘形或長橢圓形。葉叢生,狹線形,先端尖,基部綠白色并稍擴大。花莖從葉叢中抽出,比葉短;總狀花序,每苞片內著生l-3朵花,花被6,淡紫色,偶有白色,小型;雄蕊6、雌蕊1,子房半下位,3室。漿果球形,成熟時藍黑色;種子1粒,球形,藍綠色或黃褐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二)生長習性
麥冬喜溫暖濕潤、較蔭蔽的環境。耐寒,忌強光和高溫,7月見花時,地下塊根開始形成,9-10月為發根盛期,11月為塊根膨大期,2月底氣溫回升后,塊根膨大加快。種子有一定的休眠特性,5℃左右低溫經2-3個月能打破休眠而正常發芽。種子壽命為1年。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宜選疏松、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堿性砂壤土種植,積水低洼地不宜種植。忌連作。前茬以豆科植物如蠶豆、黃花苜蓿和麥類為好。每畝施農家肥3000千克,配施100千克過磷酸鈣和100千克腐熟餅肥作基肥,深耕25厘米,整細耙平,作成1.5米寬的平畦。
2.繁殖方法
以小叢分株繁殖。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栽種。選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高壯苗,剪去塊根和須根,以及葉尖和老根莖,拍松莖基部,使其分成單株,剪出殘留的老莖節,以基部斷面出現白色放射狀花心(俗稱菊花心)葉片不開散為度。按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開穴,穴深5-6厘米,每穴栽苗2-3株,苗基部應對齊,垂直種下,然后兩邊用土踏緊做到地平苗正,及時澆水。每畝需種苗200-250㎡左右。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4次,宜晴天進行,最好經常除草,同時防止土壤板結。
(2)追肥。麥冬生長期長,需肥量大,一般每年5月開始,結合松土追肥3-4次,肥種以農家肥為主,配施少量復合肥。
(3)排灌。栽種后,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利出苗。7-8月,可用灌水降溫保根,但不宜積水,故灌水和雨后應及時排水。
4.病蟲害防治
麥冬的病害主要有葉枯病、黑斑病,一般4月中旬始發,主要為害葉片,每畝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灑防治。麥冬的蟲害主要有螻蛄、地老虎、蠐螬等,每畝可用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兌水750公斤灌根進行防治。
盆栽麥冬草的品種有哪些
1浙麥冬
品質最優,為地道藥材。是著名的“浙八味”藥材之一。
形態特征:浙麥冬呈紡錘形,長2~4.5cm,中部直徑4~6mm,兩端鈍尖,中部肥滿,外表淡黃色,半透明,有不規則的縱皺紋,有時略帶須根。本品未足干者全體柔軟,而干燥者質地堅硬。折斷面呈黃白色,角質樣,***有細小的木心。氣微香,味微甜,嚼之發粘。
生長習性:喜溫暖和濕潤氣候,主產區年平均氣溫都在16~17℃之間,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稍耐寒,冬季-10℃的低溫植株不會受凍害,但生長發育受到抑制,影響塊根生長。宜稍蔭蔽,在強烈陽光下,葉片發黃,對生長發育不利。
但過于蔭蔽,易引起地上部分徒長,對生長發育也不利。干旱和澇洼積水對麥冬生長發育都有顯著的不良影響。宜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和沙質壤土,過沙和過黏的土壤,均不適于栽培麥冬。種子有一定的休眠特性,5℃左右低溫經2~3個月能打破休眠而正常發芽。種子壽命為1年。
2川麥冬
生長周期短,一年即可收獲,有產量高的特點。主產區:主產于涪江流域的綿陽、三臺等縣。生長習性:同浙麥冬相似。繁殖方法:分株繁殖法。
栽種方法:先按行距10~13厘米開溝,深5~6厘米左右,在溝內每隔6~8厘米,放種苗2~4株,垂直放于溝中,然后將土填滿淺溝,用扁鋤推壓或用腳踩,將種苗兩側的覆土壓緊。裁后立即灌透水一次,每公頃約需種苗10500千克。
加工方法:是將洗凈的根放在曬席上或曬場上暴曬,曬干水汽后,用雙手輕搓(不要搓破表皮),搓后又曬,曬后又搓,反復5~6次,直到除去須根為止。等到干燥后,用篩子或風車除去折斷的須根和雜質,選出塊根即可出售。
3湖北山麥冬
湖北麥冬具有開花不結實的現象,而是在花序上長出小葉或小苗。湖北麥冬為須根系,根系數量多,直徑0.1~0.25cm,上端有時可見皺縮橫環紋,中部或末端膨大成長橢圓形或紡睡形的肉質塊根。湖北麥冬塊根呈紡睡形,兩端略尖,長1.2~3cm,直徑0.4~0.7cm,表面淡黃色至棕黃色,具不規則縱皺紋。質柔韌,干后質硬脆易折斷,斷面平坦,淡黃色或棕黃色,角質狀,***具細小淡黃色木心。氣微,味甜,嚼之發粘。
生長習性:年平均日照時數約1800~2100h,年總輻射在101~110kca/cm2之間。年平均氣溫在15~16℃之間,大于或等于10℃活動積溫在4700~5400℃之間。年平均降水量在800~1000mm之間,降水分配不勻,一般夏季多,冬季少。無霜期在229~248d,初霜日一般出現在11月中旬,終霜日一般在3月中、下旬。
麥冬草的主要價值
藥用
《神農本草經》將麥冬列為養陰潤肺的上品,言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饑”。
《本草分經》稱麥冬“甘、微苦,微寒。潤肺清心、瀉熱生津、化痰止嘔、治嗽行水”。
《醫學衷中參西錄》言其:“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寧嗽。”中醫認為,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胃、肺、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癥。
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麥冬主要含沿階草苷、甾體皂苷、生物堿、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等,具有抗疲勞、清除自由基、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麥冬有鎮靜、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腫瘤等作用,尤其對增進老年人健康具有多方面功效。
麥冬還有促進胰島細胞功能恢復、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處方中的常用品。麥冬可代茶飲。取適量麥冬,開水浸泡,每天多服幾次,能有效緩解口干渴的癥狀。部分糖尿病患者氣陰兩虛,因此飲用麥冬水時,可搭配一點黨參,更能起到補氣的作用。
麥冬不宜長期服用,尤其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否則可能生痰生濕,適得其反。麥冬并非人人適合,脾胃虛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隨便食用麥冬,否則會加重病情。
綠化
麥冬還具有很高的綠化價值,它有常綠、耐蔭、耐寒、耐旱、抗病蟲害等多種優良性狀,園林綠化方面應用前景廣闊。銀邊麥冬、金邊闊葉麥冬、黑麥冬等具極佳的觀賞價值,既可以用來進行室外綠化,又是不可多得的室內盆栽觀賞佳品,其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國外開發了很多觀賞麥冬品種。
經濟
麥冬因其塊根是名貴的中草藥,而成為農民種植的一種高效經濟作物。也是我國常用中藥材,廣泛用于中醫臨床,為多種中成藥及保健食品原料。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