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呂僧珍傳》說:“僧珍家在廣陵,出身貧窮,幼年入私塾,一天,有一相士來到塾中。給學童一一看相。看后,指著僧珍對塾師說:‘這個孩子聲音奇特,有封侯之相。’”
齊永明年間,僧珍在平北將軍曹虎部下,出兵征王奐,與司空陳顯達相遇。陳顯達遣開隨從,與呂僧珍單獨說:“你有貴相,將來官位不低于我。好好干吧!”當呂僧珍在蒙縣做縣令的時候,梁武帝蕭衍正在預州刺中任上。僧珍得病,發高燒,全身黃疸,以為必死。蕭衍對他說:“你不會死的,從相法上看,你將大富大貴。病不久自然會好。”后來梁武帝即位,呂僧珍封為平固縣侯。僧珍五十八歲時又和過去那樣得病,高燒,全身黃疸。他對親人說:“往年我害這種病,后直說我有富貴相,不會死,眼前富貴都有了,又得同樣的病,決不會好。趕快準備后事吧!”
這則記述,說明蕭衍、陳顯達都通曉相術。
《南史·章昭達傳》說:章昭達是浙江吳興郡武康人。年輕時遇見一位精于相術的人對他說:“你的相貌長得很好,依相法,應當稍為破損,才會發達。”在梁大同年間,昭達在東宮做官,有一次因酒醉從馬上跌下來,額角受傷。昭達以為破了相會富貴到來。把這次受傷的事告訴了相士,相士說:“這次不算什么破損,還須等待。”侯景之亂,昭達帶領在吳興招募的鄉勇,趕至建康救授朝廷。在與敵人作戰中被亂箭射傷一只眼睛,事后回鄉。相士對他說:“這就對了,不多時當富貴。”昭達在家鄉養傷時,結識了陳霸先。陳霸先征討侯景,立了大功。baoluan 平息后,做了吳興太守。章昭達特來求見他,陳霸先高興地接待了昭達,以后昭達就留在陳身邊做事,屢次建立戰功,終于官至將軍。陳霸先做了皇帝后,昭達地位隨著高升,最后被封為邵陵郡公。
以上是南朝有關相人術的故事。在胡人統治下的北朝對相術又是怎樣呢?
先談帝王。史稱:北齊神武帝高歡“目有精光,長頭高顴,齒白如玉。”他的兒子文宣帝高洋,生下來叫做“侯尼于”。“侯尼于”是鮮卑語,意思是生來有好相的兒子,長大后“大頰兌下,鱗身重踝。”北周文帝宇文泰則“身長八尺,方顙廣額,美須髯,發長委地,手過膝,北有黑子,宛轉如龍盤之形,面色紫光。”這些,也都是從相書上經常見到的詞語,用來描繪身為帝王的人生有異相。
再看看大臣。北朝名望、地位之隆,沒有誰能夠超過高允的。允幼年孤貧,清河崔宏,位至公爵,一見他就說:“高子黃中內潤,文明外照。”這個帶有贊美意義的評語,正是從相書中來。
上谷寇贊,是著名道士寇謙的兄長。在北魏做河南太守,位高爵重,而且深受主上尊信。小時候曾經向鼎鼎大名的相士唐文請教,唐文說:“你額上有顆黑痣,被頭巾遮蓋著。將來必定做到獨當一面的大官,封爵為公。”后來,唐文所說為事實證明不誤。于是唐文就以老百姓的身份去叩見寇贊。問寇:“你還能回憶我過去對你說過的話嗎?”寇立刻請他坐在上位,說:“以往,我聽你說杜瓊不可能做官,大家都不信,不久杜瓊被朝廷 任命為周至縣令,有人去問你,你仍然堅持說:從杜瓊的相看,不應當有官做,果然過了幾天,杜瓊得急病身亡。晉朝時候,魏舒聽說逆旅主人的兒子十五歲死了,知道自己必然位至三公。我也因為你對杜瓊的論斷不誤,一直抱著希望。哪里敢忘記呢?”于是送給唐文衣服和良馬。
北朝最著名,流行最廣的相人故事,要算是人們對皇甫玉的稱贊了。《北史》說:“皇甫玉,不知何處人。當北齊皇帝高澄從穎川班師回朝的時候,高澄的老弟高洋跟隨在后。皇甫玉雜在人群中站在路旁觀看。他看后對人說:‘大將軍(當時高澄還沒有做皇帝)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同時又用手指著高洋說:‘真正了不起的,是走在北邊正流著鼻涕的這個人。’”(其時高澄、高洋的父親已死,但秘未發喪。可是高洋已經知道。所以一路哭著流鼻涕)高澄回到京城,不久即了王位。但僅兩年就遇刺身亡,又過了一年多,高洋即皇帝位。
高洋做了皇帝后,聽人說起皇甫玉相術神奇,想試他一試。把皇甫玉叫到宮中,用布裹住他的眼睛,要他一一摸骨相人。摸到高洋時,皇甫玉說:“這是最貴的官人。”摸到任城王高湝,他說:“可以做到丞相。”再摸常山王、長廣王,說“都是貴相,”摸到石動統,他說:“這是個作弄人的家伙。”又摸到兩個廚師,他說:“這兩人一生中不過能吃到好飲食罷了。”
南北fenlie ,為時百數十年,最后由隋統一。隋朝首座個皇帝楊堅,史書上稱他“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他既有異相,又深信相術、通曉相術。經常找相士來談,也經常給別人看相。
隋文帝楊堅因為是北周開國元勛***之子,十六歲就做了驃騎大將軍。據說,周文帝宇文泰當時見到他,就說:“這個少年風骨不象塵世中人。”文帝去世,明帝即位。特派著名相術家來和給楊堅看相。來和看完相,回來報告周明帝說:“最** 位不過上柱國罷了。”明帝聽后才放下心來。可是,來和卻悄悄地對楊堅說:“你有帝王之相,不過必須經過一番大** 才能安定。”
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晉王宇文護執政,更加忌視楊堅。齊王宇文憲多次請求去掉他,武帝不肯這樣做。楊堅直到四十歲才登上皇帝寶座。
楊堅做了皇帝后,來和上奏陳述以往給文帝看相的經過。
當時隋文帝見了奏章,非常高興。立即升來和的官,并賜物五百段,米三百擔,地十頃。與來和同時,也曾經給隋文帝看過相的,還有韋鼎。來和、韋鼎,都是名聞全國的大相士,都受到隋文帝的特殊優待,《隋書》都為他們寫了傳記。
隋文帝手下有兩位大臣:一是宇文述。據說十一歲時有相士對他說:“希望公子好好愛護自己,將來會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另一位是牛弘。據說他在襁褓中就有相士對他父親說:“這孩子將來必然富貴,要好好教奍。”
隋文帝也通曉相術,試舉一例為證。《北史》卷七十七《趙綽傳》載:趙做大理寺丞時,由于執法無私,每次考績,都名列首座,后來遷徣為大理少卿,仍是副職;但他受到隋文帝特殊待遇,常常召見他,甚至要他當著皇后面前評論zhengzhi 上的事情,賞給他的錢,數以萬計。文帝多次向趙綽說:“對于你,我無所吝惜,本可再升你的官,但是,我從你的骨相中看出你不當大貴,所以只讓你做到現在這個官位。”
正因為從皇帝到大臣,都十分重視相術,因而隋代為時雖短暫,卻出了幾位大個術家,其中有的還是當時著名學者,他們所撰寫的相書,也流行甚廣,影響后甚大。
帝王相解析
耳大福厚
很多人忽略了命中福緣的重要性,福只是一種虛擬的表達,其通常表現出來的特點上看,主是兩方面,一是有人幫扶,二是化解危機,成就大業,無眾人支持和幫扶那是不能成器的,同樣,遇見任何一件事一種情況下,能把大事化小,能將一切看起來不利的因素逐步的化解,而不是將事態擴大化嚴重化,這兩者缺一不可,而這兩方面的能力,就是所謂福的作用,讓更少人的與你為敵,讓更多的人喜愛敬重幫助你。
所以耳大,厚,有明顯垂珠,且不招風,耳大的標準沒有具體的,而是相對的比例上看較大,有厚度。
眉高
一將功成萬骨枯,任何一個開疆擴土的君主,殺氣都比較大,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夠狠有膽略,沒有這樣的品質是不可能統領隊伍,稱霸一時的。所以于眉相而言,多是飛揚倒豎,或者特別粗濃。也并不一定帝王都要有這樣的眉毛,但那種帶領民族或特別指定地域白手起家的人,沒有這樣的特質是難成氣候的。
神足
充滿魄力的領導欲,能震懾四方之威,一個神思恍惚,呆滯無神,成天哈欠連天的人,縱欲過度,這樣的人就算是有人扶助,都是扶不起來的,更別說能一時風流。有一個領導欲強,精力旺盛的人,完全能解決各方不安的因素,將手下的人統一起來,所表現出來的一定是眼中精芒,那種威儀不是能裝出來的, 是從不斷的風浪中歷練培養自然形成。
最后至于臉形如何,鼻相如何,嘴相如何,都是附帶的配合和輔助。并非每個帝王必須有上述三點,而是沒有基本任何一個條件,這個帝王是做不成的,除非先天繼承,歷史上那些帝王畫像,個個慈眉善目,無非是畫家討好權力者的作秀罷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