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文化是非常博學的,就連剪頭發都會有很多的講究,了解這個是對自己有好處的,我們可以通過正月剪頭發來知道一些習俗,那么今天不妨讓我們一起去探索一下正月里剪頭發,正月剪頭發有什么講究嗎,快來下文看看吧!
【正月里剪頭發】
按照民間說法,正月里不能剪頭發,如果剪了頭發容易死舅舅。這種說法起源于明末清初,當時的人們不愿遵照朝廷的法令剃發,于是在正月保留自己的頭發,以表達對明朝的思念之情,即思舊。這一做法被很多人效仿,寓意也從原來的思舊傳成了死舅,直到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流傳著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無論相不相信這種說法,為避免和親戚發生矛盾,都不建議在正月里剪頭發。另外也有不少地方的人們認為正月里剪頭發會剪去一年的好運,會讓新的一年變得倒霉,所以為避免影響新年運勢,不要在正月期間剪頭。總的來說正月里是不可以剪頭發的,需要把頭發留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此時再去剪是最有利的。
【正月剪頭發有什么講究嗎】
01
從陰歷正月初一到陰歷二月初一不能剃頭剪頭發,一直到二月二,龍抬頭可剪頭發。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流傳的,其實這只是誤傳,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正月不減頭是為了避免違逆春生之氣。
02
到了正月,天地間的陽氣逐漸上升,所有萬物都開始向外散發生長,人也要順應自然,應該早睡早起,穿寬松的衣服,把頭發披散在肩上,讓頭發自由地生長。不應該剪斷頭發,也不應該把頭發扎得太緊,這樣會阻塞人體的生發之氣,約束了人體生機的勃發。所以正月最好的就是不要剃頭理發,讓頭發自然生長,順應四時是最好的。
03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該習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頒布剃發令的前后。其實,該習俗屬于誤傳。當時不剪頭意味著“思舊”,明末清初開始便流傳這樣的風俗。清朝年間,機構命令所有百姓必須剃頭,有一部分人懷念舊朝,就在正月里不剪發用以表示“思舊”意為思念過去的歷史。但當時又不能公開與朝廷對抗,于是就衍生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風俗,一直誤傳至今。
【正月剪頭發死舅舅是真的嗎】
從科學角度來說,正月剪發和舅舅沒有什么關系。不過雖然“正月理發死舅舅”只是訛傳,但是人們已經默認了這種說法。因為正月正處于最寒冷的冬天,而人們認為頭發剪短了以后,寒氣就會從頭部進入身體,容易生病。所以通常在正月也就沒人理發了。而且又有“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既然二月二更適合理發,所以大多數人就會選擇到二月二這天再去理發,這樣正月理發的人就少了。
正月剪頭死舅舅這句話的來源清朝。從清軍入關以來,清朝皇帝決定實行一種奇怪的發型,以“平復周邊地區,留在中原”。他把頭發從前面剃到頭頂,然后剃掉他周圍的頭發,中間只剩下一條長長的辮子。為了統一**,特別是統治思想,這種發型在漢代應該得到廣泛的推廣。實現的媒介是剃頭匠。清機構把全國各地的剃頭匠都收集起來,送給每個人一根神圣的旗桿。
在大清國的高壓下,以及逐漸安定的盛世之治,剃發政策得以正常實施。一些文人士大夫也不再高喊“頭可斷發不可剃”,而是以“正月不剃頭”來表達對前朝的思念,實為“思舊”,為了掩人耳目,訛傳為“死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