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學是一門我國傳統的學問。從史書的記載來看它在公元二千三百年以前就以產生。從史書的記載來看,相學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關于相的書籍。從戰國到秦兩漢初,相學已成為一門有其獨特理論的學問。從一些歷史資料表明,一些相士也應運而生,開始編書立著。
比較著名的有漢代許負大相士著有《相法十六篇》。歷史發展至北宋以后一些相術家形成了系統的相術流派,并且在社會上有了很高的地位,更有甚者進入了宮廷做了謀士,有接參政議政。
在宋初出現的大相學家陳摶(又名陳思夷)號稱華山睡仙,著有通俗易懂的《麻衣神相》并傳至今。傳說陳摶的師傅曾在華山石室中修道不知名,麻衣為道號著有《麻衣石室賦》,但此書已失傳,若有真跡應稱罕品寶物。
隨著相學的成熟和實用化,進入清代以后,相學開始廣泛流傳于民間,成為了卜筮的填充和補遺。有些假相士利用街頭旁道小技,養家糊口。對相理相術不予深研,更不求甚解,學得一點皮毛就胡說一氣,把神秘而科學的相理、相術、相占變成了市井鄉陌的游戲,從根本上沾污了相學的偉大與深邃。
所以至今相學真傳著作甚少,現街頭上可見到的盜版和影印復制版的相學著作數不勝數,但多數都是大同小異,相互抄襲拼湊而成。書里內容錯字連篇,加之校檢不懂相學又不負責任,因此編輯成書后,讓人閱后云里霧里,以訛傳訛,貽害后人。
相是一種生命的符號
相是什么?用今天的話來說,相的含義是指由生命體外。觀符號(形體外觀)顯示生命力特點和狀況的內在符號信息(精神氣色)與生命活動和交流的符號(情態舉止)在有機的聯系中可共同構成的符號體系(即生命符號)。能夠運用觀察和評判分析結論生命符號可顯示命運狀況的方法和手段就是相法。
人生活在一個符號世界中,我們的形體外貌氣質性格行為舉止都是符號,通過這些符號我們就可以推斷一個人的生命趨勢、福祿壽夭,進而可檢驗和追蹤人生的軌跡。相學包括很廣(面相、手相、體相、骨相、痣相、家相、墓相)在這只說面相。
找準面相的切入點
面相是一種通過觀看一個人面部特征的方式來論命的實踐科學方法。俗話講“相由心生”就是說一個人的個性,心態與為人善惡,都可以從他(她)的面相透視出來。剛接觸相學時,很多人會感到一頭霧水,有點無從下手,覺得看誰的面相都差不多,感到真是一門難學的玄學。其實相學說玄也不玄,只要抓到了一個簡單實用的切入點——陰陽學,就會迎刃而解,通常所說的面相手相看氣色,世間千變萬化離不開陰陽二氣。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萬物離不開陰陽二氣,中醫講陰陽平衡,八綱辨證,風水學有陰陽宅之分,排八字推斷過程有陽男陰女之分,相學也是陰陽理論的構架。如古代相書中“南人看額北人看頜”就是在陰陽上南方屬火為陽,北方屬水為陰。
又例如陰陽理論上,上為陽下為陰,頭為陽腳為陰,故此男人看相重于頭,女人看相重于腳。由于男人是陽而陽射于外,所以一般男人都以眼睛視覺來觀察世界,女人是陰,陰吸于內,所以女人偏愛于耳朵聽覺來知曉人生,因此在面相上男人看眼,女人看耳。
在陰陽中突者為陽,陷者為陰,所以在人的頭頂百會穴,有無突起便可知體內陽氣是否充盈,看人涌泉穴是平是陷就可知體內有無陰氣缺損。在人的面部,鼻子位置最為突顯,女人鼻峰高高聳立,說明丈夫財官均不錯,因女人的鼻子代表的是夫星,反之女人鼻子明顯塌陷低矮,都不利于男人事業發展且家庭生活也缺少幸福指數。
縱觀大千世界的人群無論男人女人在相貌上長得可以說風格各異,有的相貌堂堂,有的丑陋不堪,可是仔細看他(她)們的面相實質就不一樣了,也就是說貌不等于相,貌美不等于相好。那么區別在于什么呢?還是沒離開陰陽,相好的人一定是陽氣充盈,表現形式精滿、氣足,神旺,相差的人也一定是精疲、氣虧、神衰。
人的神態是其精神世界,性格特征的真實寫照,是一種難以掩飾的內心流露。人的生命符號應為精氣神,精乃生命之能,氣乃生命之力,神乃生命之光。我對面相的體會是陽為用神,陰為忌神,得神者旺,失神者衰。
我國相術理論認為人的神態,尤其是人的眼神視作看相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步,如果用現代語言描述看相者,先觀察人的精神面貌、眼神、思維及反應能力。面相陰陽透視的方法重點要掌握一個氣色,氣色說白了就是顏色光澤,氣色是人體的一面鏡子,仔細觀察他(她)的色澤變化,可以看出人內在的心理和生理變化。
人的面相顏色分為五色,與人的五行相結合。青色為木形人,赤色為火形人,黃色為土形人,白色為金形人,黑色為水形人,雖然五行之人有色,但要有色有氣,方能稱為有正色、陽氣,若無氣為病色,相學上講:叫“滯色”所以看面相不僅要看其色,更要看其氣(辨清陰陽)。氣無色不顏,色無氣不靈,有色無氣為散光,有氣無色為隱藏,所以在面相上斷法為寧可有氣無色,不可有色無氣。這也是能否看清面相的訣竅所在。
看面相的精髓——陰陽抓住了,余下的就是用陰陽的理論對號入座面上的每個部位。好的面相,部位無虧一生平穩,骨骼清奇一生貴達,三停平等,此生衣祿恒豐,五岳朝陽,今世錢財自旺。在此相法上當前書籍很多可以借鑒參考,筆者在此不予贅述。
看面相的技法的一點體會
可以歸納十個字:望、聞、問、切、揣、析、悟、活、合、闡。
首座階段:
望:通常意義上的觀察,對來者大膽正視,不能斜視,更不能俯視和仰視,而要通過正視,用陰陽的理論透視他(她)面部的優缺點。
例如某女在夫妻宮上塌陷就屬陰亢,此時就應先進入此人婚姻存在問題的思維,但不能輕易說出結論,還需綜合分析而定。
聞:在望的同時聽被相者聲音,嗅被相者氣味和汗味。
問:詢問來者的年齡,出生日期,便于流年吉兇的評判和最后綜合結論的取舍,同時也可辨出來者聲音的五行所屬。
切:為被相者用手指摸一下脈搏跳動情況,這是觀察被相者的心理情緒和內在精神的必要方式。
揣:就是揣摸骨肉、皮膚、筋脈、血管的狀況。比如骨的粗細,肉的厚薄、粗細,骨肉相稱與否,皮膚的粗澀與細膩,血和血管的暴與不暴,被相者種種反應方式等。
以上五個手段屬于具體操作即屬于初期的數據調查和準備過程。
第二階段:
析:分析種種變量因素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制約,通過對上述得出的辨別、結論把此人定類劃進用五行識人輪廓中。
悟: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人,也沒有相同的命運,就是孿生的兄弟姐妹也不會一樣。
古代先哲們留下的相書中有限的圖樣無法根據生活中每一個人概括出生命軌跡,因此看相人就需要一種非常強的感悟能力,把它變為一種有法則又無法則的法則靈活運用。看似無法,確到處都是法,爭取看一次相就要有一個創新,一個積累。
活:就是活學活用,不必拘泥于相理原則和先人論斷,不要信仰崇拜所謂的高人和老師。也許相理中認為某個部位的某種狀況為無成,但實際運用到被相者身上也許是有成。
合:就是綜合概括和總結,把所有分項觀察的結論放在一起加減、取舍,最后形成結論。這項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沒有一定的理論實踐和生活閱歷是做不到的。
闡:解釋說明。對被相者來說所要知道的正是這些,如何把論斷解釋得被相者心服口服不是一件容易事。
這就是十法看相技巧。
易經的各門學科好比醫院的各個科室是一樣的。治病要想結論準確,可采用會診分析后定出治療辦法。面相屬于易經的一個分支,要想準確率更高一些,也可以采用其它預測方法綜合分析判斷預測。例如四柱八字推斷,梅花易數,六爻演繹均可參斷。
從看面相的具體方法而言,應是既有法又無法,有法是按步就章,依法評價,而無法則是超越法則之上,把種種相理匯聚成一種相者的直覺感覺。在此筆者有一體會,感覺找對了,說什么都對,感覺找錯了,怎么說都不對。
麻衣道士在《石室神異賦》里有一句話值得我們看面相人的思考和玩味:悉精妙理,參透元關,得之于心,用之于手。
快速提高學習相術的體會
怎么才能提高學習的技巧,縮短學習的時間呢?確實它沒有答案,我們的祖先又沒有留下這些問題的謎底,留下的只是需后人反復研究的謎面。
就我學習面相的體會,就是首先要相自己,把自己變成一個活的相法標本和參照物,可先對鏡子依照相書中的具體論斷,對照自己的個性風格和人生閱歷來觀察這些理論是否在自己身上準確,進而記在心中,然后再以自己發生過的吉兇禍福加以驗證。因為一個人對自己是不會欺騙的,通過自己再對照他人會進步很快。初學者可先從家人、熟人、朋友、親戚、單位領導相起,先不講只做出記錄。當你有了豐富的積累就變成了體會,也就可以上升為經驗了。這也叫知人先知己,看人先看己。
第二、從某個人的明顯特征所反映的吉兇禍福要巧妙地指出并談出依據,不要故弄玄虛,裝神弄鬼。大膽評判,談出個人看法。講錯了也不要固執,從中找出為什么,加深冶煉,再下功夫,這樣能提高實戰的功底。
第三、學習相術的人要勤奮,不放過任何研究和觀察他人的機會,抓住乘車旅游,走路談話的契機,積累實踐上升理論。“存在就是被感知”對電視、視頻里出現的影星、歌星、主持人、犯罪分子、見義勇為的英雄等都不要錯過,甚至上電梯也不要錯過相人的機會。
第四、在看真人真相時,這其實是一種零距離的接觸,有時也會出現尷尬現象,我的做法是巧妙運用眼神,不能直鉤的看人。要嚴肅的,端莊大方的神態正視或表現出一種漫不經心的樣子,最好的辦法是主動與他(她)講話,這樣在隨便中收到的成效是事半功倍的,可嘗試。
第五、持之以恒,多寫筆記
若想學好面相的方法和技巧就得長期堅持不斷,感悟不斷積累,要學會把書中的斷語和從別人那里學到的方法按人對號入座,形成自己的面相理論,做到從書本中走進生活,再把生活寫進書本。
*** 說:精通的目的在于應用。三千年生生不息的易經精髓就在于學習致用,所以它才能燦爛至今。先人留下了數不清的謎語,讓我們后人去探索和填充答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